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李东阳
来源 | 李东阳朋友圈
要问时尚元素最显著的作用是什么?
一言以蔽之就是腔调。
最近,时尚圈又生出了新的潮流,巴黎世家官网上线了一款可折叠托特包,一眼瞅过去活像塑料袋的孪生兄弟,售价8200元人民币,全网又一次陷入了奢侈之美的沉默。
但说好的“消费疲软”似乎没有到来,这款新包上架后在官网和官方小程序都呈现缺货状态,给人一种经济上行的美感。
你或许疑问到底谁在买单,但奢侈品行业向来最魔幻,最反市场规律。
所谓经济越差,奢侈品提价越狠,销量增长越猛,但在经济长期下行的压力下,奢侈品行业的销售逻辑开始呈现出两面性。
一方面,奢侈品行业正经历着又一轮寒冬,关店成了最近一两年的主旋律,在山姆等卖场,奢侈品被搓成堆横七竖八的乱扔着,完全失去了往昔高贵的灵魂。
另一方面,如天价塑料袋般猎奇的时尚单品不断卖爆,让人捉迷不透市场的逻辑。
当消费紧缩成为关键词,当人人都在追求性价比,为什么像这样“天价”的产品,总有人乖乖买单?
1
一款塑料袋,掏空中产钱包
买奢侈品从来不是购物这么简单,而是提供一种深入中产骨子里的圈层、阶层认同。
在巴黎世家可折叠托特包问世前,或许不会有人想到最伟大的时尚单品原来就在自己身边,且唾手可得。
据官网介绍,该包亮相于Balenciaga 2025冬季系列Look 25,长、高、宽分别为50厘米、52.8厘米、1厘米,Dyneema面料,正面饰以Balenciaga标识印花,看似设计诚意满满。
客服还表示,这款新品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周边日常使用的事物,但实际并不会采用塑料袋的材质,而是采用织物为材料。
听起来像资本的骗局,但放在奢侈品行业早已屡见不鲜,巴黎世家在玩转“塑料袋包装”这一块也并非头一次。
早在2017年,巴黎世家的一款包袋就因为外表酷似塑料袋引起全网热议,亮蓝色的外观,宽肩带的设计,超大尺码的空间,一切都像极了游荡在大街上的犀利哥手上的同款,关键是想高昂的售价撑起故事,但与隔壁宜家不到10块钱的产品雷同,成为笑柄。
到了2022年,更是演都不演了,巴黎世家又将塑料袋玩出了新高度,彼时推出的新包袋被官方命名为“Trash Pouch”,直译就是垃圾袋。
要直白的是售价,海外售价达1790美元,约合人民币1.2万元。
全网都飘着设计师是喝了假酒,还是我们这些凡夫俗子看不懂“高级”时尚的质疑!
但在用设计震碎三观这一块,巴黎世家向来都是认真的。
如前段时间爆笑全网的新款女士短裙,被调侃这简直是一条剪开裆部的男士平角内裤,就因带着巴黎世家的标志,价格狂飙到了4500元。
走在时尚前列的还是故事,这条短裙的设计理念是:将时装的性别符号反转,挑战固有的性别秩序。
但抓马故事落地,与为信仰充值之间实在连接不起坚实理由。
即便中产朋友们热爱一切标榜身份不同的产品,正如社会学家布尔迪厄所说,“趣味预先作为等级的特别标志起作用。文化区隔是中产阶层的惯用手法,他们通过品位、格调、趣味来明确自己的阶层边界。
巴黎世家似乎参透了这一招,把大众习以为常的日用品变成奢侈品就是其给出的解法。
2
当生活用品奢侈品化
不可否认,全世界都在盯着中国中产。
作为一个极其微妙的概念,“中国中产”既是消费主义陷阱的核心目标,又是时代变革推助催生新贵一族的中坚力量。
但追求标新立异的中产朋友能否和披着日用品的奢侈品碰撞出火花是个问题!
