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8 月 25 日,钉钉召开十周年发布会,正式发布 8.0 版本。
阔别五年后,钉钉创始人无招(陈航)重返聚光灯下,站在钉钉十周年的发布会上。他带来的是一场AI产品的“军备竞赛”:AI秘书、AI搜问、AI表格……十余款AI产品列阵而出,仿佛要用最快的速度、最猛的火力,宣告钉钉在AI时代的王者归来。
![]()
然而,在这场盛大的发布会背后,是钉钉内部长达四个月的剧烈风暴。一个被称为“阿里缅北”的C6大楼里,弥漫着焦虑、疲惫与困惑。
无招因为员工“提前下班”(凌晨十二点)勃然大怒,他提倡的是“穿着棉袄上班”的创业精神,小红书上有人说,面试会被问到,有没有做好离婚和分手的准备。。。。
![]()
这不禁让我想问:这真的是AI时代该有的样子吗?靠压榨、靠堆砌、靠模仿,就能赢得未来吗?
答案恐怕是否定的。钉钉正陷入一场严重的战略迷航,它卷错了方向。无招和他所代表的旧时代管理哲学,或许根本不懂AI时代的用户,真正缺少的是什么。
一、无效的AI内卷:抄袭、加速与失焦
我们先来看钉钉引以为傲的AI产品矩阵。发布会上,无招不无骄傲地展示AI表格在特定场景下比“友商”飞书快一倍。那你也不是创新者啊,做优化又能怎么样?飞书不能做?跟随与模仿,而非引领与创新。
从AI秘书到AI听记,再到AI搜问,这些功能对于长期关注协同办公和AI领域的用户来说,并不新鲜。飞书早已在智能伙伴、妙记等功能上进行了深度布局。
Plaud的AI录音笔,今年大大小小的公司都要抄一遍,看得人都乏味。钉钉的AI发布,更像是一次“补课”,一次对市场现有热门功能的快速像素级复制和微创新。
![]()
![]()
AI搜问、AI客服等项目,在无招回归前就已定好规划。无招的到来,更像是一个“首席加速官”,将这些规划强行推入了快车道。这种“今天说了明天就要”的急行军模式,带来的是功能的快速上线,却未必是用户体验的真正飞跃。
无招提出的核心AI理念:“AI时代做产品的本质思路,并不是思考AI怎么服务人,而是人该如何服务AI。” 这句话绕得人直迷糊,但是细思恐极!
AI的终极价值不是在于增强人类的智慧与创造力,成为人类的“副驾”和“外脑”吗?而“人服务AI”的论调,极易将人重新异化为工具,沦为AI模型的“数据标注员”和“调参工”。
这种理念下的产品,很难诞生出真正懂用户、有温度的创新。它会过度关注技术指标的提升(比如快一倍的速度),而忽略了用户在真实工作场景中的情感需求、协作温度和创造力激发。
相比之下,真正的行业领导者在思考什么?微信的成功,从来不是因为它在功能上比别人多了什么,而是因为它深刻地洞察了中国人的社交关系链和沟通习惯,而且非常非常克制。元宝在好友列表里,在视频号评论区里出现,大家也并不会觉得突兀。
微信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延伸。钉钉的AI,如果仅仅停留在“你有我也有”的功能追赶,即便在某些单点上做得再快再好,也永远无法撼动微信在用户心智中的地位,因为它缺少了对“人”的终极关怀。
钉钉的AI,是一场被KPI和焦虑驱动的无效内卷。 它在战术上奋力追赶,却在战略上失去了方向。它以为用户缺的是更快的AI表格,但用户真正缺少的,是一个能让他们从繁琐、冰冷的流程中解放出来,回归创造与连接的智能工作伙伴。
二、落后的文化:当“工程师红利”撞上“科学家时代”
如果说产品上的失焦是表象,那么文化上的倒退则是钉钉更深层次的危机。无招带回的,不仅是“All in AI”的口号,更有一套他引以为傲的“创业精神”——抓考勤、开早会、手写Scrum板、每周甚至每天打绩效。
我呆过那么多公司没有这样的,美团这种天天站会已经够累了,天天打绩效?杀了我吧!
