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中医称之为“中风”,是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软化的疾病,多因气血逆乱、痰瘀阻络引发,具有突发性强、致残率高的特点。中医认为,其病因复杂,需结合个体体质与症状辨证施治,且在疾病各阶段均有独特诊治优势。
中医将脑梗病因归结为“本虚标实”,即正气亏虚为本,风、火、痰、瘀为标。具体可分为以下类型:
1、气虚血瘀型:年老体弱或久病耗气,导致气血运行无力,瘀血阻络,常见半身不遂、肢体麻木。
2、痰浊阻络型:饮食不节或情志失调,脾胃运化失常,痰湿内生,上蒙清窍,表现为头晕目眩、言语不清。
3、肝阳上亢型:恼怒伤肝,肝阳化风,携痰瘀上扰脑络,突发头痛、呕吐、意识障碍。
4、肝肾阴虚型:肾精亏虚,髓海失养,脑脉失于濡润,多见眩晕、健忘、失眠。
中医施治,强调一人一方,精准施治。中医治脑梗以“活血化瘀、通络开窍、益气养血”为核心,结合病患证型制定个性化方案,中医治脑梗的独特优势:
1、整体调节:中医从气血、脏腑、经络多维度综合调理,不仅改善脑部供血,还兼顾全身功能恢复。例如,补阳还五汤在活血同时增强机体免疫力,减少并发症。
2、个体化施治:根据病患证型动态调整方剂。如痰瘀互结者,在半夏白术天麻汤基础上加丹参、川芎增强活血之力;肝阳化风者,在天麻钩藤饮中加入珍珠母、磁石重镇潜阳。
3、减少后遗症:中医康复疗 法(如八段锦、太极拳)结合针灸推 拿,可显著改善偏瘫、失语等功能障碍。研究显示,早期介入中医康复的病患,6个月后生活自理能力提高40%以上。
4、副作用小:中药多采用天然药材,通过多靶点协同作用,减少对肝肾的损伤。例如,丹参、川芎等活血药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同时扩张血管,降低出血风险。
总之,中医治脑梗以“一人一方、辨证施治”为原则,通过整体调节与个体化干预,在疾病各阶段均能发挥独特优势。但需强调,采用中医治脑梗,需要在专业的中医师指导下进行,以免延误病情。
【专家简介】
侯丕华,中日友好医院主任医师,北京两广中医医院特邀专家,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中医保健技术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液病分会委员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委员。曾两次赴日本研修,并跟随全国著名老中医梁贻俊教授临 床学习3年,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并积累了丰富的临 床经验;2009年遴选为“第二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
【专家擅长】
中医治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脑萎缩,脑梗及其后遗症、颈动脉斑块、血管狭窄、瓣膜病变、心衰、失眠抑郁焦虑、动脉粥样硬化、房颤、心率不齐心梗、肥厚型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心肌供血不足及支架术后等问题。从医多年来帮助众多全国各地的患者在中医药的治 疗下恢复健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