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黄易明:“要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刻在心里”

0
分享至




“你们现在细致地照顾我,就像当年战友们把我护在身后一样,都是在守护啊。”在辽宁省金秋医院,原辽宁省卫生厅厅长、96岁的黄易明望着身边的医务人员,缓缓道出这句话。窗外的阳光透过玻璃洒在他的脸上,也映照着一段从新四军烽火岁月延伸至卫生战线的峥嵘岁月——这是抗战前辈的记忆,更是对“守护”二字的生动诠释。


1929年,黄易明出生于江苏省东台县(今东台市)一个革命家庭,多位亲属是早期中共党员,为革命事业献出了生命。1942年,13岁的黄易明迎来了人生转折:时任兴东泰特区委书记的伯父黄逸峰,派人将他接到新四军联抗部队的驻地苏中军区紫石县(今海安市)。

“这片游击区四周散布着四五个日军据点,距最近的据点仅20里路,我们就在敌人的包围圈里过日子。”黄易明回忆,他进入党办学校学习,可游击区的学习从不安稳,“今天还在这个庙里上课,明天可能就得背着书包跟着老师转移”。

1943年,14岁的黄易明有了一段特殊的抗战宣传经历。当时部队没有电台,学校里来了位叫张五爹的盲人,张五爹带着一台收音机,老师让黄易明和另一个同学跟着张五爹。每天晚上,张五爹在屋子调试收音机,收听新闻。第二天一早,黄易明和同学把记录誊写好,用油印机印出二三十份,由通讯员送到各个据点。黄易明说:“那段日子苦,但我们那点宣传工作,也是在给抗战出力!”

1945年,16岁的黄易明参加中共紫石县委举办的中学积极分子训练班,同年又加入县委民运工作队,跟着队伍在解放区组织农会、工会、妇女会。当日本投降的消息传到根据地时,他正在一个小镇上参与农会活动。“我高兴得整宿睡不着,见人就喊‘日本投降了’!”谈及当年,黄易明语气里仍藏着激动。

抗战胜利后,1946年春天,黄易明作为党中央抽调的2万名干部之一,奔赴东北开辟解放区。先后在通化日报、辽宁日报等多家报社任职,沈阳解放后又进入东北日报。从1952年起,他在卫生健康系统工作了35年,1983年至1987年担任辽宁省卫生厅厅长。

“健康是老百姓的大事,你们手里的听诊器,不只是治病的工具,更是一份信任。”黄易明寄语卫生健康工作者,“我们当年打仗,是为了让老百姓能安稳过日子;现在你们搞卫生,是为了让老百姓能健康过日子:本质上都是在为人民服务。要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刻在心里,不管技术多先进,初心不能变。”


文:健康报特约记者 郭睿琦

编辑:杨真宇
校对:马杨

审核:秦明睿 徐秉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健康报 incentive-icons
健康报
健康报社有限公司官方账号
19823文章数 4301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