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2月12日的南京,在雨花台的阵地上,韩宪元的军装已破损,满脸的烟尘,那双曾让部下敬畏的眼睛布满了血丝,却依然锐利如鹰。
一位年轻军官对着韩团长哽咽的喊道:“团长,守不住了,我们撤退吧!”
在震耳欲聋的枪炮声中,这喊声显得那么微弱。韩宪元听后没有说话,他默默地看向四周。映入眼帘的是阵地上牺牲的战友们,而活着的士兵仍在顽强抵抗。所有人都知道这或许就是自己人生中最后的战斗了。
![]()
片刻之后,韩宪元说道:你们愿为亡国奴吗?我誓与阵地共存亡。这句话却像一把利刃刺入每个人的心脏。这不是他第一次说这样的话。但在那个黄昏,这句话成了524团最后的誓言。
韩宪元出生于1906年,海南省文昌市迈号镇水北村人,1924年黄埔军校吸引了全国有志青年。18岁的韩宪元毅然报考,成为黄埔三期步兵科学员。在校期间他以刻苦训练、成绩优异而闻名。
黄埔军校大门前那副“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莫入斯门”的对联,成为了韩宪元一生的座右铭。从黄埔毕业后,韩宪元随部队参加北伐,屡建战功。
1934年韩宪元调任陆军88师524团任中校营长,其后奉派进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高等教育班第一期受训,结业后升任88师524团中校副团长兼代团长职。
由于其治军严明、廉洁自守,深得88师师长孙元良的赏识,很快升任上校团长,驻防于淞沪一带。这支装备德式武器、接受德式训练的精锐部队成为了拱卫南京的重要力量。
![]()
在淞沪会战中,韩宪元率领524团与日军血战三个月。最惨烈的一战是他们团负责防守苏州河北岸,面对日军猛烈的炮火和坦克进攻,但他们死战不退。战斗中韩宪元亲临一线,手提步枪与士兵们一同作战。
“警卫员焦急地劝道:团长,这里太危险了,您还是回指挥部吧!韩宪元摇摇头说道:我的兵在这里流血牺牲,我岂能独安?
淞沪会战虽然以中国军队撤退告终,但524团的表现可圈可点。《申报》记者曾冒着炮火前往该团阵地,在战壕中采访了韩宪元。
《申报》以《英雄团长访问记》为题,报道韩宪元率领524团英勇杀敌事绩,并刊登韩宪元戎装照片及其钢笔亲笔题词“抗战图存”四字,一时国内各地书报画刊竞相转登。
韩宪元也因此受到上级嘉奖,然而他脸上却看不到丝毫喜悦:太多的年轻生命永远留在了上海的土地上。
![]()
1937年10月26日,大场失守,上海抗战形势急转直下。中国军队决定西撤,但是需要一支队伍断后掩护。这个九死一生的任务落在了88师肩上。
孙元良师长最终决定由524团第一营担任掩护这次重要任务,他还特意指派团附谢晋元亲率该营,留守闸北四行仓库。
接到命令的那天晚上,韩宪元与谢晋元在临时指挥部里有过一次长谈。在摇曳的煤油灯下两人的影子在墙上晃动,如同不确定的命运。
“韩宪元轻声的问道:晋元,此去凶多吉少,你有什么需要交代的吗?谢晋元微微一笑:为国捐躯,死得其所。只是家中老母妻儿,还望团长日后多加照顾。
![]()
韩宪元郑重地点了点头回复:只要我韩宪元一息尚存,必不负所托。
他停顿了一下又道:524团主力即将开赴南京布防,你们在四行仓库多坚守一日,南京的防御就多一份准备的时间。
谢晋元:请团长放心,谢某人与全营官兵,誓与四行仓库共存亡!最后两只手紧紧握在一起,那是战友之间最后的告别。
四行仓库保卫战打响后,韩宪元率524团主力撤往南京。临行前他遥望苏州河北岸那栋高大的建筑,心中五味杂陈,作为团长他本该与部下同生共死,作为军人他又必须服从命令。
