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正在面临或者将要处理交通事故、征地拆迁、刑事辩护、房产纠纷、婚姻继承、合同纠纷等纠纷,可提前扫码预约安排律师面对面免费咨询!
▇扫码预约免费咨询
在日常生活中,民间借贷屡见不鲜,借条常被视作出借人权益的有力保障。
但你是否想过,并非所有借条都能确保借款安全无虞?
北京市大兴区法院 2024 年审理的一起案件就给出了警示:出借人因借条未明确借款用途,且无法证明自己不知晓款项用于赌博,最终 30 万元借款无法通过法律追回,这背后的法律逻辑值得每个人警惕。
事情经过
2024 年 3 月,北京市大兴区法院受理了原告张某诉被告李某民间借贷纠纷一案。庭审中,张某提交了一张借条,载明 “李某于 2023 年 5 月向张某借款 30 万元,约定 2024 年 2 月还清,双方签字确认”,同时提供了银行转账记录,证明 30 万元已实际交付。
张某主张,李某借款时仅称 “有急事需要周转”,自己并不知晓具体用途,现还款期限已过,李某拒不还钱,故诉请法院判令李某偿还本金及利息。
但被告李某却提出抗辩:借款当天,他与张某一同前往某地下赌博场所,因自己赌资不足,才向张某借款 30 万元用于赌博,且张某当时就在现场,对借款用途完全知情。为证明该主张,李某提交了两名证人证言(均为当时在场的参赌人员),还提供了赌博场所附近的监控录像 —— 录像显示,借款当天张某与李某共同进入该场所,两小时后李某独自离开,张某随后也离开;此外,李某还提交了自己与张某的微信聊天记录,其中 2023 年 6 月的一条消息中,张某曾问 “上次那笔钱赢回来了吗”,李某回复 “没回本,还得再想想办法”。
免费咨询律师
30 万因赌博用途打水漂
判决结果
法院经审理认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三条第四项,出借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借款人借款用于违法犯罪活动仍然提供借款的,民间借贷合同无效。
本案中,结合证人证言、监控录像及微信聊天记录,能够形成完整证据链,证明张某在出借时知晓李某借款用于赌博;同时,张某提交的借条未注明借款用途,无法佐证其主张的 “不知晓用途”,也未能提供其他证据(如聊天记录、通话录音)证明李某曾虚构合法借款理由。
最终,法院判决涉案借贷合同无效,驳回张某要求李某偿还本金及利息的诉讼请求。
法律依据
借款用途违法,借条再 “完整” 也无效
从法律层面梳理,此类案件的核心依据集中在两部法律及司法解释中:
《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条: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赌博属于我国法律明确禁止的违法活动,因赌博产生的债务不受法律保护,用于赌博的借款自然也无法通过合法的借贷关系主张权利。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三条:明确将 “出借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借款人借款用于违法犯罪活动仍然提供借款” 列为借贷合同无效的情形之一。这意味着,即便借条形式完备、款项已交付,只要符合该情形,出借人的权益就无法通过法律途径保障。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法院认定 “出借人知情” 时,并非仅以借款人的口头陈述为准,而是会结合客观证据综合判断:
如借款发生的地点(如赌博场所、涉毒区域)、双方的关系及过往交易习惯、借款后的沟通内容(如询问赌资输赢)等,均可能成为认定 “知情” 的关键证据。
免费咨询律师
借条注 “工作用途”,仍被判无效
2022 年 8 月,被告汤某向原告王某借款 45000 元,并应王某要求出具借条,载明 “借款用于工作需要,无违法用途”。借款后,汤某仅归还 2000 元,剩余款项拒不偿还,王某遂诉至法院。
法院审理查明:借款当天,王某与汤某一同前往某山上露天赌博场地,汤某因赌资不足,将租赁的汽车 “抵押” 给王某后借款,并承诺 “几小时后赢了就还”;随后二人返回汤某小区,汤某借口回家拿钱趁机溜走,几天后王某通过他人约见汤某,才让其补写了借条。庭审中,王某无法解释 “工作需要” 为何会在赌博场地借款,也无法提供汤某有正当工作且需资金周转的证据。
