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红色血脉代代传

0
分享至

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曹庄镇朱村是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堡垒村”,在抗战初期就建立了党组织,也是支前模范村。今年95岁的王克昌便是其中一员,18岁那年,他便加入支前队伍,推着小车穿梭在炮火间,送水、送药、转移伤员。但每当人们让王克昌老人回忆拥军支前的场景,他总摆手说:“和钢八连对咱村的贡献比,俺这算个啥呀!”

1944年1月24日清晨,盘踞在李庄、大哨等地的日伪军共计1000余人,向岌山区朱村及周边据点发动突袭。驻守在沭河东岸的八路军115师3营八连闻讯后,立即紧急集合,火速奔赴朱村,投入保卫村庄的战斗。

经过6个多小时的激烈交火,八连战士顽强抵抗,最终使敌人在增援部队掩护下仓皇撤退。八连虽然取得战斗胜利,但也付出了沉重代价,24名战士在战斗中英勇牺牲。战后不久,朱村群众将一面锦旗送至连队,以表达对八连英勇事迹的敬意与感谢,“钢八连”的称号由此广为传颂。

81年来,每逢大年初一,王克昌总会带领全村人,手捧刚出锅的第一碗热饺子、怀揣素雅鲜花,齐聚朱村抗日战斗纪念碑前,静静悼念在朱村保卫战中壮烈牺牲的烈士。悼念过后,大家还会通过视频连线,与千里之外的钢八连战士互道新春祝福,让跨越山海的军民情谊在岁岁年节里愈加深厚。

朱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起来了,王克昌却闲不下来,他在朱村红色文化纪念馆担任了兼职讲解员,向党员干部和青少年讲述朱村的革命历史与钢八连的英勇事迹。“我们现在的生活越来越好,但越是这样,越不能忘记党的恩情。我把这段红色历史讲给孩子们听,让他们铭记那段光辉岁月,懂得什么是真正的沂蒙精神,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王克昌说。(经济日报记者 崔 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中国经济网 incentive-icons
中国经济网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41054文章数 47414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