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内容纯属虚构,所配图片来自网络,仅用于增强表现力。愿通过分享传递温暖,共同营造和谐社会氛围。
夏日的蝉鸣在梧桐叶间此起彼伏,阳光透过百叶窗的缝隙,在林浩然紧握的手机屏幕上投下斑驳的光影。那个让全家狂欢了整整一夜的数字——689分,此刻却像是一个嘲讽的符号,冷冷地注视着这个十八岁的少年。
"退学通知书?这怎么可能!"林父的声音从客厅传来,带着不敢置信的颤抖。
林浩然缓缓抬起头,望向窗外那片被热浪扭曲的天空。三个月前,他还是全校的骄傲,是老师口中的"清北之星",是邻居们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可现在,一切都变了。北京大学的退学通知如晴天霹雳,不仅击碎了一个家庭的梦想,更撕开了那些被精心包装的真相。
这个故事,要从那个看似完美的面试说起。
第一章:金榜题名的背后
六月的骄阳似火,整座城市都被高考的紧张气氛笼罩着。林浩然坐在熟悉的教室里,看着黑板上倒计时的数字一天天减少,心中却出奇地平静。
"浩然,你这次模拟考又是年级第一,真是让老师省心啊。"班主任王老师拍了拍他的肩膀,脸上满是欣慰的笑容。
林浩然只是淡淡地点头,继续埋头做题。在同学们眼中,他就像一台精密的学习机器,永远保持着最佳状态,永远能交出最完美的答卷。但只有他自己知道,这种"完美"背后隐藏着什么。
教室里的风扇嗡嗡作响,空气中弥漫着汗水和焦虑的味道。坐在他旁边的苏晓雨偷偷塞给他一张小纸条:"今晚一起去天台看星星?放松一下?"
林浩然看了看纸条,又看了看苏晓雨期待的眼神,最终还是摇了摇头。他必须回家继续刷题,因为父亲正等着检查他的进度。
林父是这座小城里的成功人士,从一个普通工人奋斗成为建筑公司的老板。他常说的一句话是:"我这辈子没有机会上大学,但我儿子一定要上最好的大学。"这句话像紧箍咒一样,伴随了林浩然整个求学生涯。
晚上十点,林浩然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客厅里,林父正在和几个朋友喝茶聊天。
"老林啊,你家浩然这次模考又考了多少分?"朋友们热切地询问着。
"哈哈,不好意思,又是年级第一。"林父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我跟你们说,浩然这孩子从小就懂事,从来不用我们操心。北大清华,随他挑!"
林浩然在楼梯口停下脚步,看着父亲意气风发的样子,心中涌起一阵复杂的情绪。他知道父亲是真心为他骄傲的,可这种骄傲有时候却让他感到窒息。
高考前夕,学校组织了最后一次模拟考试。林浩然依旧考了年级第一,但这次的成绩却让他隐隐不安。数学最后一道大题,他明明知道有更简洁的解法,但为了保险起见,选择了最稳妥的方式。这种"保险"的心态,正在慢慢侵蚀着他的创造力。
苏晓雨是班里的文艺委员,成绩虽然不如林浩然,但她总是充满活力,对生活充满好奇。她喜欢写诗,喜欢画画,梦想着考上央美。在高考前的最后一个晚自习后,她主动找到林浩然。
"浩然,你有想过自己真正想学什么专业吗?"苏晓雨坐在教室后排,月光从窗户洒在她的脸上。
林浩然愣了愣,这个问题他从来没有认真思考过。"应该是理工科吧,父亲说工科好找工作。"
"可是你喜欢吗?"苏晓雨追问道。
林浩然沉默了。喜欢?他甚至不记得上一次为了兴趣而学习是什么时候了。从初中开始,他的生活就被各种补习班、竞赛班填满,目标只有一个——考上最好的大学。
高考那两天,林浩然发挥得很稳定。走出考场时,他看到父亲焦急地等在门口,眼中满含期待。
"怎么样?感觉如何?"林父迫不及待地问。
"应该不错。"林浩然如实回答。
果然,成绩公布时,689分的高分让全家都陷入了狂欢。林父连夜摆了庆祝宴,邀请了所有的亲朋好友。酒桌上,他一杯接一杯地喝着,满脸红光地向大家宣布:"我儿子考了689分!全市第三!北大稳了!"
但林浩然却高兴不起来。他坐在角落里,看着大人们因为这个数字而狂欢,心中却感到前所未有的空虚。这个分数真的代表了什么吗?
填报志愿时,林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北京大学的工程专业。"这个专业好就业,而且北大的牌子硬,以后不管做什么都有优势。"他信心满满地说。
林浩然想要说些什么,但最终还是选择了沉默。反正,一切都已经按照既定的轨道在运行,他只需要继续扮演那个"完美儿子"的角色就够了。
第二章:面试风波
八月初,北京大学的面试通知到了。林浩然将成为该校工程学院的新生,但按照惯例,还需要通过最后的面试环节。
"面试?"林父皱了皱眉,"高考分数都够了,为什么还要面试?"
