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关键领域,而先进制造业作为制造业产业链中的高端环节,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动能。法治是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稳定器”与“助推器”。面对先进制造业技术密集、产业链复杂、纠纷专业化的行业特性,如何通过司法审判破解产业发展痛点、筑牢法治屏障?
今天(2025年9月5日)下午,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下称浦东法院)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涉先进制造业商事合同纠纷审判白皮书(2022-2024)》及10起典型案例,系统梳理近三年涉先进制造业案件审理情况,为市场主体提供清晰裁判指引,助力上海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这也是浦东法院首次就先进制造业主题发布审判白皮书。
浦东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俞巍通报案件审理情况、提出对策建议,商事审判庭副庭长杜晓淳介绍10起典型案例。发布会由浦东法院政治部副主任、新闻发言人严剑漪主持。部分人大代表、先进制造业企业代表、中央及沪上媒体记者参会。
近三年审理案件959件
整体呈现下降态势
据此次发布的白皮书显示,2022年1月至2024年12月,浦东法院商事审判庭共受理涉制造业商事合同纠纷2506件,其中涉先进制造业纠纷959件,占比达38.26%,案件数量逐年下降,印证司法服务精准介入与企业风险防范意识提升的成效。
从涉案标的额看,三年总标的额达6.992亿元,整体保持平稳。其中,2022年2.304亿元,2023年2.425亿元,2024年2.263亿元。从个案标的额分布看,50万元至100万元的案件最多,有318件。其中,50万元以下的301件,100万元至500万元的173件,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108件,1000万元以上的59件。由此可见,先进制造业不同规模交易均有覆盖,行业整体交易秩序稳定。
行业分布上,纠纷与浦东先进制造业布局高度契合:新能源与新能源汽车领域252件,机器人与自动化设备193件,软硬件系统集成178件,这三大领域案件占比超65%。此外,高端医疗器械设备154件、生物制药与生物技术129件、新材料制造36件、航海航空航天17件。
从结案方式看,959件案件中,判决结案669件、撤诉或按撤诉处理141件、调解126件、移送其他法院23件。
三大纠纷突出,四大发力方向
白皮书对涉先进制造业商事合同纠纷的特点及成因做了深入分析,帮企业把准风险“脉门”。
总体来看,涉先进制造业商事合同纠纷呈现三个特点:一是设备质量争议多,先进制造业近六成买卖合同纠纷涉设备交付与质量,远高于传统制造业26.7%的占比;二是延迟履约常见,77.05%的涉先进制造业买卖合同、39.67%的服务合同存在履约延迟;三是“对赌”违约风险高,企业常以采购量保底、营收或上市目标约定“对赌”,但条款静态化难适应市场政策变化,易引发争议。
纠纷成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合同适配性不足,先进制造业普遍存在研发周期长、产业链条长、资本回收长,技术风险高、协作复杂度高、迭代速度高的“三长三高”特征,与传统合同规则难以适配;二是风险防控缺位,未提前应对政策变动、第三方延误,也未约定检测拖期责任;三是交易结构僵化,“对赌”条款基于静态假设,未考虑技术迭代与需求变化。
针对上述痛点,白皮书从四个方面提出司法对策,给企业提供“解题思路”:一是构建行业标准化合同框架体系,实现条款精准化;二是完善风险预防及分配机制,构建公平责任体系;三是推动动态估值与弹性履约设计,优化交易结构;四是构建专业事实查明协同机制,提升解纷专业能力。
俞巍副院长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还针对先进制造业“三长三高”的特点,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尝试构建“技术规律优先”的合同体系;二是尝试构建风险责任平衡分配的裁判标准;三是构建“预防为主、协同联动、实质化解”的多元解纷机制。
释放司法示范效应
指引企业规范经营
在今天的发布会上,杜晓淳介绍的10起典型案例覆盖机器人、芯片、医疗器械、航海机械等领域,浦东法院用真实案例给企业点风险、划“红线”、指方向。
近年来机器人行业发展势头迅猛,相关纠纷也已进入商事审判领域。在一起案例中,华某公司和固某公司签订了机器人采购合同,固某公司超出需求下单,后又不发提货指令、拖欠付款。法院认定固某公司的行为系不正当阻止付款条件成就,付款条件应视为已成就,遂判决固某公司继续履行合同。法院结合合同履行情况与公平原则,全力维护守约方权益,既约束个体行为,更传递“守信得益、失信担责”导向,助力构建诚信市场环境。
芯片产业具有研发投入大、技术迭代快、利润回报高的特点,是目前投资市场的热门领域。沪某公司和康某签了股权转让协议,约定目标公司业绩不达标就要回购。此后因业绩没达标,康某以行业下行等为由不履行。法院认为,康某作为企业经营者应对于经营风险有合理预期,遂判决其履行回购义务,对于违约金部分根据综合情况予以酌情调降。法院通过合理认定回购条件是否成就,明确判断标准,助力规范芯片市场交易行为,维护秩序稳定公平。
杜晓淳表示,这些典型案例不仅化解了个案纠纷,更传递了司法导向——依法保障先进制造业发展、维护市场公平秩序,帮助企业提前防范风险、规范经营。
发布会上,法治日报、上海电视台记者围绕浦东法院针对先进制造业商事合同纠纷发布审判白皮书的行业背景和考虑,以及浦东法院对于涉及长期履行、技术标准复杂的先进制造业合同在认定合同解除条件、付款条件、违约金额计算等方面的考量因素等方面进行提问,相关负责人逐一作出回应。
代表点评
苏 梅
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民建扶帮公益基金会理事长
浦东法院发布《涉先进制造业商事合同纠纷审判白皮书》,梳理总结了先进制造业商事纠纷的特点和问题,分析了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的风险与挑战,对企业而言是一次生动的普法课。近年来,浦东法院紧扣国家战略,深刻把握先进制造业的产业规律,提出针对性的司法建议,既引导企业依法依规经营,又为企业提供充足的风险提示,帮助企业从源头化解纠纷,有效助力企业健康发展、推动企业综合竞争力不断提升。期待浦东法院继续以公平裁判溶解产业堵点,为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注入司法动能。
张文国
上海市人大代表、中交集团张文国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
浦东法院发布的《涉先进制造业商事合同纠纷审判白皮书》彰显了司法护航新质生产力的战略远见,敏锐把握了先进制造业产业特性,将法治保障深度嵌入先进制造业产业链条。通过为经营主体提供针对性的司法建议,帮助企业构建风险应对的规则体系,既通过司法裁判化解了企业的共性矛盾,也通过释法明理推动纠纷前端化解。当司法服务主动延伸至先进制造业,法治便从“事后救济工具”升级为“事前制度供给”,这正是建设世界级产业集群不可或缺的软实力。
扫描二维码查看白皮书全文
线索提供|商事审判庭
本文作者|刘司晨
本版摄影|董雪皓
责任编辑|陈卫锋
- END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