谁也不会想到,四行仓库的“八百壮士”,实为400余人,在谢晋元的指挥下,竟创造了坚守四昼夜的奇迹,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战士气。而这一壮举的背后,是韩宪元多年来对部队的严格训练和战斗精神的培养。
![]()
1937年11月底,524团抵达南京,奉命驻防雨花台阵地。雨花台位于南京城南,是南京城的制高点,素有“南京南大门”之称。一旦失守南京城将门户大开。
韩宪元深知肩上的担子有多重。到达阵地的第一天,他亲自巡视了整个防区。时值初冬,南京的天气已经相当寒冷,光秃秃的树木在寒风中摇曳,更添几分肃杀之气。
韩宪元命令各营,立即构筑防御工事,纵深配置,重点加强反坦克障碍,日军必然会以坦克开路,我们不能重蹈淞沪的覆辙。
在韩宪元的督促下,524团日夜不停地加固阵地。尽管战士们刚从淞沪战场撤下,疲惫不堪,但没有人抱怨。大家都明白一场恶战即将来临。
![]()
12月初,日军开始向南京外围阵地发起进攻。雨花台作为重要战略要点,遭到了日军第六师团的猛攻。
战斗从12月8日正式打响。日军首先以重炮轰击,随后在坦克掩护下发起冲锋。524团凭借地形优势和顽强抵抗,一次次击退日军的进攻。阵地上硝烟弥漫,枪炮声震耳欲聋。
传令兵满身尘土,声音嘶哑说道:团长,三营伤亡过半,请求增援!
韩宪元面色凝重:告诉三营长没有增援,就是打到最后一兵一卒,也要守住阵地!这样的场景在接下来的四天里不断重演。524团就像一颗钉子一样牢牢钉在雨花台上,使日军无法前进一步。
![]()
12月11日,雨花台阵地已经满目疮痍。524团的伤亡超过三分之二,弹药所剩无几。
日军调集更多兵力加强攻势。那天晚上韩宪元召集还能战斗的军官开会。在昏暗的烛光下,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疲惫,但眼神中依然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韩宪元的声音因连日指挥而沙哑:诸位,情况不用我多说了,南京城危在旦夕,唐生智总司令已经下令撤退。
人群中传来一阵骚动,但是韩宪元提高声音喊道:我们必须留下来,继续阻击日军,为大部队撤退争取时间。愿意走的我不阻拦。
韩宪元缓缓道:愿意留下的,就与我韩宪元一同战至最后!会场一片寂静,只有远处零星的枪炮声。片刻沉默后,一位营长猛地站起来:团长不走,我们也不走!我们524团没有懦夫!誓与阵地共存亡!
![]()
看着这些与自己出生入死的部下,韩宪元眼眶湿润了。他知道这可能是他们最后一次相聚。
12月12日清晨,日军发动总攻。炮弹如雨点般落在阵地上,整个雨花台地动山摇。524团残部在韩宪元的指挥下,与冲上阵地的日军展开白刃战。
战斗最激烈时,部属再次劝韩宪元撤退:团长,南京危在旦夕,宜速撤退!韩宪元严责:你们愿为亡国奴吗?我誓与阵地共存亡。
中午时分,阵地已被日军分割包围。韩宪元亲自持枪与日军搏杀,身中数弹仍坚持战斗。
据唯一幸存的老兵回忆,团长最后高呼“中华民族万岁”,拉响手榴弹与冲上来的日军同归于尽。那一年的1937年12月12日,韩宪元32岁。
![]()
韩宪元牺牲的噩耗传来全军震动。国民政府为表彰其英勇报国的功绩,追授他陆军少将军衔。
然而当韩宪元阵亡的消息传到家乡时,符梅英当场昏厥。醒来后她不吃不喝,终日以泪洗面。
家人劝她节哀保重身体,她却只是摇头:宪元已去,我何独生?在得知丈夫死讯的第7天,符梅英因绝食殉情而死,追随丈夫而去。
而在四行仓库,仍在孤军奋战的谢晋元得知老上级殉国的消息后,面向南京方向久久肃立。他喃喃自语:“团长,您先走一步,晋元随后就来。”
英雄殊途同归,皆以生命践行报国誓言,其英风浩气永垂青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