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怀新(1918-2014),原籍上海松江,生于江苏徐州一个铁路高级工程师家庭。1935年入国立杭州艺专,与赵无极、朱德群同班。1937年入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受聘青木关中大附中从教,新中国后,先后为上海美专、上海行知艺术学校、第一师范学校任美术教师。为上海交大艺术顾问、教授。朱怀新门下有刘文西、戴敦邦、吴永良、韩伍、陈希旦、谢春彦等一批学生。
迎春花
油画
1975年
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藏
朱怀新1918年1月16日出生于徐州,祖籍松江,取名自陶渊明诗文“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1924至1928年读小学,表现出绘画天赋,在煤油灯下绘制房屋树木等,随意大利修女习油画。六年级时出版《怀新集》,并有发刊散文。13岁赴苏州英华女中上学,常出入苏州美专。
朱怀新(右一)与老师林风眠(右二)、丈夫俞云阶(左二)合影
1935年考入杭州艺专,师从林风眠等先生。抗战爆发后,历尽艰辛逃难到重庆,考入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师从徐悲鸿、吕斯百、吴作人等。1941年大学毕业,任国立中央大学附中美术教师。次年与同学俞云阶结婚。1946年随中大附中辗转抵达南京。解放战争期间居常州,解放后参加美协、市妇联,后随丈夫到上海,协助绘制连环画。
自画像
油画
28cm×20cm
1940年
1951年供职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后美专迁往南京,未同往。次年转上海育才中学任教。1953年被聘为行知艺术学校高班教师。1954年加入上海美协,兼任上海市青年宫、中国福利院舞美班教师。1958年丈夫俞云阶被划为“右派”,三年无工资,进行劳改,独自支撑家庭。为国庆十周年创作《上海外滩的早晨》。
老妇头像
速写
16cm×16cm
1940年
1966年文革开始,受冲击被抄家。1974年到农村辅导工农兵美术课。1977年赴无锡、苏州、扬州等地写生,受聘徐汇、黄浦、普陀等区教师进修学院美术辅导员。1979年丈夫平反,赴江西、湖北等地讲学和办画展。1982年与俞云阶在上海、南京、福州等地举办绘画联展;受聘为上海交通大学文艺系顾问、教授。
1987年,在上海交大举办“朱怀新绘画作品展”。1988年于静安区文化宫举办个展,展出国画、油画等百余件作品。1991年上海新锦江大酒店举办朱怀新个人专题画展。1993年,色粉画《甜梦》获全国第六届水粉画展银奖。1994年获日本名古屋“中日名家优秀奖”。1996年应邀访问澳大利亚并举办学术研讨会。
朱怀新先生见证了中国当代美术的发展史,自身的创作面貌也反映了中国油画发展各个时期的特征,早期的技艺醇熟、文革的中断、新时期的困惑、后期的美学思路探索与新尝试至晚年的自我表达。她先后受业于颜文梁、林风眠、吴大羽、徐悲鸿、吕斯百等中国第一代西画大师,这些艺术大师的教诲她深记于心:“画画,是不需要眼睛的——吴大羽”、“画画,你想怎么画就怎么画——林风眠”、“画画,不看着画讲画,如何能学到本领,你们来看我一定要带好作业——徐悲鸿”等等。
朱怀新先生自述,“我一生从事美术教育,其实,我只是教授构造‘美’的‘技术’而已。因为,‘美’是主观的,心灵感受的美才会看得到自然世界的美。有美的心灵再以绘画的技巧才能创造艺术世界的美”,“世上有两条路,一条是人类文明诞生和发展之路,它带来人的生存福利和多样的物质享受;另一条是艺术构建的心灵之路,梦想之路,它能将人平凡的生命点石成金,以构建灵魂的乐园”。
油画
40cm×53cm
1960年代
上海外滩的早晨
油画
60cm×92cm
1959年
白玉兰
油画
38cm×53cm
1960年
上海外滩的早晨
油画
60cm×92cm
1959年
呦呦鹿鸣
油画
56cm×100cm
1980年代
太湖风景
油画
38cm×53cm
1980年代
园丁之歌
油画
95cm×195cm
1980年代
福建闽江大沙洲
油画
44 cm× 74cm
1983年
民族宫
油画
20 cm× 27cm
1960年
瓶画瓜叶菊
油画
29 cm× 29cm
1970年代
自画头像
素描
28cm×17cm
1940年
创于2014,相伴已成为习惯
平台已进驻网易、搜狐、今日头条同步更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