这些管理方式,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或许有效。它依赖于高强度的管控和压力,将工程师的执行力压榨到极致,这是一种典型的“工程师红利”思维。然而,AI时代的核心竞争力,早已不是单纯的执行力。
AI时代,是“科学家+工程师”的时代。它不仅需要工程师将想法快速实现,更需要科学家、思想家们进行天马行空的探索、对复杂问题进行深度的思考和创造性的解答。这需要一个什么样的环境?是开放、是信任、是包容失败、是给予员工高度的心理安全感。
我们来看看钉钉的现状:
“阿里缅北”: 这不是荣耀,而是员工用脚投票,对高压环境最无奈的讽刺。
荒诞的手写看板 : 一个宣称要做AI时代产品的公司,却用着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丰田式管理工具,要求员工每天站着手写进度。这种形式主义的“复古”,与AI所代表的智能、高效背道而驰。
高压下的离职潮: 据材料中多位员工透露,无招回归后,钉钉员工从1900余人锐减至1600人左右,流失率可能超过15%。甚至连无招的“嫡系”都因“受不了”而离开。数据是冰冷的,但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用离职来表达抗议的个体。从飞书跳来又“肠子悔青”回去的员工,更是对两种文化优劣的最直观评判。
这种文化无法吸引也无法留住顶尖的AI人才。一个疲于应对早会打卡、日报周报、绩效考核的工程师,哪里还有心力去仰望星空,去进行那些不被KPI量化的、天马行空的创新探索?
员工们为了避免被关键词定位,不得不在脉脉用“阿里飞书”这样的黑话来自嘲和交流。在这个公司工作,毫无安全感可言。
![]()
一位离职员工说:“卷工期,卷时长,不是创业精神吧。” 真正的创业精神,是源于内心的热爱和驱动力,是自下而上地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奋斗。而无招所推行的,更像是一种基于不信任的、自上而下的强压式管理,其本质是“盘剥”与“压榨”。
在这种文化下,钉钉或许能打造出一个执行力极强的“AI兵团”,但永远无法孕育出一个充满奇思妙想、能够引领时代的“AI梦之队”。当文化落后于时代,再宏大的战略蓝图,也只会建立在流沙之上。
三、没有人味的公司,终将被时代抛串
在发布会上,无招巧妙地用一个“DingTalk Zen”的放松功能,来回应外界对他“卷王”形象的质疑。
这个功能是干嘛的呢?能够短暂熄屏钉钉,并播放海内外自然风景。据无招介绍,这些自然声音和画面的采集都来自钉钉内部同学。无招打趣说:“钉钉同学也不是像大家想象的,只有工作,也有精彩生活。”
他自以为幽默有趣,却在员工眼中显得格外讽刺。一个让员工“早9晚10周日还强制上班”的公司,推出的“短暂熄屏”功能,更像是一种精心计算后的公关表演,而非发自内心的关怀。
有内部人员表示,无招本人表面上“早来晚归”,但中间会去游泳锻炼,然后再回到办公室继续战斗。而他的员工们,却没有这种“中场休息”的奢侈,也不敢有。这种双标真的是可笑,他将自己的工作节奏和意志强加于整个团队,却忽略了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和基本的人性需求。
我们这个时代,最稀缺的资源是什么?不是算力,不是数据,而是真实与人味。 AI可以替代重复性的劳动,但无法替代人与人之间真实的情感连接、共情与关怀。一个成功的消费产品,必然是懂人性的;一个成功的企业服务产品,也必须回归到对“使用它的人”的终极关怀上。
无招说,要“清空过去,以归零的心态,为AI时代打造一个全新的钉钉”。但从他回归后的种种举措来看,他所“归零”的,或许是前任CEO叶军时期对商业化和健康经营的探索,而他所带回的,却是更陈旧、更缺乏人味的“史前”创业文化。
结语
钉钉的焦虑,是整个协同办公赛道在AI浪潮冲击下的缩影。但解药绝不是开倒车,重拾那套已被证明会扼杀创造力的旧管理模式。
无招的回归,给钉钉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却也可能是一剂毒药。他正带领钉钉,在一条看似高效、实则危险的道路上狂奔。这场以牺牲员工福祉、压制创新文化为代价的“AI大跃进”,或许能在短期内交出一份看似亮眼的财报或产品功能列表,但从长远来看,它正在透支钉钉的未来。
AI时代的竞争,终究是创造力的竞争,是文化的竞争,是对人性的理解与尊重的竞争。当一家公司失去了“人味”,即便拥有再强大的AI,也终将只是一个冰冷的机器,最终被这个渴望真实与温暖的时代所抛弃。
预告
在钉钉之前,陈航曾负责一淘和来往两个项目,但这两个项目最终都未能取得成功。陈航还由此得了一个标签——“阿里最失败的人”。
2016年,马云说,“无论来往还是钉钉,都意味着阿里不放弃。超越微信不是模仿微信,而是在微信的概念理念上继续探索,阿里必须对未来进行探索。”
未来的AI社交软件,我最近已经看到了它的雏形!不知道大家是不是发现加了一堆微信群,却获取不到什么有价值的信息,微信好友好几千个了,却无话可说,孤独时找不到一个人可以聊天?我想,颠覆者已经出现了,下期我们讲讲它。
不刷短视频,读我的公众号长文还读完了?您真是一股清流!如果觉得写得不错,欢迎点赞、在看、关注。如果有不同看法,欢迎在评论区或者后台留言讨论。
我是刀哥,大厂架构师,出海创业者,深入研究AI工具和AI编程。关注我,了解更多AI知识!我们下期再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