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笔下的江湖,女子多如星子。有古墓里清冷如霜的小龙女,有桃花岛上娇憨明媚的黄蓉,而赵敏,是那朵绽在刀光剑影里的红玫瑰 —— 带着蒙古郡主的金戈铁马气,裹着江南女子的婉转痴情肠,一手持剑能搅动风云,一袖藏谋可颠覆乾坤,偏偏为了一个叫张无忌的少年,把万丈荣光换成了粗布青衫,把尔虞我诈酿成了柴米油盐。
她的出身本是云端月。汝阳王府的掌上明珠,父亲是手握重兵的王爷,兄长是骁勇善战的大将,她自小在锦衣玉食里长大,却没沾半分娇纵。别的贵女在学描眉画鬓时,她在看兵书、练武功;别的郡主在赏花开宴时,她在替父兄谋划江湖事。她的武功不算顶尖,却胜在灵动刁钻 —— 一柄长剑使得飒爽,更兼奇门遁甲、毒术药理样样精通,连少林高僧见了她的计谋,都要暗叹一声 “巾帼不让须眉”。当年六大派围攻光明顶,她带着玄冥二老、阿大阿二阿三,在暗中布下天罗地网,若不是张无忌横空出世,武林格局怕是要被这个二十岁不到的少女改写。
可江湖人提起她,最先想起的不是她的谋略,而是她眼底的那点 “野”。她敢在大都的酒楼上,当着众人的面拦住张无忌,笑着说 “我偏要勉强”;她敢孤身闯明教总坛,用一坛酒、几句话,就挑动起明教内部的猜忌;她敢把郡主的金印摔在父亲面前,说 “我不要这郡主之位,只要张无忌”。这份 “野”,不是蛮不讲理的任性,是看透了世俗规则后的清醒 —— 她知道世人都盼着她做个循规蹈矩的郡主,嫁个门当户对的王公贵族,可她偏不。她要的不是荣华富贵,是一个能与她并肩看江湖的人,是一份不掺权谋、只论真心的情。
她与张无忌的相遇,本是一场算计。她扮成明教教徒,试探他的武功;她设下圈套,让他误会明教;她甚至用毒药扣下他的师叔伯,逼他不得不跟着自己走。可算计着算计着,心就偏了。她看到张无忌为了救明教众人,不顾自身安危硬接少林三僧的 “金刚伏魔圈”;看到他为了化解六大派与明教的恩怨,四处奔波、受尽委屈;看到他明明身怀绝世武功,却总想着 “大家和和气气”,这份纯粹,像一束光,照进了她满是谋略的世界。她开始慌了 —— 她本是来搅局的,却不小心把自己的心也搅了进去。
后来的故事,满是烟火气里的疼。她为了张无忌,背叛了家族,放弃了郡主的身份,跟着他浪迹天涯。她不再是那个一呼百应的汝阳郡主,只是个会为了柴米油盐发愁的女子;她不再用剑指着别人的喉咙,只是会在张无忌犹豫不决时,轻轻推他一把。有人说她傻,放着好好的郡主不当,偏要做个江湖浪子的妻子;有人说张无忌配不上她,他优柔寡断,总在赵敏和周芷若之间摇摆。可只有赵敏自己知道,她要的从不是 “配不配”,是 “愿不愿意”。她愿意陪他去冰火岛找谢逊,愿意为他对抗整个武林,愿意在他迷茫时,做他最坚定的后盾。
最让人疼的,是她在濠州城外的那声质问。周芷若当着众人的面,说张无忌曾答应娶她,说赵敏是 “妖女”,抢走了她的丈夫。张无忌站在原地,支支吾吾说不出话,而赵敏只是红着眼眶,却依旧挺直脊背,问他:“张无忌,你告诉我,你心里到底有没有我?” 那一刻,她不是那个运筹帷幄的郡主,只是个害怕失去爱人的普通女子。好在张无忌终于醒了,他握住她的手,说 “我只跟你走”。这一句话,抵得过她放弃的所有荣华,抵得过她受的所有委屈。
金庸先生没写他们后来的结局,可我总觉得,赵敏的晚年一定很幸福。她会和张无忌住在一个有山有水的地方,早上一起去山上采药,中午一起做饭,晚上坐在院子里看星星。她偶尔还会拿出当年的长剑,舞一段当年的招式,张无忌就在旁边笑着鼓掌。她或许还会想起当年汝阳王府的日子,想起那些刀光剑影的江湖事,可她不会后悔 —— 她用一生证明了,女子从来不是谁的附庸,爱也不是卑微的乞求。你可以是金戈铁马的郡主,也可以是洗手作羹汤的妻子,只要你愿意,你可以活成任何你想活的样子。
这就是赵敏,一朵在江湖里绽放的红玫瑰。她有剑的锋利,也有花的温柔;她有谋的深沉,也有情的纯粹。她的一生,从来不是为了成为谁的 “赵敏”,而是为了成为 “赵敏自己”—— 那个敢爱敢恨、敢作敢当,永远带着一身光芒的女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