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阿姨最近有点心烦,孙子医生体检说“缺钙”,她连忙跑去市场买了大把虾皮和猪骨头,每天不是煲骨头汤,就是搞点虾皮炒蛋。结果喝了一阵,体检单上的钙不见怎么上升,脚抽筋还更勤快了。她纳闷地又去问医生,老张主任瞟了一眼汤,轻飘飘来一句——“这玩意可没你想的那么补钙。”
为啥人都觉得虾皮、骨头汤补钙?都怪咱们从小被灌输这种“常识”:什么多喝骨头汤能长高高,吃虾皮补骨头。可冷知识是,这俩真不是靠谱补钙食物。很多人都一边花钱一边“安慰剂”,身体里钙还真不见多半点。不少人这会有疑问了——那到底哪些东西才叫真补钙,“补钙”到底该怎么吃?到底是哪个环节出问题了?
不急,咱这就捋一捋,教你如何补对钙,再也不花冤枉钱,说不定还能让抽筋和骨质疏松离你远点!
虾皮、骨头汤真的补不了钙?一桩“善意骗局”没几个人逃得掉
说起补钙,骨头汤、虾皮是很多人的第一反应。走进任何一家老年人家庭,厨房里十有八九常年能找到这两样,甚至有家长为娃娃天天炖一锅大骨头。
实际情况真相有点扎心—— - 骨头汤的主要成分其实是脂肪,钙含量极低,一碗骨头汤的含钙量可能不足10毫克,还没两口牛奶多。 - 虾皮理论上含有一些钙,但真要靠它补钙,成年人每天得吃下一两以上虾皮。但这东西钠盐高、胆固醇高,真吃起来没几个身体扛得住,热量还容易超标。
再加上,骨头里的钙属于难溶性物质,长时间炖煮,也难融化到汤里。你喝走的多是油香,钙基本还留在骨头里没啥变化。如果再碰上“撇油必干净”的饮食习惯,那剩下的汤,脂肪没了,钙其实也没增加多少。拿它补钙,实在不划算。
权威医学手册和营养指南早就明确:骨头汤、虾皮不是科学补钙的推荐食物。喝汤吃虾皮,解馋行,想靠它们补钙,难度太高。很多家庭习以为常的做法,其实就是个“补钙错觉”。
真正补钙的“食物榜”,你吃对了吗?大多数人都漏掉第3种
真要补钙,别再盯着骨头汤和虾皮。医学界其实已经给出了颗粒到人的榜单,下面这些,才是补钙“实力派”:
牛奶、奶酪等乳制品-鲜牛奶每100毫升大约含钙104至120毫克,大约一瓶250毫升的牛奶就有200~300毫克钙,还含乳糖和蛋白质,帮你钙吸收率提升到40%60%以上。 - 奶酪的钙更高,每100克含钙5001000毫克,是牛奶的六七倍,适量食用效果出色。
深绿色蔬菜- 常见的苋菜、芥蓝、菠菜、油菜等,100克里含钙量200到800毫克之间。炒着吃、凉拌吃都行,不过菠菜、苋菜等草酸含量高,需要焯水去草酸,减少影响吸收。
豆制品- 豆腐、豆干等,每100克豆腐含钙100~160毫克,细水长流当主食或者配菜,是素食者很好的钙来源。
鱼虾贝等海产品- 海鱼、虾仁、贝壳类,这里面钙含量并不低,100克一般含钙50~200毫克,脂肪含量也不算太高(虾皮补钙的弊端前面也说过了,重点还是食用其他水产品)。
坚果类食品- 比如芝麻、核桃、杏仁之类,每100克含钙100~200毫克。虽说量不如乳制品,但搭配着吃,可以丰富钙质来源。
你可能会觉得吃这些食物和喝一大锅汤比起来没啥“仪式感”,但吸收效果高得多。特别是牛奶、奶酪这些,真是补钙王者,如果肠胃能适应,建议家里常备。
补钙“真诀窍”:还得科学搭配,多数人都忽视了第3招
只靠吃够了么?补钙坑还真不少,有几点你可能根本没留意:
得配合维生素D- 维生素D能促进肠道钙吸收。平时晒晒太阳、适量吃点鱼类、蛋黄都是不错的补充方式。如果体检发现自己D不足,记得按医嘱适当补充维生素D制剂。
别忽略运动- 适量负重运动,比如快走、跳绳、骑行,有助于刺激骨骼生长,增强钙质沉积,这样补的钙才能“抓得牢”,不容易流失。
饮食上远离“钙流失凶手”-碳酸饮料、过量咖啡、过咸、腌制食物都会促进钙流失,尤其是年轻人和中老年人,需要留神。 - 吸烟、酗酒也会让骨密度降低,这点别等看得见的症状才后悔。
补钙要分阶段看需求- 儿童青少年、孕产妇、绝经后女性、中老年人等不同人群,钙的推荐量各不相同。比如中老年人每日钙推荐摄入量为800~1000毫克,纯靠骨头汤啃一辈子都补不上。
吃对、吸收对、用对,是硬道理。别小看这些“不起眼”的生活调节,骨骼健康能省不少花销和糟心事。身体的钙“仓库”补满了,老了腿脚利索很多,娃儿们也能更结实。所以,补钙也别信祖传“骗术”,把科学补钙法记牢才最靠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