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大航海时代,日本对从东南亚、南亚及欧洲(主要是葡萄牙、西班牙)经南方海路抵达日本的外国人及相关事物冠以“南蛮”之名,相关的贸易活动便称为“南蛮贸易”。
这一称呼本质是基于地理方位的划分,而非带有强烈贬义的歧视性词汇(虽含一定对外来文化的陌生感)。当时日本将不同方向的外来者分类称呼:对中国称“唐”、对朝鲜称“高丽”,而对从南方海路来的欧洲人、东南亚商人等,统一归为“南蛮”。
通过“南蛮贸易”,日本从葡萄牙学到了包括军事技术、宗教文化、饮食文化、艺术风格以及造船技术等多方面的内容。列举一二:
火绳枪
火绳枪(种子岛)为模仿葡萄牙枪制造。1543年三名葡萄牙人随中国船漂流至种子岛,从而引入了火绳枪。此种枪也因而得名为“种子岛”。事实上约270年前火药的使用已由中国传入,日本人已在使用更为原始的枪械(称为“铁炮”)。但葡萄牙枪较轻且有火绳式枪机(matchlock),故较易瞄准。
![]()
当时日本正处于战国纷乱之中。织田信长在军中广泛使用火绳枪,并主要依此赢得长篠之战的胜利。在火绳枪传入后一年之内,日本的剑工与铁匠已成功复制并大量制造。仅五十年后,十六世纪末时,火枪已经在日本的军队中非常普遍,据说普及程度一度超过了欧洲的军队。火枪在丰臣秀吉与德川家康统一日本的过程中及1592和1597年的侵朝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朱印船
欧洲的船只(盖伦帆船)也对日本造船业有较大影响,也引发了日本人航行远海。
幕府设立了“朱印船”体制,向商人颁发朱印状(海外出航许可证)。此种朱印船包含了盖伦帆船的许多设计特点如帆、舵及炮的设置等。大量日本商人乘朱印船航至东南亚港口甚至参与当地事务,如成为泰国将领的山田长政与《天竺渡海物语》的作者天竺德兵卫。
![]()
十七世纪初期,幕府在欧洲人帮助下制造了数艘南蛮式船只,两次穿越太平洋航行至美洲西班牙占领的墨西哥。
更多方面:
南蛮胴(日语:南蠻胴),欧式铠甲,上下连体。日本用欧洲中世纪骑士盔甲装备军队,提高了战斗力。【此时在欧洲中世纪已经结束了】
![]()
艺术方面,葡萄牙的绘画等艺术形式传入日本后,与日本的屏风、壁画、漆器等相结合,形成了以东洋形式表现西洋内容的“南蛮艺术”。如丰臣秀吉的御用画师绘制的《南蛮屏风》《南满人渡来图》等,将日本的松竹花鸟、武士风采与葡萄牙传教士、远航帆船结为一体。
南蛮美术(日语:南蠻美術),南蛮题材或风格的日本美术作品。南蛮画(日语:南蠻画),日本美术风格之一。南蛮漆器(日语:南蠻塗り),葡萄牙风格漆器,十六世纪后期非常流行。
葡萄牙的饮食文化也对日本产生了影响,著名的日料天妇罗就源自16世纪葡萄牙的“tempora”,当时葡萄牙人将这种油炸食品带到日本,经过日本厨师的传播和改良,最终成为日本料理文化的一部分。
![]()
南蛮菓子(日语:南蠻菓子),是以葡萄牙或西班牙方法制作的甜点,如卡斯提拉(日语:カステラ)、金平糖等。
南蛮寺(日语:南蠻寺),京都最早的基督教堂。葡萄牙传教士沙勿略于1549年前往日本传教,天主教随之传入日本。在传教过程中,不少日本人成为信徒,天主教在日本战国时期的权力阶层中也有一定流行,如织田信长身边就有天主信徒家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