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家子公司股权被冻结,经营面临挑战
《中国科技投资》何梓嫣
8月27日,棒杰股份(002634.SZ)发布公告称,公司下属子公司棒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棒杰新能源”)持有的江山棒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江山棒杰”)股权被司法轮候冻结。因棒杰新能源及扬州棒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扬州棒杰”)与广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分行(下称“广发苏州分行”)存在一笔金额为2955.89万元的金融借款诉讼,目前被申请采取保全措施。9月3日,棒杰股份再度发布公告称,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分行(下称“兴业苏州分行”)因扬州棒杰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已向法院提交扬州棒杰的预重整申请。
自2024年以来,棒杰股份旗下多家子公司已因融资租赁合同纠纷、买卖合同纠纷、金融借款合同纠纷等事由,多次被诉至法院,且相关子公司的股份亦先后被冻结。
除深陷诉讼与债务困境外,2025年以来,棒杰股份先后经历了子公司停产、光伏项目宣布终止等情况。7月,公司控股股东变更后,管理层亦出现了变动,公司经营面临诸多挑战。
跨界光伏拖累业绩
8月27日,棒杰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下属子公司棒杰新能源持有的江山棒杰股份因金融借款合同纠纷被司法轮候冻结,案件所涉金额为2955.89万元。2024年,棒杰新能源因经营及续贷需求,向广发苏州分行申请2898.97万元授信额度。现棒杰新能源违反合同约定逾期还款,广发苏州分行要求棒杰新能源归还全部贷款本息,并主张扬州棒杰、棒杰股份对棒杰新能源所负债务承担连带担保责任。
不久前的8月13日,因3.9亿元贷款逾期问题,棒杰新能源100%股权、苏州棒杰光伏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被司法冻结。2023年6月29日,扬州棒杰因生产经营需要,向兴业苏州分行申请5亿元项目贷款,但因未能如期还款而被诉至江苏省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并被采取保全措施。
9月3日,棒杰股份发布公告称,兴业苏州分行向法院提交了破除预重整申请,不过,以上申请能否被法院裁定受理,以及扬州棒杰是否进入破产重整程序尚存在重大不确定性。而若扬州棒杰进入重整程序,棒杰股份可能面临金融负债敞口余额约6.3亿元担保义务、5.05亿元长期股权投资以及6.5亿元其他应收款无法收回等系列风险。
公开资料显示,棒杰股份的传统核心业务为无缝服装业务,产品包括内衣、套装、休闲服饰、运动服饰等。2022年11月,由于主业增长乏力以及行业竞争激烈,棒杰股份宣布进军当时高速增长的光伏行业,并欲打造“无缝服装+光伏”双主业的业务结构。棒杰新能源系棒杰股份为跨界光伏新能源领域所设立的子公司,而棒杰股份的光伏业务主要由子公司棒杰新能源和孙公司扬州棒杰开展。
2022年12月,棒杰股份便与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签署《高效光伏电池项目投资协议》,计划投资26亿元建设年产10GW高效光伏电池片项目。2023年5月,棒杰股份又与江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签署协议,拟投资80亿元建设年产16GW N型高效电池片+16GW大尺寸硅片切片双产线。宣布跨界光伏行业不到一年,两项投资计划投资额合计超过百亿元。
然而跨界转型并未给棒杰股份带来预期的高成长性。随着光伏行业进入调整周期,2023年,棒杰股份出现了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亏损额度达到8843.1万元。2024年,光伏行业竞争加剧,产业链价格持续下跌,棒杰股份的业绩下滑,公司归母净利润下降至-6.72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660.3%。进入2025年,棒杰股份颓势依旧,一季度公司营收和利润腰斩,实现营业收入1.23亿元,同比减少67.8%;实现归母净利润-0.49亿元,同比下滑71.35%。
棒杰股份发布公告宣布扬州棒杰自2025年3月1日起临时停工停产,预计停产时间不超过3个月。6月,公司称为了不扩大公司亏损敞口,维护公司利益,扬州棒杰继续停产。
子公司停产使得棒杰股份上半年的收入减少,但净利润的下滑幅度有所收缩。2025年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棒杰股份实现营业收入2.92亿元,同比下滑60.45%;录得净利润-1.5亿元,同比下滑5.5%。棒杰股份曾在业绩预告中解释亏损的主要原因为:公司光伏板块长期资产金额较大,设备折旧、厂房租金等固定费用较高。此外,受公司流动性风险持续影响,公司对因供应商、金融机构等债务逾期的违约责任计提了预计损失。
