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浦南首镇的风华
却从未被流量光顾
从上一篇游记所访问的亭林镇南下便是张堰镇,在上海版图里,张堰镇并不常见于都市人出游清单,亦极少出现于周末亲子、节日打卡的朋友圈内。
![]()
然而,与社交网络上的“冷门”相比,张堰具有很高的历史地位。他自古以来便是浦南商贸重镇,称“浦南首镇”。春秋时便有村落,秦朝时便已建县,先后被称为赤松里、留溪,最终得名张堰。一直到近代,张堰一直是物产集散之地,盐商、漕帮、客商来来往往,码头、茶楼、酒肆比比皆是,周边的乡亲们有“上张堰”之说,就像是一次远行——带着盼望去热闹的张堰镇开开眼界。
![]()
古镇张堰人杰地灵,书法国画家白蕉、中医名家干祖望、现代天文学奠基人高平子、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高锟等知名人士皆出于此。南社——这一清末民初中国著名革命文学团体的主要活动地也在此。
淞沪抗战初期,张堰作为国民革命军抵抗日军的重要阵地,爆发数次激烈战斗,至今还保存着军民抵抗日寇的遗迹。
![]()
![]()
![]()
散步在张堰街头,时不时就能见到纪念馆和古迹,从张堰公园为起点,沿古街石皮弄直到张堰大街的尽头,百年的浦南风华皆在此。
![]()
![]()
![]()
![]()
在白蕉纪念馆,见并无他人的主展厅桌上摊着宣纸,赐有笔墨,一时兴起便在上面书写起来。
“你会书法吗?”忽然出现一中年男子来问,是整个纪念馆仅见的他人。
“读书时学过一点,毕业后就没练过,早已生疏。”
“现在喜欢书法的人是很少了。”
“是的,我都没听说过白蕉此人。”
“不会啊。”中年男人的语调忽然高了起来,“他的作品在中国都算名家,你看这些字”,他指着橱窗里白先生的真迹,“多有风骨”。
我真扫人兴。
![]()
![]()
姚光故居、陈家古宅与南社纪念馆的游客亦稀少。南社纪念馆陈列着社员的诗稿、书信与照片,那些苍劲的字迹背后,是一代文人将风雅转化为家国担当的见证。
“以天下为己任 推翻清王朝 建立共和国。”
寂静的陈列室里,电视循环播放着南社社员的救国往事。屋外太阳如此耀眼,本就无人的小巷,可以听到知了的长鸣声。
![]()
![]()
![]()
![]()
![]()
无论什么古镇,一旦体系化商业运营后,人们总嫌他们千篇一律没有特色,但如果不进行商业开发,人们又觉得他们没有人气、冷冷清清。
![]()
![]()
走出南社纪念馆,马路对面是镇上最知名的餐馆之一「留溪第一楼」,招牌之下“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堰菜”赫然在目,尝尝堰菜,品品古镇美食,才是这次探访的目的,不过,并非在此享用,而是去镇里最有名气的餐馆——「和平饭店」。
堰菜当家的和平饭店
一顿饭的五味杂成
关于美食大约有两条规律,一是商贸发达、人流攒动之地,总能诞生名菜或名店,二是这名菜或名店总有一名人发掘并流传下来,张堰地方菜便遵循了这两条规律。
爱国诗人、同盟会会员、南社创始人,后为毛泽东好友的柳亚子多在张堰活动,彼时,复兴馆是张堰颇有名气的酒馆,拿手好菜是“爆炒鳝丝”,柳亚子对这道菜有偏爱,在沪上报刊撰文称颂鳝丝为首的张堰菜,鳝丝遂会同扎肉、酱排骨等渐渐知名起来。
![]()
1956年,国家对私营工商业进行改造,张堰的大小私人饭馆合并成“饮食服务商店”,称「和平饭店」。
“过去张堰的饭店都是私家营业,公私合营后也是门面小,房子旧,设备老,和平饭店开张以后,提高了张堰地区的餐饮档次,成了张堰地区最大的饭店。后来在张堰政府古镇规划建设中,建筑上又添置了古徽派的马头墙,琉璃屋檐等装饰,气派不少。同时,和平饭店不仅在设施、服务跟了上去,张堰历史上传统的特色菜肴、特别是吸收老厨师、老传人的进驻,使当地著名的民间菜肴如柳亚子喜欢的复兴馆爆炒鳝丝,慕荣记扎肉等特色菜肴也得到了传承、同时开辟了糖醋排骨,炒三鲜,油氽猪排、爆鱼、什锦汤等新菜肴,有近二十种之多。。。张堰本身在周边乡民中有“小上海”之称,现连“和平饭店”都有了,自然更受吹捧,饭店也已好酒好菜回馈抬爱。。。
