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锦赛赛场昨天传来两条动静,一边是土耳其女排击退斯洛文尼亚跻身八强,一边是中国女排提前打道回府,放在几年前这可能谁都不敢想,中国曾是别人眼里的大山,如今却成了别人向上的垫脚石,这种落差感确实让人心里不是滋味。
土耳其崛起的速度让人咋舌,当年东京奥运小组赛首战横扫中国,原本只是一次看似偶然的爆冷,可回过头来看,那就是一个转折点,她们从此突破心理防线,在世界大赛上稳步往前走,如今成了八强四强的常客,而中国女排则仿佛被那一场输球狠狠敲醒,却再也找不回旧日的自信,这种角色互换说是“朝女仆逆袭主人可能夸张,但至少说明别人在成长,我们却在原地打转。
回到这次对阵斯洛文尼亚,土耳其也并非高枕无忧,对方的冲击力很足,放在过去她们可能真会崩盘,但现在即使主攻表现拉胯,也能靠整体性硬扛下来,说白了就是心理和体系都成熟了,不会轻易塌方,这恰恰是当下中国女排最缺的东西——你可以没巨星,但不能没底线,一到淘汰赛就掉链子,这就不是偶然了。
斯洛文尼亚的亮点同样值得提,她们有不错的边攻点,副攻和二传配合也渐渐打出来,如果继续积累经验,很可能成为下一个“欧洲黑马,别忘了男排的强势确实往往能带动女排发展,像波兰、法国的例子就摆在眼前,整体排球氛围带动女排突围,这股东风一旦起来,落在中国头上的阴影就更重了。
说实话,欧洲二流队伍的发展模式已经越来越成体系了,核心主攻在顶级俱乐部稳定锻炼,角色球员在各国联赛保证基本功,到了国家队赛季再顺一遍战术,整体水准就能稳住,再加长期的激烈对抗,球员抗压能力也顺带练出来,这套打法简单却实用,反观我们国内联赛的对抗强度和训练模式,总给人一种闭门造车的味道,没有高质量的实战考验,国家队合到一起再天赋好的苗子也容易在关键点掉线。
再看中国队自己对法国那场,真的很难让人满意,球员和教练组似乎都没把对手放在眼里,准备工作不够扎实,轮次计算不清楚,针对发球轮次的方案几乎没有,偏偏法国主攻发球点杀伤力最强,第一局就被冲得七零八落,这时候你会发现,数据分析和录像研究不是摆设,郎导当年的那套苦功夫看似老派,却能让队伍始终立于不败之地,而现在我们更多依赖手感和临场硬拼,没有贴着细节准备,最后只能尴尬收场。
年轻二传背负全部压力,更是让人揪心,她本就才17岁,把所有重担都丢给她,本质上就是全队的逃避,两位主攻在最关键时刻突然状态掉线,而教练似乎也没有B计划,临场调整几乎看不到,这不是单次事故,而是整个备战体系出了问题。
回头看看舆论场,其实也没有多少人真要求中国女排永远夺冠,大家更希望看到的是一支有血性、有准备的队伍,哪怕输球也得输得明白,而不是连应对方案都拿不出来,现在这种“过于自信然后突然崩盘的节奏,才最让球迷失望。
从全局来看,女排世界格局确实在变,欧洲队伍整体崛起,中国还在吃老本,真正的危机是我们还没意识到自己掉队的速度有多快,球迷对比着年前和现在的中国队,能直观感受到那股锐气在消散,而这种东西不是一朝一夕能找回来的。
问题来了,能否像曾经那样靠一代人带回来,还是只能慢慢被时代甩开,这个答案没人能拍胸脯保证,也许还得等到下一次真正的世界大赛,看我们能不能扛过去一轮硬仗,到那时才知道中国女排有没有真正触底反弹。
土耳其女排的崛起已经给出了鲜活答案:他人皆在追赶,中国如果再不摆正态度,只能在感叹声里变成第三流,世界排坛不会等你自我疗伤,它的节奏永远向前跑,留给我们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字数:约1240字。
要不要我帮你再拟几个不同风格的标题,让内容在不同舆论场景下更适配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