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央视春晚,来自五角场街道四平居民区的“种花爷爷”朱忠德作为首位场外连线对象,和“梦想小院”一起进入全国人民的视野。生机勃勃的“梦想小院”背后,藏着四平居民区书记、居委会主任、法律明白人李志红探寻老旧小区“逆生长”的治理智慧。
巧用“百脑汇”议事
集“众家智慧”解桩桩难题
四平居民区是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老旧小区。李志红及时抓住美丽家园建设和美丽街区建设契机,以居民区党总支为核心,积极响应五角场街道号召,在四平居民区内牵头成立“百脑汇”议事堂。议事会成员由居委会干部、物业经理、业委会代表、志愿者骨干、居民代表等组成,对涉及群众利益的社区大小事情,由议事堂成员带着议事话题到群众中广泛征求意见,再经议事堂讨论形成决议,由居委会负责组织实施,解决居民“急、难、愁、盼”。
国顺路310弄、四平路2065弄车棚老旧的问题一直困扰居民。李志红组织居委会、业委会、物业“三驾马车”形成车棚改造初步方案后,经“百脑汇”议事堂商议讨论,在增设智能充电桩基础上,翻新墙体等硬件,并引进智能化车棚门禁设备。方案出来后,居民提出智能车棚改造费用如何分摊、车棚改造后如何管理等疑虑。李志红聚焦居民疑虑组织召开多轮会议,并邀请街道平安办、社工办、房办等提供专业指导,讨论决定由业委会申请维修基金,改造完成后居民通过刷卡来使用新车棚。他还联合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楼组长等多方力量,挨家挨户上门耐心沟通解释。最终,智能车棚改造方案通过了业主大会征询,车棚改造顺利完成,小区车辆乱停放的问题得到改善。
共绘“梦想图”为邻
以“法律支撑”护满院花香
黑色的拱门、红砖砌成的矮墙、竞相绽放的花卉……走进五角场街道国顺路310弄,沿着“一路繁花”,便能看到充满生机的“梦想小院”和“种花爷爷”朱忠德忙碌的身影。“种花爷爷”最初只是想把自家养的昙花搬下楼与邻居共赏,随着昙花越养越多,养花空间出现紧缺。李志红灵机一动:能不能腾出一个专门的地方放置这些花卉?既满足居民赏花的愿望,又美化小区环境,还能增进邻里间的交流和互动。在广泛征求民意后,他积极联系公益组织和复旦、同济大学青年学生志愿者,挖掘睦邻达人、社区能人,成立规划团队,邀请相关职能科室、居民和规划设计团队在四平居委睦邻亭一起探讨“梦想小院”建设方案。同时,李志红还积极寻求法律支撑,围绕“养护责任谁来担”“公共空间如何管”等关键问题咨询社区法治专员法律意见,组织居民、物业服务企业等开展议事协商,确保“梦想小院”的建设和管理全过程有法可依、权责清晰,将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切实维护居民的共同利益。最终,在四平居民区一处约50平方米的闲置空地,一座承载着邻里温情的越冬花房——“梦想小院”破土而出。居民在这里种花、交流、议事、举办活动……小小的空间,成了社区最大的“议事厅”和最暖的“会客厅”。个人梦想升级为社区梦想,在社交媒体上收获近50万次点赞,这不仅是流量的肯定,更是基层民主与法治实践开出的绚烂花朵,成为了全国基层治理的生动典范。
好Young“两人”心得
在我看来,基层治理的画笔,一头蘸着“法”的严谨,一头蘸着“情”的温暖。面对车棚改造这类“烦心事”,我们用法治的准绳凝聚共识、厘清权责;而当“梦想小院”的种子萌芽时,我们也用法治的温度去守护善意、浇灌成长。我深刻体会到,法治并非高高在上的规则,而是能转化为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具体实践。当法治的阳光真正照进邻里心田,老旧小区里也能绽放出希望之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