最终,法院依据《民间借贷司法解释》第十三条规定,认定王某明知汤某借款用于赌博仍提供款项,涉案借贷合同无效,驳回王某的诉讼请求;同时,因案件涉及赌博违法线索,法院将相关材料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免费咨询律师
还赌债借款,借条不受保护
2012 年 2 月,胡某为清偿此前的赌债,向黄某借款 3 万元并出具借条,约定月息 5 分;2015 年 1 月,胡某又重新出具借条,确认累计借款 41000 元(含此前未还清的赌债借款)。2021 年,黄某以借条为依据,诉请胡某偿还本金 41000 元及利息 84480 元。
庭审中,黄某当庭承认,自己在出借时就知晓胡某借款是为了偿还赌债;胡某对借款金额无异议,但主张借贷关系因用途违法应属无效,且已支付的高额利息应抵扣本金。
法院审理认为,黄某明知胡某借款用于清偿赌债(赌债本身不受法律保护,用于偿还赌债的借款也属于 “用于违法犯罪相关活动”),涉案借贷合同无效;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七条,民事法律行为无效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予以返还,故判决胡某向黄某返还 41000 元本金,但驳回黄某要求支付利息的诉求(因合同无效,利息约定也无效);
同时,法院对黄某收取的高额利息(月息 5 分,远超法定利率上限)进行了审查,认定超出部分应抵扣本金,最终核算胡某需实际返还的金额为 28000 元。
免费咨询律师
借条签署注意事项
借条必须明确标注合法借款用途
这是防范风险的基础。
书写借条时,务必在正文中标注 “借款用于 ××(如:购买北京市朝阳区 XX 小区房产、经营北京 XX 餐饮有限公司周转、支付子女学费等)”,且用途需具体、合法。
例如:“今借到张某人民币 10 万元,借款用于购买本人名下首套住房(房屋地址:北京市海淀区 XX 路 XX 号),约定 2025 年 12 月还清。”
明确的用途不仅能约束借款人,还能在纠纷中作为出借人 “不知晓违法用途” 的初步证据。
核实用途真实性,留存佐证材料
若借款人声称借款用于经营、购房等合法用途,出借人应要求其提供相关材料:如用于经营,可留存借款人的营业执照、经营合同复印件;用于购房,可留存购房意向书或定金收据;用于装修,可留存装修合同。
这些材料能进一步证明借款用途的合法性,降低 “被认定为知情违法用途” 的风险。
完整留存沟通证据,证明 “不知晓违法用途”
在借款前、借款中、借款后的沟通中,需通过微信、短信、通话录音等方式留存证据:
借款前:明确询问借款人 “借款用途是什么”,并留存对方回复(如 “用于公司进货”);
借款后:定期询问 “款项使用情况”,避免出现类似 “赢没赢”“回本没” 等可能被误解为知晓违法用途的表述;
若发现借款人可能将款项用于违法活动,需及时留存证据(如要求对方说明用途的聊天记录),必要时可提前主张还款,避免风险扩大。
警惕 “异常借款场景”,果断拒绝高风险借款
若出现以下场景,需高度警惕借款用途可能违法,建议直接拒绝出借:
借款地点在赌博场所、KTV、酒吧等非正规场所;
借款人要求现金交付,且不愿出具详细借条;
借款人承诺 “高额利息”“短期快速还款”,但无法说明具体资金用途;
借款人有赌博、吸毒等不良嗜好,且无正当收入来源。
从北京大兴区法院的 30 万借款案,到浙江、广东的类似判例,不难看出:民间借贷中,借条的效力始终以 “借款用途合法” 为前提。
即便借条形式完备、款项已交付,只要被认定为 “出借人知情用途违法”,法律就不会保护出借人的权益。
对于普通人而言,在参与民间借贷时,不仅要写好借条,更要关注借款用途的合法性 —— 这既是对自己财产的保护,也是对法律底线的遵守。
毕竟,法律从不保护 “明知他人违法仍提供帮助” 的行为,守住这一底线,才能避免 “借条在手,钱却要不回” 的遗憾。
高胜率律师限时免费咨询!!
▇扫码预约免费咨询
关于恒略
律所环境
律所荣誉
冠军代言
向艳梅
律所活动
资质奖牌
全国办案、实地考察
出差
办案
实地
考察
办案评价
信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