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皮影艺人用非遗智取敌人!一曲李陵碑唱响华夏魂,结局如何?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民国二十六年,华北平原上有个叫柳林镇的地方,有个六十多岁的老皮影艺人,姓秦,单名一个“义”字。

秦老汉演了一辈子皮影戏,那手绝活在整个直隶省都是出了名的。他能同时操纵七八个皮影人,唱念做打样样精通,尤其擅长武戏,那皮影人在他手里真好似活了一般,刀来枪往,引得满堂喝彩。



秦老汉有个十六岁的孙子,叫秦明,打小就跟着爷爷学皮影戏,天资聪颖,一学就会,秦老汉常拍着孙子的肩膀说:“咱老秦家的这手艺,断不了根喽!”

这年夏天,卢沟桥一声炮响,日本人打了进来。不出数月,战火就烧到了柳林镇。镇上人心惶惶,有钱的拖家带口往南逃难,没钱的只能提心吊胆地守着家业。



这日黄昏,秦老汉正带着孙子在后院练习新编的《岳母刺字》,忽然镇东头传来几声枪响,紧接着人喊马嘶,乱成一片。秦明扒着门缝往外看,只见一队穿着黄军装的日本兵端着明晃晃的刺刀,正在街上驱赶百姓。

“爷爷,日本人来了!”秦明声音发颤。

秦老汉手中的皮影人“啪”地掉在白色幕布上,映出一个扭曲的影子。他长叹一声,默默收拾起皮影箱,爷孙俩躲进了地窖。

次日清晨,秦老汉推开地窖门,只见满目疮痍。镇上好几处房屋被烧成了黑炭,街心老槐树下躺着几具尸体,都是不肯顺从的乡亲。秦老汉看得心如刀绞,拉着孙子又缩回屋里。

没过几日,镇上贴出告示,要成立维持会,还要每家出人去听“中日亲善”的宣传。秦老汉被两个持枪的日本兵“请”到了镇公所,只见堂上坐着个戴圆眼镜的日本军官,旁边点头哈腰的是镇上有名的泼皮无赖赵四。

日本军官通过翻译说了一大通“大东亚共荣”的话,最后说要举办一场“中日文化亲善晚会”,指名要秦老汉出节目,表演皮影戏。

秦老汉低着头不言语,赵四凑过来:“秦老爷子,这可是太君看得起你,别不识抬举。”

“老朽年事已高,手脚不灵便,怕是演不好了。”秦老汉推辞道。

赵四冷笑一声:“老爷子,您那孙子不是演得也挺好么?要是您实在演不了,就让您孙子上台。”

秦老汉猛地抬头,眼中闪过一丝惊恐,半晌才咬着牙道:“不敢劳动太君久候,老朽演就是了。”

回家的路上,秦老汉脚步沉重。秦明见爷爷脸色不对,忙问缘由。听罢此事,少年人气得满脸通红:“爷爷,咱们怎能给日本人演戏?这不是汉奸行为吗?”

秦老汉望着院中那口祖传的皮影箱,久久不语。那箱子里装着秦家五代人积攒下来的皮影人,从帝王将相到才子佳人,从神怪妖魔到飞禽走兽,无一不有,无一不精。每个皮影人都倾注了秦家先祖的心血,用的都是上等驴皮,经过刮、磨、洗、刻、染等二十四道工序,精雕细琢而成。



“明儿,你去地窖里搬坛酒来。”秦老汉突然道。

秦明不解其意,还是照做了。秦老汉拍开泥封,仰头灌了几口,苍老的脸上泛起红光。他打开皮影箱,取出几个最为珍贵的皮影人,轻轻摩挲着上面细致的纹路。

“这套《杨家将》是你太爷爷的太爷爷传下来的,光绪年间在京城给老佛爷演过。”秦老汉取出一个骑马的将军皮影,“瞧这杨继业,盔甲上的鳞片一共三百二十四片,一片不多一片不少。”

他又拿起一个文官皮影:“这是寇准,胡须根根分明,能随风摆动。当年你祖爷爷为刻好这个皮影,眼睛都快熬瞎了。”

秦明看着爷爷如数家珍,心中越发难受:“爷爷,您真要给日本人演这些?”

秦老汉不答,又饮一口酒,忽然唱将起来:“为国家哪何曾半日闲空,我也曾平定了塞北西东...”

