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属留言:
家人被办案机关留置了,他带了一封信出来,让我们赶紧准备钱退出来。但家里真的拿不出那么多钱,我该怎么办?现在不退,会不会被认定为态度不好、从重处理?
![]()
图片为AI制作,仅作示意参考
张智勇律师解读:
先说结论:退钱,一定要慎重。
绝大多数职务类案件,到了一定阶段,都会要求家属“配合”退赃、退款、退违法所得。但退得早,并不等于退得对;退得多,也不等于态度好。尤其是在留置阶段,很多关键信息根本不清楚:金额是否属实?指控是否合法?是否全部属于犯罪所得?这些都没搞清楚,就贸然借钱退钱的话,后患无穷。
必须明确的一点是:没有任何法律规定说“在留置阶段不交,以后就从重处罚”。
从司法角度看,认定数额、判断性质、评价悔罪态度,都需要建立在事实和程序合法基础上。
两个真实案例,给你参考:
1、一位处级干部的妻子找到我,说被要求退300万。她告诉我丈夫一向谨慎,家里条件也一般,怀疑部分资金其实是正常借贷。我建议她不要急于退钱,而是整理资料,把事实弄清楚。结果证实我的判断,其中确有一笔是合法借款,最终排除了这部分金额,不予追诉。
2、另一个家属没这么幸运。案件还没移送检察院前,她就东拼西凑借了100万退了出去。到了法院,才发现其中40万属于违纪款项,并不构成犯罪,但早已被没收;真正涉及受贿的部分只有60万,还要另交罚金。法院表示愿意从轻处罚,但她实在拿不出罚金,结果反而影响了判决的轻缓空间。
我的建议是:
1、不要凭一句话、一封信、一封通知就急着退。
2、要尽量分清是“违纪”还是“违法”,是“证据确凿”还是“还在调查”。
3、可以尽早请“留置陪跑”有经验的律师评估涉案资金的性质、来源、流向,甚至是否已经超过追诉时效,是否涉及混淆民事与刑事界限。
4、如果确实存在问题,也要理性规划“何时退、怎么退、退多少”,这是策略,不是态度问题。
每一分钱,都可能影响案件的走向。盲目退,可能并不能达到家属想要的目的。冷静、合法、有据,才是保护家人的真正方式。
![]()
作者简介:
张智勇,重庆智豪律师事务所主任,执业29年来代理了贵州省原副省长王晓光案、云南原省委常委政协副主席黄毅案、贵州省原副省长李再勇案、贵州省原政协副主席周建琨案4件省部级职务案,厅级数十件,以及国企、私企人员等各类受贿行贿案上百件,办理了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重庆不雅视频赵红霞案、四川交警开房丢枪案等案,让多人无罪释放。张智勇律师只做刑事案件,擅长职务辩护,行贿,经济犯罪、程序辩护等各类刑案,不畏强权,敢于发声,始终秉持正义至上的执业原则积极为当事人争取合法权益。带领团队办理各类刑事案件近万件,数百件取保不起诉判决无罪案例,为众多当事人实现了无罪释放,赢得了委托人的广泛信赖与高度认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