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十三妹
福建护士张水华一夜之间火了。
但火的并不是因为她拿下了全国半马女子业余组冠军,而是她吐槽领导。
面对镜头,她的获奖感言不是感谢主办方,也不是感谢父母老师,而是吐槽单位领导不给调休。
然后很意外的她就被骂上了热搜,吓得她不得不关闭评论。要说这姑娘情商真够低的,领导对你再不好,你当众说两句好话,后面还不得罩着你?
但她偏偏不,偏偏要对着镜头发泄自己的委屈。确实,她能带着生理期跑完全程并夺得冠军,确实了不起,但在领导那里这关我什么事啊,你是个护士你就得把工作干好喽。
我跑赢了全国,却跑不过排班表。所以张水华气啊,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拿下冠军。你看领导不关照你,反而成了你动力,不也算是另一种成就嘛,否则你拿了第一也没人知道。
舆论呢也由此分成两派。一派说这姑娘真勇,说出了多少打工人的心声;另一派则批评她不识大体,给单位添麻烦。夸她的人,说她是“天使的翅膀”;骂她的人,说她“翘班作秀”。
我们先来看看正方辩手的观点:千里马不该被考勤绊住。第一个,业余夺冠,含金量一点不低。张水华每天五点起床,跑完10公里再进病房,月跑量300+,配速430,是个狠人。
第二个,医院确实缺人,但缺的是“有品牌的人”。她若身披白大褂冲过终点,对医院就是免费广告。领导若顺水推舟,给三天调休,换来一条“全国最能跑的护士在我们这儿上班”,值不值?
第三个,支持员工爱好,是现代管理的“情绪成本”最低、ROI最高的投资。人一旦有奔头,干活都带风。
而反方辩手的观点是:第一个,医院又不是跑团,是24小时不打烊的生命驿站。一个萝卜一个坑,你张水华走了,去跑马夺冠了,别人帮你顶班又捞不着好处。
第二个,如果这口子一开,则后患无穷。今天是马拉松,明天是烘焙大赛,后天是汉服走秀,排班表直接变花名册。给谁批不给谁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都申请调休怎么办?
第三个,个人荣誉归个人,但占用公共资源必须走流程。调休不是领导恩赐,是制度红线。你确实有需要,你就跟同事商量,作为领导不宜也不能介入,否则就没办法管理。
把镜头拉远,你会发现这场争论根本不是“护士能不能跑”,而是“单位愿不愿陪跑”。有的领导把员工当“人手”,有的领导把员工当“人物”。前者眼里只有工时,后者眼里还有IP。
张水华如果能身披“××医院”号码簿冲过终点,就是医院最好的形象片。格局大的领导,会提前半年把她的赛事日程写进排班表,再配一个“陪跑团”——既彰显人文关怀,又把流量攥在手里。
从员工角度来说,人家张水华凭本事拿的冠军,为单位争了光,领导表示表示怎么了?调个休能耽误多少工作?再说了,员工有特长爱好,单位支持一下,员工心里暖和,工作更有干劲,这不是双赢吗?
但反过来想想,领导也有领导的难处。医院不是游乐场,护士岗位一个萝卜一个坑,给你调休了,别的护士就要多干活。要是每个人都凭自己的特长来要求特殊照顾,单位岂不乱了套?
但作为员工来说,爱好再高级,也不能踩红线。张水华错不在跑步,而在“临赛才请假”。如果她把全年赛事一次性报备,领导也不会为难。个人爱好想要单位托底,就得先把单位当回事。
张水华被骂,反映的是当下职场文化的深层矛盾:我们既希望单位有人情味,又害怕人情破坏制度;既想展现自我价值,又要顾及集体利益。
那么,有没有双赢的路可以跑呢?当然有:单位明确奖励机制,对为集体争光的员工给予适当奖励;员工也要体谅单位难处,通过正式渠道争取支持而非公开吐槽。
说到底,单位和员工不是对立关系,而是利益共同体。员工成长了,单位脸上有光;单位发展好了,员工才有更好的平台。
张水华夺冠后,医院补批了调休,还顺势发了喜报。看似各退一步,实则各进一步——姑娘有了面子,医院有了里子。
所以,别急着骂张水华“凭什么”,当个人兴趣撞上公共规则,我们是选择把对方绊倒,还是把赛道加宽?
真正好的领导,是让千里马既能日行千里,又能按时回槽。
而对张水华来说,能跑是一回事,能说又是一回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