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予军人军衔,是为了确定军人在军队中的地位,便于党组织的识别和指挥,同时,军衔对于军人来说,也是一种最高的荣誉,对军人来说,参不参加授衔,或者被授予什么军衔,对他们的人生都产生着很大的影响。
因此,在1955年我军授衔时,负责评定军衔的总干部部尤其忙碌,他们所做的一切的细致工作,都是为了授衔时的公平,罗荣桓是部长,战争年代里,他是我军政治工作的优秀代表,他能够负责授衔,可见党中央对他的信任,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授衔前,罗荣桓曾向党组织提议授予“闽西三杰”大将军衔。
那么,“闽西三杰”是指哪几个人?他们最后授衔了吗?
众所周知,1934年10月,由于第五次“反围剿”战斗的失利,中央红军被迫西征,事实上,当时并非所有的干部全都随军西征,其中包括我们熟悉的陈毅元帅,项英等人都留了下来。
在这些干部中,位于闽西地区,有三位优秀的领导干部,他们带着部下坚持了三年的游击战,保卫了革命成果,所以,三人也被称为“闽西三杰”,他们虽然没有长征,但他们在那三年的战争中,吃的苦也并不比长征同志们少,甚至他们要更为艰难一些。
这三人就是张鼎丞、邓子恢以及谭震林。
也许提到这三人的名字,很多人并不熟悉,事实上在我党的历史上,三人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单独将他们无论是谁挑出来,可都是值得大写特写的人物。
张鼎丞本身就是福建人,早些年间,他与邓子恢等同志领导了“永定暴动”,这次暴动后,我党在福建拥有了第一支红军军队,其领导人就是张鼎丞。
虽然历史上这次暴动比不上“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但对于福建,特别是闽西地区来说,这次暴动的影响可谓是深远的,也是因为这次的“暴动”,自此福建地区的农民起义,红军力量迅速变得强大起来,这其中,张鼎丞与邓子恢可谓是功劳巨大。
谭震林相对于两人,显得有些“外来”
之所以说谭震林外来,是因为他本身是湖南人,而且他上井冈山,是跟随朱德上的,综合来说,他并非是闽西本土成长起来的干部,但红军长征后,谭震林却是留在了闽西,与张鼎丞,邓子恢等人一同领导闽西地区的游击战。
三人的能力,自不必说,当时中央红军长征离开后,他们三人分头行动,张鼎丞留在溪南,邓子恢到湖雷和金丰一带,谭震林则是前往上杭游击区,三人兵分三路,但是领导很统一,他们在短短半年的时间里,不仅打破了数万敌人的“多次围剿”,而且还开辟了南靖、华安等新的游击地区。
要知道,当时的闽西游击战,是很难的,他们没有补给,也基本没有根据地,而他们却能够在这样的情况下坚持下来,所以在后来,毛主席都对三人给予了高度评价,说他们的成功,是个伟大的胜利。
1938年初,新四军成立,三人的命运,也发生了改变。
闽西的游击队被整编为了新四军第二支队,张鼎丞毫不意外的担任了支队司令员,谭震林则是做了副司令员,而邓子恢虽然离开了支队,却是当上了新四军政治部副主任。
来到新四军,三人的资历也开始逐渐的显露,到1955年授衔时,他们三人,其实都有被授予大将军衔的资格。
张鼎丞在“皖南事变”后,担任了新四军第七师的师长,虽然没有到职,但是他的资历和贡献,是完全可以担此重任的,谭震林做过第六师的师长,也担任过第二师的政委,他和张鼎丞差距不大,邓子恢则一直都在新四军军部工作,担任的是政治部主任,华中局成立后,邓子恢还是委员,后来他又做过第四师的政委。
解放战争时期,张鼎丞是华中局的司令员,当时实际上党组织的考虑是要粟裕当司令员,可自红军以来,粟裕长期就是张鼎丞的部下,对于自己的老首长,粟裕是充满了敬意,所以他执意不肯。
这也是“粟裕二让司令员”中的“一让司令员”的故事,谭震林也很牛,他一直都在华野任职,淮海战役时组成的总前委,除了二野刘邓,三野陈毅,剩下的一个人就是他,你说他有没有大将资格呢?
邓子恢当过华中军区的政委,解放战争时期,担任了二野的副政委,虽然他没有在前线指挥打仗,但他领导的后勤工作是相当出色的,新中国成立后,邓子恢主持华南局工作,同时担任着中南军政委员会第一副主席,所以,授予他大将军衔,也是无可厚非。
1955年授衔,在对这“闽西三杰”进行评定时,罗荣桓建议授予他们大将军衔,是合理合法,如果他们被授予大将军衔,也不会有什么人不服气,因为纵观三人的资历,贡献,是完全符合规定的。
但是在最后,三人却是都没有参加授衔。
毛主席本来是被授予大元帅军衔,但是毛主席认为穿上军装以后,再到群众中就不太合适,会拉开自己与群众的距离,所以,他就不参加授衔了,既然毛主席都不参加授衔了,张鼎丞,谭震林,邓子恢三人此时也离开了军队,工作重心在地方,所以他们也表示,就不参加授衔了。
三人没有参加授衔,但是他们后来取得的成果都不小,张鼎丞曾任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也担任过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为了副国级,1981年他去世后,葬回了家乡闽西。
谭震林则是从1956年当选副总理后,一直做了19年,他也是副国级领导,直到1983年去世。
邓子恢在建国后主要是做农村工作,他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也是副国级领导,可惜的是,他是三人中最早去世的,在1972年时,就离开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