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封家书,是高墙内最暖的光——诚心家信与你共守亲情
对很多家庭来说,当亲人突然被带至看守所、监狱,未知的恐惧与焦虑总会瞬间笼罩:不知道案件走向,担心亲人在里面的生活,更怕这段分离会冲淡彼此的牵挂。而诚心家信团队始终记得这份煎熬,一直致力于为全国在押服刑人员家属搭建“安心桥”——不仅提供免费的看守所/监狱导航指引、案件咨询、监管改造信息共享,帮大家少走弯路;还推出专业的代寄信、寄照片等有偿服务,让思念能跨越高墙,稳稳抵达亲人身边。
随着有需求的家属越来越多,我们更斥资打造了全国家属群:在这里,你不用独自承受困难,可以和有相似经历的人互相倾诉;想了解类似案例的判决,能找到参考;纠结找什么律师合适,也能交流经验;甚至还能共享服刑人员的改造日常,让彼此多一份安心。
其实,很多人不知道,高墙内的亲人,最牵挂的从不是自己的处境。小编曾和相熟的律师聊起,在他代理的刑事案件里,每次会见犯罪嫌疑人,对方开口问的几乎都不是“我的案子怎么样了”,而是“我家里妻儿老小身体还好吗?精神状态怎么样?”,等确认家人安好,才会问起案件,最后还会仔细交代外面的债权债务,生怕自己的过错连累家人。
也常有家属觉得“找律师就能解决所有问题”,可现实是,律师在刑事案件中更多是“传话人”——帮家属把关心带给里面的人,也把里面人的牵挂传出来,更多是心理上的安慰,远没有电视剧里那么“万能”。反而,一封来自家人的亲笔信、一张熟悉的照片,更能让高墙内的人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温暖。
小编有个朋友,因不懂法把对公账户借人转账,涉嫌帮信罪被判了1年半,女儿刚出生他就进了监狱。在里面的日子,他总给妻子写信:有时是看剧的感悟,有时是读书的想法,有时只是监区里的小事,每次都能写好几页。而他妻子不管信有没有收到,都会准时在“诚心家信”公众号上寄信、寄照片。后来朋友说,就是这些信,让他在里面不孤单,甚至比以前更懂妻子的好,夫妻感情反而更牢了,监舍里的人都羡慕他有这样的牵挂。
还有一位在押人员的自述,更让人懂了信件的意义。他刚到看守所时,先在过渡监室待了7天,后来转到正常监室——16个人的通铺挤了四十多人,过道、铺位上全是人,只能交叉侧躺,连翻身都难。白天大多时候要“打坐”,两排人坐在通铺上不能说话,只能任由后悔在心里翻涌。直到一周后,他收到了第一封信:是家人在他刚进去时就寄的,因为审核晚了几天才到。信里没有责骂,全是安慰,还有孩子的照片、信封、邮票,甚至连遮光眼罩都寄来了。
他说,看到照片时差点哭出来——才分开一周,就觉得孩子变了好多,像隔了好几年。虽然信里没提家里的难处,但他知道,自己的过错让家人扛了太多。也是那封信,让他真正醒了:事情已经发生,与其悔恨,不如好好改造,等着回家的那天,好好补偿家人。
其实,对高墙内的人来说,一封信远不止是“文字”:是家人的声音,是孩子的笑脸,是“我们还在等你”的承诺。哪怕信会迟到、会偶尔丢失,但只要能收到,就是支撑他们熬过艰难日子的光。
如果你的亲人也在看守所或监狱,不妨打开微信搜索“诚心家信”小程序,写一封信、寄一张照片吧。不用华丽的语言,哪怕只是说说家里的小事、孩子的近况,对他们来说,都是最珍贵的慰藉,也是他们早日回家的动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