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骄傲!自豪!这一重要时刻,华南理工师生共同见证!

0
分享至



铭记伟大历史胜利

凝聚正义和平力量

9月3日上午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

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

以盛大阅兵仪式

同世界人民一道纪念这个伟大的日子

共同开创更加光明的未来


华南理工大学将观看大会直播作为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课,开放多个场馆作为集中观看点。全体在校校领导在五山校区笃行楼会议室收看,机关各部门,各院(系)、书院师生在多个报告厅、会议室、宿舍观看。

在观看阅兵式的华工人中,有着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就是参加过抗战,获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章的离休老同志——许逊、叶明、陈惠明、温永兰。


许逊

1941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和战友配合开展地下革命工作,同时,积极参与青年抗敌同志会,发动当地群众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59年进入华南工学院无机系工作。

叶明

1944年1月成为东江纵队通讯员、江南指挥部警卫班班长。抗日战争胜利后,先后在华东军政大学卫生部、二野四兵团第八医院、广西公安总队医院、梧州公安中队任职。1976年,叶明进入华南工学院担任校医院负责人。

陈惠明

1944年6月在遂溪县塘口村参加妇女姐妹会并担任会长,同时还担负地下交通联络工作。1959年进入华南工学院印刷厂工作。

温永兰

1945年5月参加革命工作,曾任路东县新三区石马乡妇女抗敌同志会副会长,兼任新三区妇抗会干事、沙元村妇抗会会长。1958年,进入华南工学院工作,先后担任人事室干部、幼儿园主任兼党支部书记等。

今天,四位老同志观看了阅兵式,并寄语前来看望他们的老师和学生,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新一代华工人要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努力学习、工作,为祖国效力,“由衷地希望你们的日子能过得越来越好!”


师生们在观看阅兵式后表示,牢记历史是为了更加坚定地走向光明未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年来,中国共产党紧密团结并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奋发努力、埋头苦干,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辉煌成就。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踏上新的征程,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继承和发扬伟大的抗战精神,昂扬斗志、坚定步伐,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而共同努力、不懈奋斗。



爱尔兰皇家科学院、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孙大文作为海外华侨华人代表受邀现场观看阅兵。他表示:

每一次站在天安门广场,都能感受到不同历史节点的厚重与庄严。没有先辈们的牺牲与坚守,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和平与发展。作为海外华侨华人,我有责任把这种精神传递到国际舞台,让更多人了解中国人民的抗战历史与和平信念。


吴贤铭智能工程学院

教工党支部书记

徐大波教授

当各种新型装备经过阅兵现场,我深刻感受到科技力量正成为新时代强国的核心支撑。阅兵式上展示的每一项尖端装备,都是无数科研工作者数十年如一日攻坚克难的结晶。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既为今日中国科技的辉煌成就而自豪,更深刻体会到教育和科研工作者肩负的时代使命。身处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高地,我要以开放包容的胸怀培养人才,既要锻造学生参与全球科技竞争的能力,更要厚植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让红色基因在攻克科技前沿的征程中焕发新的时代光芒。


社会科学处处长

李石勇研究员

阅兵仪式不仅彰显出国家军事硬实力、科技创新力,更展现出维护世界正义和平的大国担当和引领力。习近平总书记铿锵有力向世界宣告,中国人民坚定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一边,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与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在传承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的同时,必将会以更坚定的政治信念,更开阔的学术视野,加快推动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和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构建,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伟大征程中,勇毅前行,开拓创新,让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在世界和平与正义事业中发挥重大贡献。


九三学社广东省委会常委

华工基层委主委

环境与能源学院

李平教授

在恰逢九三学社建社80周年纪念日里见证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仪式,更觉使命厚重、与有荣焉。“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这不仅是对历史的庄严宣告,更是对未来的坚定承诺。铭记历史,是为了警醒未来,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作为九三学社的一员,我深知科技强国、教育兴邦的重任。未来,我将传承“爱国、民主、科学”的优良传统,以专业所学服务国家战略,以履职尽责汇聚发展合力,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贡献九三力量,不负历史、无愧时代。


土木与交通学院辅导员

23年广东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

郭瑞玉

难以抑制激动的心情,我和学生们早早打开大屏幕,一起守候观看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大会。长安街的旌旗猎猎,将士们的步履铿锵,大国装备的万众瞩目,我们满含深情地喊出:壮哉我大中华!这是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更是一次生动的理想信念课。作为辅导员,我将把从阅兵仪式中感受到的国家力量、民族精神和时代召唤融入今后的工作中,引导广大青年学子坚定理想信念,锤炼过硬本领,矢志艰苦奋斗,将“小我”融入“大我”,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强国建设添砖加瓦,不负伟大时代,不负光荣梦想!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后

魏凤凤

八十年前的胜利,是先辈以血肉换来的和平;今日祖国的强盛,是以科技自立自强守护和平的誓言。作为群体智能研究方向的博士后,我深感 “群体的力量” 跨越时空:抗战时期无数先辈万众一心的组织协同,与今天无人机、无人车、无人艇等多智能体自主编组协同调度相呼应。这种超越个体的集体智慧与民族精神,正是最高阶的“群体智能”的体现,它并非由算法驱动,而是源于家国情怀与历史使命。作为科技工作者,我们要把抗战精神融入科研中,在科技强军的征程中贡献自主协同的群智力量!


