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再一次提醒我们,它不是一颗安静的恒星。
圣安德鲁斯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太阳耀斑中的离子温度可能比我们过去的认知高出六倍多。
这意味着,在耀斑爆发时,那些带电粒子可能被加热到超过六千万度。这个数字不仅刷新了人类对太阳的理解,也为一个困扰天文学界五十年的谜题提供了新的答案。
所谓太阳耀斑,就是太阳外层大气中突然释放出的巨大能量。
短短几分钟,局部区域的温度便能飙升至上千万度,伴随着强烈的X射线和紫外辐射直扑地球。这些耀斑不仅威胁卫星和宇航员的安全,还会干扰地球的高层大气,影响通讯和导航。几十年来,科学家一直假设等离子体中的离子和电子温度差不多,毕竟它们共享同一片“火炉”。
但这一次,研究人员通过新的数据和模型发现,离子的温度远远超过电子,差距之大,足以颠覆原有认知。
这种差别并不是凭空出现的。背后的关键在于一种叫做“磁重联”的过程。
太阳磁场像被拉紧的橡皮筋,会突然断裂并重新连接,释放出惊人的能量。最新证据显示,这个过程对离子的加热远比电子更猛烈,强度大约是六倍半。这一规律不仅在太阳耀斑中存在,在地球附近的空间环境、在太阳风,甚至在计算机模拟中也被多次验证。
但长期以来,没有人把这些现象与太阳耀斑联系起来。直到圣安德鲁斯的团队重新审视数据,才发现耀斑中的离子能在数分钟乃至更长时间里维持极端高温,这为我们重新理解太阳的爆发机制打开了新的大门。
其实,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科学家就遇到过一个棘手问题:为什么太阳耀斑的光谱线总是比理论预期更宽?
按照常识,光谱线应该像一根细丝,而观测结果却明显“走样”。过去的解释是湍流,说等离子体里有剧烈的无序运动,把光谱撑开了。
但几十年来,这种说法始终缺乏确凿证据。
如今,新研究提供了一种更自然的解释:如果离子本身温度极高,它们的热运动就能让光谱线变宽,而不需要借助神秘的湍流。
这看似只是一个计算方式的改变,却可能是一次真正的转折。它不仅修正了半个世纪的困惑,也迫使我们承认,太阳耀斑内部的复杂程度远超想象。
过去,我们用过于简化的假设去理解它,如今才意识到,太阳的脾气要比我们想的更暴烈。
这项成果已经发表在《天体物理学快报》上。它告诉我们,科学并不是直线式的进步,而更像是不断被迫修正的过程。一个以为早就解决的问题,可能在几十年后突然找到新的答案。太阳耀斑离子的极端高温,就是这样一个典型案例。
太阳依旧照常升起,温暖着地球上的生命。但在那层炽热的外壳之下,它随时可能释放出超乎想象的力量。人类对它的理解,还只是刚刚开始。
参考
Solar Flare Ion Temperatures,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2025). DOI: 10.3847/2041-8213/adf74a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