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保定高阳县迎来一批特殊的客人。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质量检测与管理系“和美乡约 冀青有为”实践团队再次踏上这片土地,开展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自去年在蒲口镇挂牌德育实践基地并建成研学基地以来,该团队持续聚焦乡村振兴,今年更以“青春力量注入社会实践,多元调研助力乡村振兴”为主线,深入基层开展红色研学、非遗传播、环境检测和产业调研,以实际行动书写青年担当。
红色基因,在数字传播中焕发新生
实践团队先后走进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布里留法工艺学校旧址、高蠡暴动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创新运用数字化手段打造“行走的红色教育直播间”。通过6期“冀青有话说”系列微视频,团队以富有网感的表达实现红色文化“破圈”传播,构建了“线下研学+线上互动”的红色教育新形态。
非遗传承,在乡村课堂中播下种子
依托既有德育实践基地,团队在当地乡村课堂开展非遗技艺展示活动。从脸谱绘制、剪纸艺术,到墨拓技艺和手工扎染,大学生们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向小学生传递非遗文化,帮助他们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可以触摸、感受和创造的活态传承。
专业助力,科技服务守护美丽乡村
顶着近40℃的高温,队员们发挥专业优势,开展多项检测工作。他们在坑塘采集水样,监测水质;在田间地头网格化检测空气质量;深入果园抽样分析果实糖度与农残指标……检验检测的专业技能,转化为保障生态环境和农产品安全的实际支撑,展现出技术服务乡村的精准力量。
产业调研,为纺织之乡注入新思路
沿着去年调研的轨迹,团队走访六家纺织企业,深入生产车间,了解传统工艺、创新设计和智能生产线的发展现状。通过与企业管理层、技术骨干交流,团队聚焦智能制造升级与绿色生产路径,正在形成一份反映行业共性难题的调研报告,为“产学研”协同创新、助力地方产业转型提供新思路。
深入基层,青春答卷写在燕赵大地
从农田到校园,从工厂到社区,实践团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方式,与乡村干部、教师、医生等群体广泛交流,获取第一手资料。八天时间,团队完成多份扎实的调研报告,用实际行动诠释“把论文写在燕赵大地上”的深刻内涵,也让校地合作之果更加丰硕。
此次社会实践不仅锻炼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更展现出新时代青年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的使命担当。离别之际,队员们留下的不仅是技术服务的支持、文化传承的火种,更是一份青春与乡村共同成长的深厚约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