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军援减少背景下乌克兰的持久战能力评估(2025年7月更新)西方军援现状与变化趋势,美国援助收缩:2025年7月初,美国暂停向乌克兰提供包括"爱国者"防空导弹、155毫米炮弹等关键武器,主要原因是军火库存不足及战略重心转向中东。特朗普政府强调"美国优先",部分原定援乌武器被转运至中东。自冲突爆发以来,美国累计援乌金额超660亿美元,但2025年援助规模较2023年下降30%。
欧洲援助动态:德国承诺2025年提供90亿欧元援助(创历史新高),包括20亿欧元专项用于IRIS-T防空系统及导弹生产。截至6月,德国累计援乌金额已达180亿欧元。
英国计划提供45亿英镑(含10万架无人机),北欧国家援助同比增加58%。欧洲整体援助首次反超美国,但内部存在分歧(如意大利、匈牙利主张将援助与和谈挂钩)。乌克兰当前军事与经济困境,战场态势;俄军优势:在顿巴斯地区单日推进达31.5公里,火力密度为乌军5-10倍。俄军导弹库存约1.3万枚(含600枚"伊斯坎德尔"弹道导弹)。
乌军挑战:日均损失约200人,部分前线炮弹供应仅为俄军1/5;兵力短缺迫使征兵年龄下限降至16岁。虽通过"斩首战术"击毙俄海军副司令等高级将领,但防线压力持续增大。经济与工业能;经济崩溃边缘:2025年Q1 GDP同比下滑,工业产值下降(煤炭-42%),贸易逆差86亿美元,军费占财政支出近50%。
军工产能:弹药自给率从初期10%提升至41%,155毫米炮弹月产量增长数倍,但关键武器仍依赖外援。2025年国防工业产值目标354亿美元,占欧洲市场20%。军援减少的潜在影响与持久性评估,短期(6个月内)风险:若高价值武器(如防空系统)断供,乌军可能面临关键防线失守。英国《经济学人》预测乌或需在6个月内接受不利停火。欧洲援助可部分弥补缺口,但176亿美元资金来自冻结俄资产收益,可持续性存疑。
中长期(12-18个月)推演;乐观情景:欧洲维持当前援助水平,乌军工产能进一步提升(2025年底弹药自给率达70%),可能僵持至2026年。悲观情景:若美欧援助同步减少,乌军可能因装备耗尽在12-17个月内崩溃。俄智库评估乌军日均损失1500人,2026年9月或全军覆没。
关键变量与不确定性,俄罗斯持续作战能力:2025年俄国防预算占GDP 6.3%,军工产能超北约32国总和,可支撑长期消耗战。乌克兰战略储备:粮食库存约2000万吨(价值100亿美元),但能源设施遭重创,冬季供暖面临挑战。国际博弈因素:兰德公司分析指出,若西方援助持续减弱,乌或被迫接受"冻结冲突"模式。ISW认为战争已演变为重塑全球秩序的代理人战争,技术革新(无人机/AI)将改写规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