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必称希腊”这一论断,由毛泽东同志在特定历史背景下提出,不仅是对当时学风、党风中一种不良倾向的尖锐批评,更是一套系统性思想方法的凝练表达。
![]()
它超越了简单的文化争论,深刻地触及了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外来文化与本国国情之间的关系问题。
01 表层现象:对“言必称希腊”的界定与批判起点
教员的批判始于对一个具体现象的精准捕捉与定义。
他所指的“言必称希腊”,并非反对学习和借鉴包括古希腊文明在内的外国优秀文化,而是批判一种脱离中国实际、盲目崇拜、生吞活剥外国理论的教条主义学风。
核心论点:批判的直接对象是学术与思想上的“崇洋媚外”和“本本主义”,而非希腊文明本身。
在1941年5月延安干部会上所作的报告《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教员首次系统阐述了这一观点。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当时党内一部分同志研究问题,“对自己的历史一点不懂,或懂得甚少,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特别重要的是,一些号称学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共产党员,对于自己的祖宗,竟然是食古不化。”紧接着,他用极具讽刺性的语言描绘了这种人的画像:“对于自己的历史,一点不懂,或懂得很少,言必称希腊,对于自己的祖宗,则对不住,忘记了”。这里的“希腊”是一个象征符号,泛指一切外国的、尤其是西方的理论、历史和经验。
![]()
具体表现:
1.话语上的依赖:在文章、演讲和政策讨论中,习惯性地引用外国典故、理论模型,仿佛不如此便不足以显示其“理论水平”和“科学性”。
2.思想上的懒惰:不去深入研究中国社会的复杂现实和历史脉络,而是试图用现成的外国理论来裁剪中国的现实,把复杂的中国问题简单化、公式化。
3.情感上的疏离:对本民族的历史文化缺乏温情与敬意,甚至抱持虚无主义态度,形成了“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的病态学风。
因此,教员的批判是对一种显性不良风气的“画像”与“定性”。他揭示了这种风气“割断历史”的本质,并将其作为改造全党学习方法和思想路线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02 思想内核:对主观主义与教条主义的清算
教员通过表象深挖到思想根源,将“言必称希腊”视为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的一种典型表现。这是他整个批判体系的理论内核。
核心论点:“言必称希腊”的本质是理论脱离实际,是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当作僵死教条,而非行动指南。
延安整风运动的核心任务之一,就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而教条主义是主观主义的主要形态之一。教条主义者虽然口头上也讲马克思主义,但他们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不是将其视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方法,而是当作可以到处套用的“万灵丹”。他们“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个别词句看作现成的灵丹圣药”,不去研究这些理论产生的历史条件和适用范围,更不去研究它们如何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
实践危害:
1.理论的空谈化:马克思主义被束之高阁,成为少数人书斋里的学问,无法指导火热的中国革命实践,造成理论与实践的“两张皮”。
2.革命的歧途:历史上,王明等人的“左”倾教条主义路线,就是“言必称希腊”(此处指共产国际的决议和苏联经验)的恶果,给中国革命带来了巨大损失。他们不从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农业大国这一实际出发,盲目照搬城市中心暴动的苏联模式,最终导致失败。
3.思想的僵化:这种风气扼杀了党员干部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精神,使思想变得僵化、保守,无法应对中国革命中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问题。
教员的批判从学风问题上升到了思想路线问题。他明确指出,反对“言必称希腊”,就是要反对那种把马克思主义当“圣经”来念的错误态度,确立“理论联系实际”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则。
03 历史维度:“数典忘祖”与民族文化主体性的确立
而且教员超越了党内思想路线的范畴,进入了更宏大的历史与文化维度。认为“言必称希腊”背后,是一种深层次的民族虚无主义和文化不自信,是一种“数典忘祖”的历史观。
核心论点:一个民族的解放,不仅是政治和经济上的解放,更是思想和文化上的解放;必须重新认识并尊重本民族的历史,确立民族文化的主体性。
教员强调:“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他批评那些“言必称希腊”的人“对于自己的历史一点不懂”,实际上是割断了从孔夫子到孙中山的整个中国历史,看不见中华民族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和文化积淀。
![]()
这种历史观的错误在于:
1.否定历史的连续性:将中国近代以来的落后归咎于传统文化的一切,主张全盘西化,看不到中华文明在数千年发展中形成的独特智慧和宝贵遗产。
2.丧失文化的主体性:在面对外来文化时,缺乏主体意识和鉴别能力,不是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而是被动接受、盲目模仿,最终可能沦为西方文化的附庸。
3.割裂革命的根基:中国革命是在中国的土地上发生的,参与者是中国人民。如果不了解中国的历史、社会和人民的文化心理,革命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教员的实践与之相辅相成。他一生酷爱读中国史书,从《二十四史》到各种地方志、笔记小说,他都广泛涉猎,并善于从中汲取智慧运用于革命斗争。他要求全党“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正是对“言必称希腊”的有力反拨。他强调的不是复古,而是“古为今用”,在批判地继承本国历史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建设新的民族文化。
