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阅兵中展出的三款鹰击系列高超声速导弹,而且这次是从国家媒体层面表述为高超声速武器,以往不少媒体都使用高超音速武器这种表述方式。
■好多军迷一开始都心想这JL-1怎么都不应该是巨浪-1,果然谜底是惊雷-1,不仅是核弹更是高超声速导弹。
现如今“高超声速武器”的概念已经在国际上变得炙手可热,成为各国竞相追捧的一块“香饽饽”。然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这个领域,我国凭借着各方面人员的艰辛努力,抓住机会先行一步,并且在此后十多年的时间里一直在不断巩固着自己的领先位置。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二战)胜利80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在2025年9月3日这场举世瞩目的九三阅兵式上,又有大批解放军新式高超声速武器第一次出现在世人面前,经过长期的厚积薄发,我国在这个军事科技前沿领域的发展,已经呈现出井喷之势。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标识。
“东风”-17开创高超时代
而这一切的开端,则是六年前首次公开亮相的世界上第一种进入现役的高超声速武器——“东风”-17(DF-17)高超声速导弹。
■出现在2019年10月1日国庆70周年阅兵式上的“东风”-17(DF-17)高超声速导弹模型。
2019年10月1日,在庆祝建国70周年的阅兵式上,缓缓驶过长安街的16枚“东风”-17高超声速导弹方阵瞬间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一举成为那场阅兵式中最受关注的解放军新式武器之一,随后引发了全球的密集报道。
其实这种武器的研发,很可能早在2010年前后就已经开始了,2014年1月13日美媒报道,中国在1月9日成功试射了一枚高超声速武器,中国国防部随后于1月15日回应称,“我们在境内按计划进行的科研试验是正常的,不针对任何国家和特定目标”。这是在官方层面证实了“东风”-17的首次飞行测试。
■2014年关于“东风”-17高超声速导弹首次飞行测试的相关新闻报道截图。
2017年10月8日,中央电视台的一期专题节目中出现了疑似“东风”-17高超声速导弹滑翔体弹头的风洞测试模型,这是官方首次展示与其相关的科研测试实物。2018年,网上出现了科研人员使用高空气球,对疑似“东风”-17高超声速导弹滑翔体弹头的不同模型进行测试的视频。
■央视专题节目中出现疑似“东风”-17高超声速导弹滑翔体弹头风洞测试模型的截图。
■央视专题节目中出现的另外一种疑似“东风”-17高超声速导弹滑翔体弹头风洞测试模型。
■2018年抖音上出现的短视频显示,科研人员正在西北某处利用高空气球,对疑似“东风”-17高超声速导弹滑翔体弹头的不同模型进行测试。
综合外媒推测,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研发的“东风”-17高超声速导弹全长约为11米,发射重量约为15吨,最大射程约为1800~2500千米,采用车载公路机动发射的方式,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
它是一种单级固体燃料导弹,所使用的助推器可能与“东风”-16B地对地弹道导弹相同,弹头采用乘波体设计,可以在再入大气层的无动力滑翔阶段利用高超声速激波拉起并改变自己的弹道,在延长自身射程的同时使敌人无法预测其弹道,极大地增加了对其进行拦截的困难。据外界估计其飞行速度可能在5马赫~10马赫之间。
■解放军火箭军“东风”-16地对地弹道导弹。
“东风”-17在测试中表现出很高的精度。根据美国情报界的评估,它在2017年11月1日的一次飞行测试中在将近11分钟的时间里飞行了约1400千米,平均速度超过6马赫,弹头击中预定目标的“数米以内”。美国情报界当时评估,“东风”-17预计将在2020年左右形成初始作战能力,其实际的发展情况可能比美国情报界的预估还要更早一些。