截至2025年8月28日,棒杰股份光伏板块子公司在金融机构累计新增提前到期的借款金额合计达到9.86亿元(上述借款金额不包含因逾期产生的违约金、滞纳金和罚息等),占上市公司2024年度经审计净资产的328.97%。棒杰股份称上述事项引发其多起诉讼及仲裁、导致多个银行账户被冻结、多项资产被查封,面临较大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当前,棒杰股份已加速剥离光伏业务。7月15日,棒杰股份发布公告称与浙江江山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江山经济开发区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签署《解除协议》,拟终止80亿元江山项目。棒杰股份需向浙江江山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方面支付损失赔偿款1500万元,款项应于10月10日前支付,逾期将按日万分之五支付违约金。8月21日,棒杰股份发布公告宣布与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友好协商后,拟终止年产10GW高效光伏组件及研发中心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上半年,由于光伏板块业务减少,棒杰股份的现金流有所改善,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分别同比增长107.08%、97.66%、93.27%。
公司经营仍面临诸多挑战
除了业绩出现亏损外,公司还因引发多起诉讼,面临银行账户冻结、资产查封、子公司股权被司法拍卖的风险,同时还面临着流动性、管理层变动及市值缩水等挑战。
2022年以来,棒杰股份的流动性持续承压,当年公司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5.64亿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达到3.84亿元,为流入状态。而2023年开始,棒杰股份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便持续流出。2023-2024年、2025上半年,棒杰股份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流出金额达到0.55亿元、2.73亿元、0.09亿元;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分别达到5.1亿元、2.37亿元、2.28亿元,分别同比下滑9.67%、53.47%、38.54%。而棒杰股份上述各期对应的短期借款和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下称“短债”)合计达到5.24亿元、6.06亿元、12.05亿元,在手现金尚不能覆盖当期短债。
棒杰股份的负债率亦在升高。2022年至2024年,公司资产负债率从28.67%陡增至93.25%,2025年上半年升至98.48%。
为缓解流动性困局,棒杰股份在近期更换了控股股东和实控人。7月22日,棒杰股份发布公告称,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持股5%以上股东协议转让股份完成过户登记,公司的控股股东由陶建伟先生变更为上海启烁睿行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上海启烁”),实际控制人已由陶建伟变更为黄荣耀。
早在6月2日晚,棒杰股份就曾披露过相关《股份转让协议》公告。该公告提到,上海启烁是为了本次收购标的股份新设的特殊目的主体,由谊持(上海)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与广东创吉十号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共同出资设立。
棒杰股份还提到,本次交易若能达成,新控股股东将按照有利于公司持续发展的原则,在推动公司现有经营业务健康稳定的基础上,将结合其自身资源,优化上市公司主营业务结构,为公司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同时,基于新控股股东在债务重整,公司纾困等事项中的业务资源以及丰富经验,新控股股东将尽快与地方政府、主管监管部门、公司债权人、合作方,其他主要股东等沟通协调,化解公司债务问题。
易主后,棒杰股份的管理层也进行了一轮“换血”。7月21日,棒杰股份发布公告称,陈剑嵩、陶士青、杨军、王心烨、刘栩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董事会非独立董事职务,且一并辞去相关董事会专门委员会职务。与此同时,陈剑嵩还辞去了公司董事长职务。
8月11日,棒杰股份公告称,公司收到杨军先生的书面辞职报告,杨军先生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公司总经理职务,辞职后不再担任公司及子公司任何职务。当日,公司召开董事会会议,审议通过多份议案,包括选举曹远刚为董事长,选举贺琦为副董事长,聘任夏金强为总经理,以及调整部分董事会专门委员会人员组成等人事变动事项。
8月28日,棒杰股份发布公告宣布聘任徐超先生、梁津睿女士为公司副总经理。
尽管新控股股东和管理层拥有丰富的化债经验,但棒杰股份因跨界光伏行业引发的业绩亏损、诉讼频发与债务高企问题,短期内化解难度较大,棒杰股份及新控股股东需面临的经营挑战仍然不少。
截至2025年9月4日,棒杰股份股价报收4.67元/股,较股价最高点时曾达到的60.85元/股跌去92%,由74.66亿元最高总市值缩水至当前的21.45亿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