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启民
我今年63岁,前年刚退休下来,我就跟老伴商量着要出去好好转转。觉得辛苦了大半辈子,如今终于能卸下担子了,就得好好享受一下。
以前我俩出门都是跟团,赶鸭子似的,啥也没看仔细。现在有的是时间了,就决定自己规划路线,慢慢玩。
规划旅游路线时,我正好收拾书房,翻出了夹在一本书上的高中毕业照,看着照片上一张张青涩的脸,我突然就冒出个念头:不如借着旅游的机会,去看看分散在各地的老同学。
大学之前,我都是寄养在外婆家读书的,直到读大学,才回到父母身边。
算下来,自从1982年高中毕业,离开外婆那个城市,我和那些同学已经整整43年没见了。
看着毕业照,我不由的想起当年我们一帮同学,在教室里一起刷题、在操场边一起打球,还有同宿舍一起生活的画面,我就特别怀念和感慨。
毕业时,大家都还互相约定,以后要好好聚聚,可这约定,我却没一直没达成,因为我父母家离外婆家太远了,我父母回去看望外婆都是两三年一次的,而我就更难得回那边见同学们了。
七八年前,微信火起来的时候,有人建起了同学群热闹过一阵,我也因此加了不少同学的微信,可我们也只是逢年过节发发祝福,或者朋友圈里帮忙点个赞,从没真正聊过天,更别谈见面了。
这次旅游路线,刚好要经过五个城市,分别是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杭州。
并且里面有6位老同学定居在那,我就想顺带要去见见老同学,一起吃个饭,叙叙旧,也算圆了当年的约定。
出发前一周,我在微信上挨个联系了这6位同学。一开始还挺顺利,在南京的王同学、苏州的李同学,还有和杭州的卫东同学,都爽快地答应了,说等我到了一定好好招待。
可另外三位的态度就有点微妙了:在无锡的小娟同学说“到时候看情况吧,最近家里事多”;
在常州的周强同学只回了个“好的”,没再多说;而在镇江的吴同学干脆隔了一天才回复,说自己那段时间可能要去外地。
说实话,还没出发前,我心里就隐隐有点不是滋味,但想着毕竟多年没联系,人家或许是真的忙,也就没再多想。
我们第一站去的是南京见王同学,我和他当年是同桌,也是室友,我们性格差不多,经常玩到一块。
想起过去,我们上高一那时候,还很顽皮,偷偷逃课去看过电影,最后还被老师抓了,一起罚洗厕所。
出发前一天,王同学就发来了详细的路线,还说已经订好了饭店宴请我们。
到了南京南站,王同学来接我,要不是他举着个写着我名字的纸牌,我真的认不出他来了。
以前的他,瘦高个,一头浓密的中分,如今却胖了,头也秃了,不过笑起来的时候,还是有当年那股憨厚劲。
那两天,王同学开车带我们去了好多地方,原本他是想让我们住他家的,但我们实在不好叨扰他的家人,就住了他家隔壁的酒店。
吃饭呢,第一顿他抢着请,第二顿直接把我们拉到他家,他爱人做了一桌子家常菜,后面我实在不好意思,就去外面请了他一家人。
虽然王同学非要跟我争着买单,但还是被我拒绝了,毕竟他已经很热情了,我不能一直吃他的。
临走时,他塞给我们两大袋桂花鸭,和一些南京特色,我也回了我们从家里带来的几包土特产。
分别的那一刻,我们两个大男人,都特别伤感,在车站相拥,心里都想着这次见了,不知何时才能再见。
离开南京时,我就把和见王同学时拍的照片,发到了同学群,也引来一些同学的祝福。
我以为,第一站见老同学很顺利,接下来也会如此,但现实却事与愿违。
第二站是苏州,我联系的是李同学,她当年是我们班的文艺委员,唱歌特别好听,以前情窦初开的时候,我还喜欢过她。
规划路线时我联系过她,她回复没问题,来了她会做东,带我好好玩一玩。
可等我们离开南京去苏州时,给她了打电话,她却说自己临时要去医院照顾生病的婆婆,语气里满是歉意,还说会让她儿子替她请我们吃饭。
我连忙说“不用不用,你先照顾老人要紧”,可心里还是有点失落。
后来她儿子来车站接了我们,一起吃了顿饭,可毕竟是晚辈,没什么共同话题,吃完饭我给了他几包特产,他也回了点东西,就匆匆告别了。
我知道她可能是真有事,但总觉得那份热情里,少了点当年的纯粹。
第三站去了杭州,打算见见卫东同学的,想当年他是我的班长,上学时特别照顾我,好几次我带的菜不够吃了,他都会匀点他的菜给我。
去的头三天就跟他说了我们的行程,他也一口答应说会来见见我的。
可那天中午,我们到了杭州,给他打了几个电话却没人接,发微信也没回。很无奈直接先周围逛逛,等他回复。
到了晚上7点多,他才回过来,说自己临时有事,下次再来陪我玩,还一个劲地说对不起。
我嘴上说着“没事”,可心里却凉了半截。老伴还劝我说“或许他真的是突发情况”,可我总觉得不对劲,哪有这么巧的事?
剩下的无锡、常州、镇江三个地方,我和老伴分别去玩了一两天,最终都没见到那三位同学。小娟没再联系我们,周强自始至终没主动提见面的事,吴同学确实去了外地。
就这样,原本这趟旅行计划见6位老同学的,最后只见到了王同学。
旅游回来后,我又翻出那张高中毕业照,看到那些同学,回忆起往事,心里是五味杂陈。
当年我们在毕业纪念册上写“友谊长存”“永不相忘”,可43年的时间,还是把很多东西都冲淡了。
有天早上在公园遛弯,我跟邻居老张说起了这事,他叹了口气说:“这种事很正常的,人走茶凉嘛,多少年不联系,感情早就淡了。
你以为人家还念着当年的情分,可说不定人家早就把你忘了。再说,你突然上门,人家还以为你是来蹭吃蹭喝的,自然不愿意搭理你。”
我听了心里更不是滋味,又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
仔细想想,也不能怪他们。43年里,我们各自过着自己的日子,经历的人和事都不一样了,三观、生活状态早就变了。当年的同学情是真的,现在的疏远也是真的。
毕竟老话常说“三年不上门,是亲也不亲”,感情这东西,得用心维护,长时间不联系,再深的情分也会淡了。
这次旅行最终让我明白了:有些回忆,留在心里就好。
与其强行见面,弄得彼此尴尬,不如把那些美好的过往好好珍藏着,偶尔在心里念叨念叨,也算是对那段青春的一种交代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