林浩然解释道:"学校说这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综合素质,每个新生都要参加。"
"那没问题,以浩然的能力,面试绝对没问题。"林父拍了拍胸脯。
面试定在了北大的校园里。当林浩然第一次踏进这座梦想中的学府时,心中涌起一阵莫名的激动。梧桐叶正绿,荷花初绽放,到处都弥漫着浓厚的学术氛围。
面试官是张教授,一个看起来五十多岁的中年男人,戴着金丝边眼镜,温和而睿智。面试室里还坐着另外两名老师,整个氛围相当正式。
"林浩然同学,你好。先恭喜你取得了这么优异的高考成绩。"张教授微笑着说,"我们今天主要想了解一下你对专业的认识,以及你的学习动机。"
林浩然点点头,准备好了标准答案:"谢谢老师。我选择工程专业是因为它具有很好的就业前景,而且能够为国家建设做出贡献..."
"等等。"张教授打断了他,"我想听听你的真实想法,而不是标准答案。比如,是什么让你对工程学感兴趣的?有没有什么具体的经历或者思考?"
林浩然愣住了。他从来没有人这样问过他,也从来没有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他张了张嘴,却发现自己无话可说。
"我...我从小成绩就比较好,特别是数学和物理,所以觉得适合学工程。"他勉强挤出一个回答。
张教授的表情变得有些微妙:"那你对我们专业的具体方向了解吗?比如你更偏向于机械设计、电子工程还是材料科学?"
林浩然的额头开始冒汗。这些具体的专业方向,他确实没有深入了解过,填志愿时完全是听父亲的建议。
"我...还需要进一步了解。"他诚实地回答。
接下来的二十分钟,面试变得越来越困难。张教授问了很多关于创新思维、独立思考能力的问题,甚至让他现场分析一个简单的工程问题。林浩然发现,尽管他的理论知识很扎实,但在面对开放性问题时,他却显得束手无策。
更要命的是最后一个问题:
"林浩然同学,如果让你用一句话描述自己的梦想,你会怎么说?"
梦想?林浩然感觉脑子里一片空白。从小到大,他的"梦想"就是考好成绩,上好大学,找好工作。但这真的是他的梦想吗?
"我的梦想是...成为一个优秀的工程师,为社会做贡献。"他说出了这个连自己都觉得空洞的答案。
张教授点点头,但林浩然从他的眼神中看出了失望。
面试结束后,林浩然走出教学楼,心情异常沉重。他意识到,自己可能搞砸了。但更让他不安的是,他开始质疑自己一直以来的选择。
第三章:真相浮现
两周后,噩耗传来。
林浩然没有通过面试,北京大学决定撤回对他的录取通知。
"什么?!"林父拿着通知书的手在颤抖,"这不可能!浩然的分数明明够了!而且他是面试第一个进去的,怎么可能被拒?"
林浩然坐在沙发上,面无表情地看着父亲暴怒的样子。说不失望是假的,但更多的是一种莫名的解脱感。
"我要去找他们!"林父愤怒地说,"这绝对有问题!我要投诉!要举报!"
"爸,算了吧。"林浩然轻声说道。
"算了?!"林父瞪大了眼睛,"你知道我们为了这个目标付出了多少吗?你知道我在朋友面前夸下了多少海口吗?现在你跟我说算了?"
林浩然看着父亲涨红的脸,心中涌起一阵悲哀。原来父亲的愤怒,很大一部分来自于面子上的挫败。
当天下午,林父真的去了北京,要求学校给出合理的解释。
张教授接待了这位愤怒的父亲:"林先生,我能理解您的心情。林浩然同学的学科成绩确实很优秀,但我们的面试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专业认知度。很遗憾,您的儿子在这些方面还有待提高。"
"什么创新能力?什么独立思考?"林父激动地说,"他从小到大都是年级第一,参加过各种竞赛,获得过无数奖项,这还不够证明他的能力吗?"
张教授摇摇头:"林先生,分数和奖项只能说明孩子的学习能力很强,但不能代表一切。在面试中,我们发现林浩然同学对所选专业缺乏真正的了解和兴趣,他的很多回答都像是背诵的标准答案,缺乏自己的思考。"
"那是因为他谦虚!"林父不甘心地争辩。
"不,林先生。"张教授语气变得严肃,"谦虚和没有想法是两回事。我们需要的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基础,更要有独立的思维和明确的目标。很明显,您的儿子还没有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方向。"
林父从北京回来后,整个人都变了。他把自己关在书房里,一坐就是几个小时,不吃不喝。
林母悄悄告诉林浩然:"你爸这几天老是在书房里叹气,还把那些庆祝的照片都收起来了。浩然,你要不要去劝劝他?"