除了常规的对地攻击能力之外,“东风”-17也可能具备反舰能力。2019年4月24日,解放军火箭军曾经放出过一段视频,显示八枚齐射的“东风”-17高超声速导弹经过复杂的弹道机动,突破敌方水面舰艇的防空网并将其摧毁。这意味着“东风”-17不仅可以攻击静止目标,还可能具备对水面移动目标的打击能力。
以“东风”-17高超声速导弹的公开亮相为标志,此后中国的高超声速武器进入了大发展时期。
■模拟攻击敌方水面舰艇。
中国高超百花齐放
2022年4月,网上流传的视频显示一艘疑似解放军海军055型大型驱逐舰,正在通过自己的导弹垂发系统发射一枚新型导弹。这枚导弹最初使用“冷发射”的方式被推出垂发单元,然后点火启动自己的火箭助推器。与“东风”-17相比,这枚导弹的助推器长度相对较短,上部的有效载荷呈长锥体形状,底部带有小型翼片。这种设计明显不属于防空导弹,而是与助推-滑翔型高超声速武器非常相似。
■2022年4月在网上流传的疑似055大驱导弹垂发系统发射“神秘”导弹的视频截图。
后来我们知道,它很可能是解放军海军的新型舰载反舰弹道导弹“鹰击”-21(YJ-21),早在一年前(2021年)举行的珠海航展上,就曾经隐晦地作为对外出口的舰载通用导弹垂发系统的一部分进行过展示。
■此时人们才发现,早在2021年珠海航展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对HT-1E舰载通用垂直发射系统的宣传资料中,就已经出现过这种导弹的身影。
如果属实的话,这将是世界上第一种舰载型反舰高超声速武器。并且它很可能也具备对陆攻击能力。2022年珠海航展上展示了一种名为“鹰击”-21E(YJ-21E)的舰载反舰弹道导弹,但其外形与视频中的导弹存在着较大差异。
■2022年11月出现在珠海航展上的“鹰击”-21E(YJ-21E)导弹。编号末尾的“E”表示它应该是出口型。
几乎就在同一个时期,网上出现的另一段视频显示,一架解放军空军的轰-6N轰炸机在机腹中线挂架上携带了一枚巨大的导弹。从外形上看,它与前面所说的所谓“鹰击”-21导弹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并且可能与陆基的“东风”-21D反舰弹道导弹有关。
■同期网上出现的另一段视频显示,一架空军轰-6N轰炸机在机腹中线挂架携带一枚巨大的导弹。
■网友直呼破案,纷纷认为这导弹就是轰-6N轰炸机肚子上挂的那一颗。
随着这次九三阅兵的展示,军迷网友直呼破案了,很多人认为阅兵中展示的JL-1即惊雷-1导弹就是轰-6N挂的那一颗,从而组成陆海空三位核打击于一体。与舰载发射的所谓“鹰击”-21相比,它的助推段明显更长,再加上由轰-6N携带空中发射,其射程应该会远远超过所谓的“鹰击”-21,空中平台的机动性和作战范围也会比水面平台有明显提升。当然,缺点是载弹量有限,看起来每架轰炸机最多只能携带一枚。同时高超声速导弹的构型,预示着这款导弹具有很强的突防能力,这为进行精准战术核打击提供了很好的手段。
就在九三阅兵之前的运输和彩排过程中,外界又发现一批解放军新研发或装备的高超声速武器。它们包括YJ(鹰击)-17、19和20等。根据外观分析,YJ-17可能是一种乘波体弹头设计的助推-滑翔型高超声速武器,YJ-19可能是一种采用超燃冲压发动机的高超声速巡航导弹,而YJ-20则可能是双锥体弹头设计的反舰高超声速导弹,也许就是前面所说的所谓“鹰击”-21。
■在九三阅兵运输彩排过程中被外界拍到的YJ-17高超声速武器。
■在九三阅兵运输彩排过程中被外界拍到的YJ-19高超声速武器。
■在九三阅兵运输彩排过程中被外界拍到的YJ-19高超声速武器。
从上述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导弹都被赋予了正式的武器型号,可见这些武器很可能已经正式定型或进入现役。而且“鹰击”(YJ)系列导弹的主要功能是反舰,兼顾对地攻击。阅兵当天,也许空军的轰-6轰炸机们还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解放军高超声速武器惊喜。
尽管目前有关这些新型武器的具体信息还很少,但无论它们处于什么样的发展阶段,我们都能看到,中国高超导弹继续稳居全球领先位置,并且已经进入了多样化发展的井喷阶段。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