唱的是《杨家将》的选段,苍凉悲壮的唱腔在院中回荡。秦明发现爷爷眼中闪着泪光,不敢再问,只静静听着。

唱罢,秦老汉长叹一声:“明儿,你可知道皮影戏的根在哪儿?”

秦明想了想:“在陕西?都说皮影起源于陕西。”

“不,”秦老汉摇头,“皮影戏的根,在老百姓心里。千百年来,咱们中国人不识字的多,读书的少,可是忠孝节义、是非善恶,人人都晓得几分。靠的是什么?就是这些戏文故事。《杨家将》《岳飞行》《水浒传》《三国演义》...一代代人口耳相传,皮影戏把这些英雄好汉演活了,演到老百姓心坎里去了。”

他抚摸着皮影箱,缓缓道:“这箱子里装的,不只是皮影人,是咱们中国人的魂啊!”



秦明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演出那日,镇公所前的空地上搭起了台子,日本兵持枪站立四周,中国百姓被驱赶到台下,低头垂手,不敢言语。台上摆着几张太师椅,日军军官和维持会的人坐在上面,有说有笑。

秦老汉带着皮影箱上台,摆好幕布,点亮油灯。白色幕布上映出他苍老的身影。台下日本军官鼓掌,百姓却一片死寂。

音乐响起,秦老汉操纵着皮影人出场。出乎所有人意料,他演的既不是喜庆的《八仙贺寿》,也不是热闹的《西游记》,而是悲壮的《李陵碑》。

这出戏讲的是杨家将老令公杨继业兵困两狼山,外无援兵,内无粮草,宁死不降,最终撞死在李陵碑前的故事。

秦老汉的唱腔苍凉悲壮:

“叹杨家秉忠心大宋扶保, 到如今只落得兵败荒郊! 恨北国萧银宗打来战表, 要想夺我主爷锦绣龙朝...”

台下日本军官虽听不懂唱词,却也能感受到戏文中那股悲壮之气,渐渐皱起眉头。旁边的翻译附耳解释,军官脸色越来越难看。

百姓们却听得入了神。那些熟悉的唱词,那些英勇不屈的身影,在白色幕布上跃动,叩击着每个人的心灵。有人开始低声啜泣,不知是为杨家将的遭遇,还是为自己当下的处境。

秦老汉越唱越激昂:

“我主爷金沙滩早把命丧, 我大哥替宋王席前身亡; 我二哥短剑下命丧无常, 我三哥被马踏尸如泥浆...”

唱到杨继业决定以死明志时,秦老汉声音哽咽:

“宝雕弓射不着空中飞鸟, 弓折弦断为的是哪条? 李陵碑碰死了我的老命... 我主爷啊! 为国捐躯就在今朝!”

最后一句唱罢,秦老汉手中的皮影人杨继业猛地撞向代表李陵碑的皮影,然后缓缓倒下。幕布上只剩一片血色红光——那是秦老汉事先藏在灯前的红绸缎的效果。

台下鸦雀无声,忽然间,百姓中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许多人泪流满面。日本军官脸色铁青,猛地站起身,赵四赶紧上前打圆场:“太君息怒,这老糊涂演错了戏,我这就让他换一出。”

秦老汉却站在台上一动不动,目光如炬地看着台下乡亲。日本军官挥挥手,两个日本兵上前要抓秦老汉。就在这时,台下忽然站起一个汉子,高声喊道:“秦老爷子演得好!杨家将宁死不降!”

这一声好似点燃了火药桶,顿时群情激愤:“对!宁死不降!”“中国人不屈膝!”

日本军官大怒,拔出军刀呵斥士兵镇压。场面顿时大乱,百姓与日本兵推搡冲突起来。秦老汉在台上看得分明,急忙收拾皮影箱,秦明也从后台冲上来帮忙。

混乱中,赵四指着秦老汉大喊:“这老东西故意煽动闹事!”日本军官举枪对准秦老汉,秦明眼疾手快,一把推开爷爷,自己却中弹倒地。

“明儿!”秦老汉抱住孙子,鲜血从秦明胸口汩汩涌出。



秦明苍白的脸上挤出一丝笑容:“爷爷,咱...没给中国人...丢脸...”说罢头一歪,再无声息。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