04 方法论重塑:从“希腊”回归“中国”的实践路径
在揭示了现象、剖析了思想根源、阐明了历史维度之后,教员进一步给出了克服“言必称希腊”的方法论,即如何将理论与实践正确结合的路径。
核心论点: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深入地、系统地调查研究中国的现状与历史,从中找出其固有的规律性。
![]()
教员开出的“药方”不是简单地“不称希腊”,而是要“言必称中国”。
他明确提出了两条根本途径:
1.认真研究现状:他反复强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他要求同志们“到下面去”,到工厂、农村、军队中去,对中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方面进行“精密的研究”。例如,为了驳斥那些认为中国农民运动“糟得很”的论调,他亲自深入湖南农村,经过32天的实地考察,写出了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雄辩地证明了农民运动“好得很”,为党制定正确的农村政策提供了坚实的依据。
2.认真研究历史:他认为,不仅要了解中国的今天,还必须了解中国的昨天和前天。对中国历史的无知,就不可能深刻理解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他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等著作中,对中国古代社会、近代历史和革命性质作了系统性的梳理和分析,这本身就是他研究中国历史的典范。
核心是“洋为中用”和“古为今用”的原则。学习外国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和本国历史,目的都在于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有一个“中心思想”,即“中国的问题”。所有知识,无论是来自“希腊”还是来自“孔夫子”,都必须围绕这个中心,为这个中心服务,经过咀嚼、消化,变成我们自己的血肉。
05 实践目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民族新文化的创造
批判与重塑的最终落脚点,是要达成创造民族新文化的宏伟目标。这个目标既是理论的,也是实践的;既是革命的,也是文化的。
核心论点:反对“言必称希腊”,根本目的是为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造出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民族新文化。
![]()
教员的整个批判体系,最终指向一个伟大的创造性工程:
1.理论创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他明确指出,要“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都带有中国的特性”。反对“言必称希腊”的教条主义,正是为了打破对马克思主义的本本主义理解,为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扫清思想障碍。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体系,再到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成果,是立足中国大地生长出来的理论,而不是从“希腊”的书本里照搬来的。
2.文化创造: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文化。教员认为,我们中华民族要对人类有较大的贡献,就必须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新文化。这种新文化,是民族的,即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继承了优秀的传统;是科学的,即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为指导,反对一切封建迷信和唯心主义;是大众的,即为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劳动人民服务。这一目标的实现,前提就是必须破除对外国文化的盲目崇拜(“言必称希腊”)和对本国传统的盲目排斥。
具体实践案例:教员的诗词、文章就是“民族新文化”的典范。他的文章语言生动活泼,大量运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成语、典故和民间谚语,形成了独特的“中国气派”,极具说服力和感染力。他的诗词,气势磅礴,意境宏大,格律上继承了中国古典诗词的传统,内容上又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壮丽史诗,是“古为今用”的杰作。这本身就是对“言必称希腊”的最好反证和超越。
结论
教员对“言必称希腊”的批判,是一个由表及里、层层递进、逻辑严密的思想体系。
![]()
它从一个具体的学风问题入手(第一层次),深刻揭示了其教条主义的思想内核(第二层次),并从确立民族文化主体性的高度阐明了其历史危害(第三层次),进而提出了以调查研究为核心的实践方法论(第四层次),最终指向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创造民族新文化的宏伟目标(第五层次)。
这一批判在今天依然具有强大的现实意义。
它警示我们,无论是过去面对苏联经验,还是今天面对西方话语体系(所谓的“言必称美西方”),都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立场,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吸收借鉴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同时,扎根于本国丰厚的历史文化土壤,走自己的路,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理论与新文化。
这不仅是学术研究应遵循的原则,更是关乎民族复兴与文化自信的根本性问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