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社会中,有这么一类人。
他们有着冷漠和疏离的本质,缺少深层共情与怜悯。
对他人真正的困境、社会不公、集体命运缺少深切的关怀和责任感。
他们道德底线可能比较灵活,只要不触犯法律或严重损害自身长远利益,只要能服务于个人目标,不管什么下三滥的行为都是可以接受的。
这类人,有着共同的名字,即“精致利己主义者”。
8月31日,2025哈尔滨马拉松中,一位名叫张水华的女护士,在生理期的情况下,依然以2小时35分27秒的成绩刷新个人最好成绩,同时获得国内女子组冠军。
赛后,张水华获得了“最快女护士”的称号。这本是一件好事,然而她面对镜头时的发言却引来了极大争议。
大概总结一下就是自己作为护士工作忙,参加比赛请假很难、调休也难,所以喊话希望领导能支持自己调休,并且还特别指出领导曾回复说这是她的个人爱好,没办法专门排休,让她自己找同事调班。
她的这席话在网上引起巨大争议,后来她在网上发了情况说明,补充了关于“希望领导支持跑马拉松”一事,没多久她又把这份声明删除了。
可能大家觉得她删除那份声明是突然良心发现、有心有愧,不该把领导和同事架在火炉上烤?
错了,她不过是意识到形式和舆论对自己不利罢了。
公开资料显示,张水华2019年获得第一个冠军后,先后共获得9个冠军,这一次哈尔滨马拉松她还是卫冕冠军。
她的个人主页上标注着“达标马拉松国家健将级运动员等级”,路跑签约品牌361度等各种荣誉。
按理说,她的成绩十分耀眼,在单位里不管是领导还是同事应该都很照顾她,尤其是领导更会把她当成人才培养。可是这一次,为什么单位却出奇意外地表示“医院鼓励员工发展兴趣爱好,但是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
只因为她得了便宜还卖乖!
众所周知,马拉松比赛获奖了是有奖金的,尤其是她获得了那么多冠军,奖金更是一比不菲的数字。再加上她签约了一些运动品牌和活动,可以说她的这份“爱好”的收入已经超过了主业护士的收入。
当然,这些收入都是她靠实力获取的。但问题是,她参加这些比赛,不仅需要自己的实力,还需要同事的付出和迁就。
就比如她曾经一个月参加四场马拉松,就算一场比赛需要三天,那一个月她就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外面比赛。
她自己也知道对着媒体说护士这份工作又苦又累又忙,她跑去参加比赛,就意味着同事的休息时间要根据她的时间来调休。
这一次同样如此,既然她能来参加比赛,那说明同事还是帮她调班了,结果她不仅没有任何感激之情,反而还背刺对方,这就是典型的精致利己主义者。
谁都有个人爱好,难道马拉松就比同事的爱好更高尚吗?难道同事就应该牺牲自己的时间来托举她的爱好?难道她的代言、奖金和流量就全靠她自己的努力,没有一点单位的关怀和调班同事的牺牲吗?
这些,在她眼中,全部都被选择性忽略了。
但凡她把那句话稍微改一下,比如“我能取得这样的成绩,都是医院领导、护士长和同事们支持的结果,没有他们的支持,在繁忙的护士岗位上,这个业余爱好是坚持不下来的...”
最起码,不会造成今天这种局面,最起码后面她参加比赛能得到大部分同事和领导的支持。
所以,总结下来就是情商极低,自私到了极点。
所以,她如果真的这么喜欢跑,就不如辞职去跑,省得同事们吃力不讨好还要被背刺。
高智商无道德的利己,如同精密计算的自毁程序,其间的每一步获利都在为未来的崩盘添加砖瓦。
反噬来得很快,最新消息是,澎湃新闻从独家信源获得消息:
361度和张水华的合作已暂停告一段落。
不过这些不是重点,重点是类似于她的这类人群。
张水华的言行,如果换成其他主体,是不是很像司马南做的事?像不像胡锡进说的话?
更重要的是,这类人并不是孤立的。就比如之前张维为去同济大学演讲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于是新加坡联合早报对此进行了这样一番评论:
名利双收的张维为恰恰为功利主义的学生提供了一个成功范本,
那些鼓掌的学生可能并非认同张维为的言论,
但或多或少认可张维为的成名之道。
这类人不是面目狰狞的坏人,而是穿着体面、举止得体的“聪明人”。
但他们的聪明才智和行动力,最终只服务于一个目标——自我。
这类人最大的本事,就是灵活调整规则。
如果遇到需要付出时,强调规则;一旦面对利益分配时,又讲人情。
这类人总能找到逻辑自洽的理由,将自私行为合理化。
当然,这类人并不只有张水华一个。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