和平饭店多次评为县、镇先进企业,先进事迹也常在当时的报刊、广播中传扬。张堰饮食行业也是金山县同行中上交国家利润最多的企业。
![]()
![]()
1985年,「和平饭店」与上海青年宫(即大世界)合作,主要职工进驻青年宫里的“快乐餐厅”,把远郊张堰鳝丝带进市中心大世界的霓虹灯下一炮而红。而张堰「和平饭店」改由其他餐厅经营,其间,在改革浪潮之下,餐厅经历了多次承包变更,但再也没有回到当年的辉煌,最终关门了事。但以「和平饭店」等张堰老店总结的堰菜,“响油鳝丝”被评为金山特色菜肴,金山堰菜则被评为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
当「和平饭店」再此回到人们视野中,其实已是2020年前后,由奚建平经营的南堰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就地重新开设饭馆,取名「留溪和平饭店」。在当地人「和平饭店」的情怀下,至今都没满5岁的「留溪和平饭店」压过张堰店龄更老的「如意园酒楼」、「留溪第一楼」,一跃成为堰菜代表。老一辈美食家们多次在文中介绍「留溪和平饭店」,餐厅主人也很懂移动互联网的玩法,刚开店就注册了抖音帐号、微信视频号,更新频率超过绝大多数由专人运营媒体帐号的餐厅。
![]()
于是到了张堰,自然还是要去「留溪和平饭店」吃饭,进门墙上贴满旧照片,输出着张堰人对「和平饭店」的回忆,墙上甚至贴了一张战争照片,从士兵的装扮猜测,那是日军在中国行军的照片,大概是在描述日寇侵略张堰的往事。
![]()
要了响油鳝丝、捏落苏、糖醋排骨、油炸鳑鲏鱼、炒三鲜等等,都是张堰名菜,虽然并不指望这远郊集镇的饭店能吃出花来,但应该比后岗的农家乐做的好吧。
![]()
![]()
捏落苏的落苏是指一种地产短青茄,在浦南的松江、金山、奉贤可见,腌渍后有种似酱瓜的口感,用来下酒是再好不过,这道菜在浦南以外,很少见到。
![]()
最期待的还是响油鳝丝,呈上后几十秒不敢动筷,傻傻等待厨师前来浇油,但再一看装盘方式,没有防止溅油的大盆,原来“师傅在厨房里就浇好了。”只是即使有热源加热,这鳝丝依旧温度不足,更要命的是鲜度似有问题,不知是食材本身水准,还是天实在太热,食材的保存有所瑕疵。
![]()
![]()
![]()
油炸鳑鲏鱼、糖醋排骨和炒三鲜同样没有达到心里的预期,油炸鳑鲏鱼稍好,糖醋排骨远不如「江湖大排档」小湖北罗翔的水平、从食材鲜度、处理和烹饪整体拉胯,炒三鲜让我觉得,为什么不好好吃个三鲜汤,而非要吃这个呢?
用乘兴而来、败兴而归形容这次「留溪和平饭店」的经历并不言过其实,有种立即回市区再吃一顿补偿的想法,很难想象店里招待老一辈美食家时也是这水平,其中缘由如何,只能待人猜测了。
好在没有冲动地立即回程,沉睡而静谧的张堰镇平复了我的心境,一餐而已,何必坏了心情。只是希望,「和平饭店」的情怀和招牌捡起来不易,即使会有偶然因素,但能让绝大多数客人满意是基本要求,才5岁不到的「留溪和平饭店」,路还久。
![]()
![]()
![]()
![]()
![]()
次日一早,在小镇的「天下一面」撸了一碗爆鱼鳝丝面,看店名就知做的是隔壁嘉善的落锅面又在张堰公园门口一家夫妻老婆店「清和羊庄」吃了一碗红烧羊肉面,这两家店都由本地人经营。和说金山话的老板对话很有意思,你以市中心口音的上海话和他们对答,他们怎么也拗不出你的“上海话”,又怕你听不懂金山话,最后干脆以普通话交流了。
![]()
![]()
![]()
![]()
![]()
在「清和羊庄」点羊肉面时,曾问老板能不能红烧羊肉和红烧牛肉双浇过桥,心想两份浇头独立装盘并无妨,但得到的答复“不可以,这两样东西要串味,难吃。”
![]()
![]()
听从建议单点红烧羊肉,低头狂炫羊肉面得到惊喜之后,老板笑嘻嘻的说,这面在你们上海怎么也要卖45一碗吧,张堰公园之外,艳阳依旧高照,路人依旧稀少。
附上上次做的知乎Live的链接
《如何在日本体验米其林餐厅》
依旧可以进入听我的演讲内容
https://www.zhihu.com/lives/761551280421240832?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