环境与能源学院

2022级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

全国高校“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

钟文烨

看着观礼台上抗战老兵那写满了岁月的脸庞,看着阅兵场上中国军人那飒爽昂扬的英姿,我仿佛看到了一个民族从苦难到辉煌的历程。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先辈们用热血换来了今天的和平与发展,而我们这代人则要用知识和创新继续守护这份来之不易的成果。作为一名博士研究生,我们将继续立足本职岗位,接力向前奔跑,为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科技自强贡献青春力量。


化学与化工学院

2024级化学专业硕士生

校团委学生兼职副书记

胡安谦

硝烟虽已远,警钟仍长鸣;山河虽无恙,吾辈当自强。回往历史,无数仁人志士书写下“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壮丽篇章。观看盛大阅兵,既见铁甲洪流的强国气象,自信自立、开放包容的大国外交,更感今日和平发展的来之不易。我们这一代人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个人成长与祖国发展同频共振,沐浴着先辈用热血换来的盛世荣光。我们既要铭记历史、珍惜当下,更要以实际行动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懈奋斗,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公共管理学院

2024级公共管理专业硕士生

“习语心传”学生党员宣讲团团长

热孜瓦古丽·尼亚孜热合曼

在收看直播时,我内心的激动无以言表,骄傲的泪水噙满眼眶。当嘹亮的国歌响彻云霄,当铮铮誓言响彻耳畔,当观众的掌声连绵不绝时,我还听到了岁月深处那些未竟的呐喊穿透时光,如金戈铁马般在中华大地上回响。这是我们来之不易的胜利,这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用生命和鲜血取得的胜利。站在特殊的历史节点上,我想请所有的革命先烈放心,今天的中国国富兵强,山河无恙,明天的中国海晏河清,万世恒昌,伟大的抗战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以实际行动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贡献青春力量!


设计学院2025级设计专业硕士新生叶素娟曾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某部,服役期间参与多次重大通信任务保障,同时利用空余时间创作军旅主题画作,在《火箭兵报》多次发表,受到中央军委通报表扬,荣获“四有”优秀士兵两次、嘉奖两次,被评为训练标兵、先进个人、优秀共青团员。她表示:

作为一名曾在火箭军部队服役过的战士,当压轴的东风61导弹驶过天安门广场时,我的眼眶瞬间湿润。三年前服役时,东风41导弹还是我们手中的“大国重器”,如今更先进的利刃整齐列装,接受着党和人民的检阅,这跨越背后是祖国军工的突飞猛进,是军队现代化的铿锵足音。看着受阅方队如钢似铁的阵列,听到装备履带碾过大地的轰鸣,每一处细节都在诉说着国家实力的跃升。这不仅是武器的迭代,更是和平底气的增厚。作为退伍大学生,我胸口的旧勋章仿佛也在发烫——曾守护的山河,正以更磅礴的姿态屹立东方。


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2022级自动化专业本科生、退伍复学学生王海龙曾服役于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贵州总队某中队,荣获集体三等功一次,“四有”优秀士兵一次。他表示:

盛大的阅兵式上,99A式主战坦克、歼-20战斗机、红旗系列防空导弹系统等国产现役主战装备集中亮相,彰显我国国防科技和军事实力的飞跃。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结果。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立足本职岗位,为民族复兴贡献力量。作为一名退役大学生,我更应在学术道路上刻苦钻研,以实际行动践行使命,为祖国繁荣发展添砖加瓦。


法学院

2022级法学专业本科生

包靖暄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整整14年,展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作为法学院学子,我深知法治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屏障,我将铭记“博学慎思 明辨笃行”的校训,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先烈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精进专业,为维护公平正义、助推民族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吴贤铭智能工程学院

2022级智能制造专业本科生

尘雨泽

作为一名智能制造专业的学生,当看到阅兵中那些融合了尖端科技的装备时,我更加明白,“传承伟大抗战精神” 从来不是一句口号,对我们而言,就是要把 “攻坚克难、敢为人先” 的劲头,融入每一次课程实验、每一次项目研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更应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立足自身学习与未来的工作岗位,以实际行动践行爱国主义精神,努力锤炼本领、奋发有为,积极为教育强国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青春与力量。


数学学院

2022级数学类(强基计划班)

韩潞洋

新时代新征程,作为数学强基计划班的一员且即将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深感责任重大。我将立足基础学科与交叉学科建设,聚焦国家重点难点课题及“卡脖子”问题,为祖国的科技事业奉献自己的青春力量。我愿与同学们一道,以实际行动助力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建设,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积极贡献,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3级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本科生

巴丽娜尔·阿依丁

80年前,无数同胞用血肉之躯筑起民族脊梁。今天,当大国重器列队通过时,我心中激荡着前所未有的自豪——这不仅是军事力量的展示,更是国家综合实力腾飞的缩影!当受阅部队共同高呼"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我从未如此深切地感受到,边疆与首都的心跳同步一致,祖国的强盛正让世界每个角落的中华儿女挺直腰杆!这盛世,如先烈所愿,更将由我们守护!身为马院学子,我深知铭记历史不仅是缅怀先烈,更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之光照亮前路,用理论剖析现实问题,用行动守护祖国安全稳定。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华南理工大学 学生记者团

信息来源:学生工作部、各院(系)、书院

微信编辑:鲍恩 杨晓霓

初审:冀早早

二审:卢庆雷

终审:邹浩

华工原创,版权所有

若需转载,敬请联络

邮箱:hgxcb@scut.edu.cn


“分享”“点赞”“在看”,记得一键三连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华南理工大学 incentive-icons
华南理工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官方平台。
2734文章数 346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