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高邮市阳光志愿者协会秘书长刘春生在朋友圈晒出一封感谢信:写信人是一名准大学生,她用朴素而又饱含真情的文字,对长期资助自己的爱心人士——“莫文随”表达了敬意。可是,这封沉甸甸的信件却无处投递。这是为什么呢?这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故事?
写信的张同学是高邮中学高三毕业生,她生活在单亲家庭。几年前,外婆和母亲相继被病魔侵袭,一家人陷入困境。高邮市阳光志愿者协会了解情况后,将小张列入助学名单,“莫文随”在网上看到消息,及时伸出了援手:每月500元的助学金,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小张家的经济负担,更是给予了小姑娘精神上的支持。
2016年8月,高邮市阳光志愿者协会收到“莫文随”的第一笔助学款。之后,对方再次表达助学愿望。根据他的意愿,阳光志愿者协会选定了首批15名困难学生,每月每人资助500元,帮扶时间从中学阶段一直延续到大学二年级,资助人均署名——“莫文随”。
此后,这份助学名单逐年递增。包括张同学在内,九年来,“莫文随”资助的贫困生已达到85人。这当中,已有十多名贫困学子考取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知名院校,开启人生新征程。很多受助学生和家人选择加入社会公益组织,延续“莫文随”的大爱真情。
受助学生薛媛媛表示,“莫文随”的帮助就像一束光照亮了自己的生活,“让我感受到了这个社会的温情”。
这封手书的感谢信,通过常规渠道无法投递,但它所承载的真情,注定会穿透时空、直抵人心。大爱无形,莫问谁予;善行接续,星火燎原。当一座城市跳出了“寻找英雄”的窠臼,转而构建“人人可成微光”的文明生态,那么,我们终会和那位陌生又熟悉的“莫文随”相遇,又或许,你我皆是下一个“莫文随”。
来源:关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