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华人巴黎凯旋门下献花,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法新社今天报道,9月2日星期二傍晚6点30分,巴黎凯旋门下像平日一样举行了无名战士墓上的"国家之火"重新点燃仪式。但是,星期二的"国家之火"重新点燃仪式又和往日非常的不同。
巴黎凯旋门下,一场寻常的仪式正在上演,却因一群特殊来宾的出现而变得意义非凡,9月2日傍晚6时30分,当法国军方照例举行无名战士墓"国家之火"重新点燃仪式时,数十名法国华人手持鲜花静静站立在观礼人群中最显眼的位置。
他们胸前佩戴着中法两国国旗徽章,手中捧着用中文和法文书写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花束,在这个象征法兰西军事荣耀的圣地,向所有为反法西斯事业献出生命的英雄致敬。
这个看似简单的献花活动背后,蕴含着深刻的历史意义和现实考量,选择9月2日这个时间点绝非偶然,1945年的这一天,日本代表在东京湾密苏里号战舰上正式签署投降书,标志着二战全面结束。
而地点选在凯旋门更是意味深长:这里不仅是法国军事荣耀的象征,更是中法两国共同反法西斯记忆的见证,1937年至1945年间,数百名法国志愿飞行员曾参与中国战场的空战,其中数十人长眠在中国的土地上。
同时,当时旅法的华人社群也积极投身法国抵抗运动,为解放欧洲贡献力量,这段被尘封的历史通过今日的献花仪式重新焕发光彩。
整个仪式的安排凸显出精心的外交智慧,活动选择在法国官方仪式结束后进行,既尊重了东道国的仪式流程,又巧妙利用了这个备受瞩目的外交舞台。
参与者主要是法国华人社团代表和留学生,他们用中法双语书写纪念牌匾,既表达对先烈的缅怀,也彰显中法友谊。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活动现场还出现了一些法国二战老兵后代的身影,他们的祖辈曾参与诺曼底登陆或抵抗运动,这种跨代际的互动为仪式增添了更多历史厚重感。
从国际视角看,这次活动发生在特别的时空背景下,当前全球地缘政治格局剧烈变动,俄乌冲突持续发酵,某些国家出现为法西斯主义翻案的逆流。
在此情况下,中法两国共同纪念反法西斯胜利显得尤为重要,中国作为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巨大贡献和牺牲,但在西方叙事中经常被淡化。
通过在欧洲核心地标举行纪念活动,有助于唤醒国际社会对这段历史的全面认知,这也是为什么活动选择在巴黎而不是其他城市,凯旋门作为世界级地标,其象征意义和传播效果无可替代。
这次活动的组织方式也值得玩味,与常见的大型集会不同,此次活动规模不大但仪式感十足,强调庄重肃穆而非喧哗张扬。
参与者身着正装,举止得体,与法方仪式保持协调,展现出海外华人社群日益成熟的政治素养和文化自信。
法方对此表现出开放态度,巴黎警方专门划出特定区域并安排安保,体现对历史纪念活动的尊重,这种默契互动反映出中法关系的特殊性和成熟度,两国在维护历史真相、反对战争罪行方面有着广泛共识。
看似简单的献花仪式,实则承载着多重战略意义,一方面,它提醒国际社会牢记历史教训,警惕军国主义和新纳粹思想死灰复燃;另一方面,它也展示出中国民众和国际社会共同维护二战胜利成果的坚定决心。
在这个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升级的时代,这样的民间外交活动为不同文明对话提供了良好示范,证明历史记忆可以成为连接不同国家的纽带而非分裂的鸿沟,正如一位参与活动的旅法学者所说:"纪念过去是为了更好面向未来,这是跨越国界的人类共识。"
信息来源:
央视记者探访丨抗战胜利“见证者”——“密苏里”号战列舰 2025-09-03 04:28·央视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