林浩然站在书房门口,听着里面传来的低沉叹息声,心中五味杂陈。他知道父亲是真心为他好,但这种"好"有时候却成了最沉重的负担。
第四章:同窗好友的选择
就在林家陷入低谷的时候,苏晓雨传来了好消息——她被中央美术学院录取了。
"浩然,我要去北京读书了!"她兴奋地打电话给林浩然,"虽然分数不如你高,但我终于可以追求自己的梦想了!"
林浩然为朋友感到高兴,但心中却涌起一阵苦涩。为什么同样是追求梦想,别人可以那么快乐,而他却感到如此迷茫?
"浩然,其实被北大拒绝也不一定是坏事。"苏晓雨在电话里轻声说道,"也许这是一个机会,让你重新思考自己真正想要什么。"
"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林浩然第一次如此诚实地面对自己的内心,"从小到大,我只知道要考好成绩,要上好大学,但从来没有想过为什么。"
"那就慢慢想吧。"苏晓雨温柔地说,"十八岁还很年轻,不是吗?"
挂断电话后,林浩然一个人走到天台上。夜空中星星点点,城市的灯火在脚下闪烁。他想起了高中时期那些被刷题填满的夜晚,想起了父亲期待的眼神,想起了自己从未真正思考过的未来。
也许,他需要一些时间来找到真正的自己。
但就在他准备接受现实,重新规划人生时,意想不到的转折出现了。
三天后的清晨,林浩然正在院子里浇花,手机突然响了起来。看到来电显示是一个北京的陌生号码,他犹豫了一下还是接通了。
"请问是林浩然同学吗?我是北京大学招生办的李老师。"电话里传来一个年轻女性的声音。
林浩然的心脏猛地跳快了:"是的,我是。"
"关于您的录取情况,我们需要和您进一步沟通。经过学校的重新讨论,我们发现之前的面试评估可能存在一些...误区。学校决定重新考虑您的入学申请。"
什么?林浩然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您是说,我还有机会被录取吗?"
"是的,但是需要您明天来学校面谈。还有..."李老师停顿了一下,声音变得有些奇怪,"希望您不要把这个消息告诉其他人,包括您的父母。这是学校的特殊程序。"
林浩然握着手机,心中涌起巨大的疑惑。为什么要保密?为什么是特殊程序?但重新获得北大录取机会的诱惑太大了,他几乎无法拒绝。
"我...我明白了。明天我会准时到达。"
挂断电话后,林浩然站在原地,手还在轻微颤抖。一个声音在他内心深处响起:事情没有这么简单,这背后一定隐藏着什么。但另一个声音却在诱惑着他:这是你重新证明自己的机会,是你让父亲重新骄傲的机会。
他看了看家里紧闭的书房门,看了看母亲忙碌的身影,做出了一个改变命运的决定...
第五章:深入泥潭
第二天一早,林浩然独自踏上了去北京的火车。一路上,他的心情忐忑不安,既有重新获得机会的兴奋,又有对未知情况的担忧。
到达北大校园时,李老师已经在门口等候。她看起来三十出头,穿着职业装,但眼神中有种让人不安的急切。
"林浩然同学,很高兴你能来。"她快速地说道,"我们直接去办公室谈吧。"
但她带领林浩然去的并不是正式的招生办公室,而是一间位于偏僻角落的会议室。房间里已经坐着两个人:一个是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自我介绍是王处长;另一个是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说是学生会主席。
"林浩然同学,先坐下。"王处长指了指对面的椅子,"我们今天找你来,确实是想解决你的录取问题。但是..."
他停顿了一下,眼神变得锐利:"我们需要你的配合。"
"配合什么?"林浩然感到一阵不安。
"很简单。" 王处长拿出一份文件,"你只需要在这份声明上签字,承认之前的面试确实存在问题,是你的准备不够充分导致的失误。然后我们会重新安排面试,保证你顺利入学。"
林浩然拿过文件看了看,发现这是一份自我检讨书,里面详细地描述了他在面试中的"不当表现",包括"态度傲慢"、"回答敷衍"、"对专业认识不足"等等。
"可是..." 林浩然皱眉,"这些指控不完全属实。我虽然准备不够,但态度绝对没有傲慢。"
学生会主席笑了笑: "浩然同学,你要明白,现在外面对我们学校的面试程序有很多质疑声音。有人说我们故意刁难高分考生,有人说我们的标准不公平。学校承受了很大压力。"
"所以你们需要一个替罪羊?" 林浩然的声音有些颤抖。
"不不不,你理解错了。" 王处长连忙摆手,"我们是想给你一个机会,让你重新证明自己。但前提是,你要承认之前的问题确实存在。这样,我们都有台阶下。"
林浩然看着面前这三个人期待的眼神,心中涌起巨大的愤怒和绝望。他终于明白了,这不是什么"重新考虑",这是一个交易,一个用尊严换取录取通知书的肮脏交易。
"如果我不签呢?" 他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