不过类似的尝试早有迹象,在2007年,LV推出了一款具有浓浓中国风元素的“红白蓝”编织袋,看起来就像你在赶春运的绿皮火车上,喊着让一让的大哥手里高举的“蛇皮袋”。
但这一点也不影响明星们追逐潮流,王菲就曾用过这款LV编织袋,天后上身看了都说好。
当然LV同样精心讲了个故事,其完全采用皮革,利用特殊处理让皮革呈现塑料质感,拎在手上或挎在肩上不会有塑料编织袋的僵硬感。
尝到甜头后,LV把这一招用到了极致,如2022年推出了一款油漆桶包包,外观和油漆桶别无两样,但直接卖到了16000元的天价,宣称设计理念是“童趣”,还采用了不同颜色供选择。
还有前文提到的“内裤裙”,这也不是奢侈品第一次在内裤上做文章,Magliano就曾推出用内裤作为外部装饰的手提包,尴尬还是社死是消费者的事,品牌只需要简单的融合。
正如一位消费者直言:“知道这些限量款,就特别想抢到,感觉拥有它就拥有了独一无二的东西。”
上流阶层偏爱的高奢产品,讲究一个限量、小众与定制,越少人跟风愈发显得高贵。
把日常品做成超过实用品的范畴,再用故事和工艺巧妙包装,而成为品位、格调、消费能力以及社会地位的象征。并通过消费主义赋予商品“符号”化的稀缺价值,给了消费者通过消费获得社交、尊重、自我实现等感觉。
虽然不知道具体的意思在哪里,但奢饰品“不坑穷人”的含金量还在上升中。
3
猎奇,奢侈品的爆卖密码
在这个消费主义盛行的时代,古怪奢侈品背后的消费心理和品牌价值,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除了把日用品完成奢侈品,还有一大趋势是奢侈品正在朝着猎奇的路上狂飙,甚至于消费者的选择也越发离谱。
如前段时间,始祖鸟的吊牌在社交媒体上一张最高卖到了200元,就是你买完衣服,把那看起来平平无奇、甚至有点碍事的小纸片摘下来,转手一卖,说不定就能回本一小半。
在闲鱼、小红书等社交媒体上,这类吊牌出售的商家屡见不鲜,有卖家详细标注着吊牌的种类、所属衣服款式,甚至还贴心地附上了吊牌的照片,就像是在展示一件稀世珍宝。
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在这个圈子里,吊牌已经不是商品的附属品,而是一种文化符号,代表着对户外生活的热爱和对品质的追求,更直白一点讲就是猎奇心态。
怪不得奢侈品如此有勇气,实在不是梁静茹给的,而是消费者就乐意这口。
所以这些年猎奇奢侈品层出不穷,如Moschino推出的秋冬“蔬菜”系列新品,其中有一款芹菜包一比一复刻真芹菜,还成了社交媒体上的流量密码。
更炸裂的还是内裤赛道,如Miu Miu推出了价值4万块的“镶钻内裤”,用料是真丝+水晶,超人看了都沉默不语。
还有什么天价龙虾包、蟑螂包等等,只要是你意想不到的,都有可能成为奢侈品的宠儿。
如今的奢侈品行业,早已摸索出一套专属的生存逻辑:一边靠天马行空的奇葩设计与独特概念,精准抓住有钱人的消费心理促成买单;一边又用各类吸睛的创意元素制造流量话题,吸引普通人的目光以维持品牌热度与活跃度,而这种高关注度反过来又能进一步激发有钱人的购买欲望,形成良性循环。
毕竟在“注意力经济”的时代,人们的眼球就是最大的价值。
从这个角度看,天价塑料袋包包就显得不足为奇,但现在,奢侈品该头疼的是如何度过消费风向转变的阵痛,以及重构关于奢侈的定义。
毕竟真正的奢侈是时间、工艺与故事的结晶,而非标价牌上的数字。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广告案例精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