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责声明:本网发布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文章观点仅供参考,所涉及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为提高文章流畅性,文章可能存在故事编译,读者请自行辩解!如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
当下中国高考战场,分数线高的一批人有多拼,你懂的。这一切努力换来的是985的录取通知书,看着那红彤彤的名校字样,大多数家庭都松了口气,觉得孩子终于上岸。
但你要是走进这些名校毕业生的圈子聊聊,尤其是2024年刚刚出校门的那批历史、哲学、心理学专业的,画风完全不一样。不是庆祝,而是满脸无奈。有人直接说,自己后悔得快掉眼泪了,‘高考分数能干大事,结果选错了专业,全浪费了’。
场面你可以脑补一下,大三大四开学返校,同学之间的问候从‘你暑假去哪儿玩’变成‘今天投了多少份简历,收获几个面试’。到了春招,985给的光环瞬间失焦,比的就是谁能找到工作。历史专业的,几乎都陷进了‘求人无门’的死胡同。想留本行,教师岗、博物馆、研究机构,门槛直线上天。不继续深造,直接就业?几乎不可能。只能灰溜溜地转向考公、考研、甚至广告销售、短视频……
其实不少人都是抱着‘兴趣最重要’报的专业,当年一本正经地和父母吵,‘我喜欢历史,将来能做研究’。等下场才知道,985文科,牌子再亮,出来也照样堆积在冷岗位的独木桥上。尤其是2023到2024,历史、哲学、心理学这类‘红牌专业’,就业率和平均薪资年年垫底,985出身也没特权可言。官方数据都摆在那儿,历史专业就业率常年在红灯区,毕业一年后能够对口工作的少之又少。
那一串时间节点印在脑海里。第一批简历递出去的那个周一,收回寥寥无几的面试邀约。到了三月中下旬,许多人连个实习都没坐稳。四月,计划考研的复试名单又放榜,不是高分落榜,就是调剂无门。再晚一点,公司岗位冻结招聘,‘应届生对口就业难’成了社交网的热搜。比起工科生那种‘千军万马抢进大厂’,985文科的毕业生只能抱着手机刷信息,看有没有机会混进非遗保护或文旅新赛道。
我见过的历史专业同学,几乎都在博物馆、教师、科研这几条路上反复碰壁。不考研,你想进博物馆?别想了,本硕起步,岗位一年招不了几个人,大城市全是清华北大的博士挤破头。想去高校当老师?同样杯水车薪,历史不是主科,大多数学校给名额全留给了语数外。教材改革还削减课时,更加雪上加霜。
有趣的是,这一届还不是最难的。往前倒十几年,正好赶上文科扩招高潮,一茬接一茬进历史系,结果社会结构、产业升级步子没能跟上。你可以拿明清的科举类比,当年举人们都读圣贤书,考个进士固然风光,但地方有限,不中榜的成千上万只能在家附近教私塾、当师爷。有的读书致贫,最终还是得自己想法子养家糊口。今天985历史毕业生后悔选错专业,本质上和明清那个‘学而优则仕只有极少数,中落之后生计成问题’的结构如出一辙。
说到底,大学专业选错,就是买了一张出站口最远的票。你回头想一想,往年那些争议极大的冷门专业榜单从来都少不了历史系。文科扩招速度太快,博士硕士数量激增,岗位数量却原地不动。2024年,学历史的投身市场,遇到的局面是:就业极度内卷,就业反而成为985历史专业最难翻越的高墙。不升学,不考证,就差直接被社会抛下。
可怕的不是一毕业就失业,更糟的是,想扎根专业领域,本科生根本没资格。留下来的硕士、博士,就业起点薪资也不高。有人在北上广的博物馆当助理,工资微薄,要靠家里贴补才撑得下去。地方馆更有限,没‘关系’、没人脉怎么都进不去。于是,有的人只能彻底转行,去互联网公司做文案,或者自学短视频编辑,用历史知识做自媒体,比本专业吃香多了。但高考分数的价值成了空头支票,心里那种亏、那种闷,还真不是外人能懂。
这一切不是一代人的失败,而是产业和社会结构性错配的底线暴露。你说让大家选兴趣无负担?可以,但数据不会说谎。哪怕是2024,教育部每年都把历史专业挂在‘红牌’榜单头一二位——就业率持续徘徊在谷底,毕业生远远供大于求。和欧美成熟市场不同,中国还没有形成广阔的学者、分析师、智库那样的知识型吸纳网络。牛津剑桥曾经也出过类似问题——19世纪的英国,古典教育盛行,毕业生以精通希腊拉丁文为荣,结果工业革命来了,工程师和商人变成了社会主角。那些绅士被迫进教会、当私塾,绝望感,和今天985文科生一点不差。
有人可能会说,‘市场营销不就前景广阔?’可真进去以后才明白,火爆的专业照样能饱和。营销岗年年放水,毕业三年后离职率吓死人。生物工程都说好,结果没进实验室,普通本科生一样找不到工。985牌子亮,但转行也要回炉再造;专业型证书没考,企业面试一句‘你有什么实践经验’就卡死一批人。
有时候真想拍桌子问问这些名校文科出身的同学:高考选专业时,谁给你看过未来三年的产业布局?谁告诉你中国社会5年后最缺什么人?家庭条件一般的,父母砸锅卖铁把你供出来,就指望毕业能稳稳当地上班。到头来失业,转行,还不如提前出去打工。
我自己的判断很主观:就业难的根在三个地方——第一,专业扩招对接不上现实产业;第二,学历内卷,一道道‘硕士起步’的门槛把985都拦在外面;第三,区域经济发展极不均衡,北上广集中了所有的机会,内陆和三四线城市就‘机会稀缺+工资低’。经济环境再碰上2024这一波下行,土地财政没利润,人口负增长,整个市场都在缩紧。
怎么办?别总看排名热度选专业了。有些家长还满脑子‘榜单押宝’,押错了就是血本无归。现在,像企业风险管理一样,得几手准备:甚至可以考虑双学位、跨专业修证、留学备胎,这才叫风险对冲。
比起死磕文科、冷门,还不如考虑理工热门岗、技能型岗位。未来社会,大嘴式的‘复合型能力’才是标配,不要只等风来,要学会自己造风。
985毕业生后悔的故事太多,一声叹息之后要记住一句话:选专业,就是选人生。不能光靠兴趣,更要看市场在哪儿。别让高分白白打了水漂,高考是你的机会,但人生的路要为自己留条退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