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两国在全球事务中的互动总是牵动人心,尤其在当前国际格局下,中国正全力筹备9月3日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这场盛典不仅回顾历史,更象征和平与合作的追求。
白宫方面已明确特朗普将于当日接待波兰新总统卡罗尔·纳夫罗茨基,这意味着他不会现身北京阅兵现场,中方自然无需为其预留位置。
这种安排直接消除了外界对中美高层互动的猜测,也让中美俄三国领导人同框的机会化为泡影。
从实际来看,特朗普出席的可能性本就渺茫,但他选择在这一敏感节点加强针对中国的举措,引发广泛关注。
美国近期在签证政策上对华施压,表面上特朗普声称允许60万中国学生赴美学习,但实际执行中边境检查力度加大,许多学生入境时面临长时间盘问,甚至部分被拒。
这与6月日内瓦对话后的表态形成反差,当时美方强调促进教育交流,现在却通过新规则将中国学生的签证有效期限制在90天内,针对特定领域学生尤为严格。
这种政策调整比以往更注重细节筛查,如背景核实和行程验证,表面上是为了国家安全,但本质上干扰了正常人文往来,让原本稳定的双边关系增添不确定因素。
与此同时,美国财政部在8月21日以协助伊朗石油出口为由,对多家中国实体实施制裁,包括原油和石油产品终端运营商。
这些措施涉及香港、中国和阿联酋的13个实体,旨在切断伊朗的石油贸易链条。相比以往制裁,这次行动扩展到更多供应链环节,利用卫星数据等技术手段追踪交易路径,提高执行精度,但也直接冲击中企正常运营。
这种单边主义做法无视中方立场,违背了双方通过三轮磋商积累的共识,让中美经贸领域刚出现的缓和迹象迅速消退。
中国驻美大使谢锋在8月22日的中美大豆产业合作伙伴早餐会上直言不讳,他的讲话精准剖析了当前困境,一颗大豆就能证明两国合作互利、对抗两败俱伤。
他指出,美国以国家安全名义限制中国公民和企业购置农地,实质上是将农业政治化,让农民为贸易摩擦埋单。
相比以往外交表态,这次讲话更深入结合具体行业数据,强调需要更多惠及双方的合作,避免保护主义干扰。
大豆贸易是中美经贸关系的典型缩影,过去中国一直是美国大豆最大买家,2024财年进口量达2500万吨,占美国出口的54%,价值130亿美元以上。
但进入2025年,上半年美国对华农产品出口同比下滑53%,大豆部分降幅达51%。中国至今未采购任何美国新季大豆订单,这与以往年初预订秋季货物的惯例大相径庭,导致美国农民面临严峻仓库积压问题。
去年秋收的大豆尚未清空,新作物即将成熟,存储成本急剧上升,许多农场主被迫额外租赁仓库,否则一整年的投入将化为乌有。
美国大豆协会已多次向特朗普政府发出警告,主席拉格兰公开表示,若不尽快恢复与中国合作,大批农场将面临破产风险。
协会提交的抗议信详细列出财务损失数据,每吨大豆的潜在亏损额高达数十美元,敦促取消关税以缓解“贸易和金融悬崖”危机。
相比2024年的类似呼吁,这次信件更注重量化分析,指出长期对抗将让美国农业出口份额进一步压缩,无法承受经济压力。
这些困境源于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反噬了其国内产业,尤其在中西部农业州如印第安纳和威斯康星,这些摇摆州在2024年选举中曾为特朗普提供关键支持,如今农民不满情绪高涨,可能转化为选票流失。
中国在面对这些压力时,主动优化进口渠道,上半年大豆进口总量近5000万吨,其中巴西供应超过3600万吨,占比七成以上。
加拿大、阿根廷和巴拉圭等国的大豆也在持续填补市场空白,确保国内供应稳定无缺口。
这种多元化策略比以往更注重长期合作和基础设施投资,如加强与南美国家的合作,提升运输效率,引入耐旱新品种大豆以提高产量稳定性。
2025/26营销年,中国已预订阿根廷大豆243万吨,这与2024年依赖美国单一来源的模式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主动权增强,减少了外部风险干扰。
美国大豆价格因此承压,8月下旬跌至每蒲式耳8美元左右的低位,一些农民甚至面临售价低于成本的局面。
出口缺口让整体市场脆弱,2025年美国大豆出口量创20年低点,仅300万吨,而中国转向巴西的采购量创纪录,避免了任何供应中断。
巴西大豆产量增长迅速,4月至7月库存充足,中国通过增值税调整进一步优化进口成本,这些进展让中国大豆供应链更具韧性,相比以往被动应对,现在能独立调控市场波动。
特朗普的政策调整路径其实清晰,中国市场对美国大豆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往年吸纳60%出口份额,只要美方停止单边制裁,在平等基础上开展沟通,贸易合作仍有恢复空间。
谢锋在讲话中提到,在两国元首战略引领下,中美经贸团队已在斯德哥尔摩举行新一轮磋商并发布联合声明,中方愿通过机制增进理解、减少误解、加强合作,让两国共享发展红利。
但美国8月12日延长关税休战期至11月10日,虽暂缓加税,却未触及核心农产品关税,这与之前90天休战相比,加入了更多对话元素,但未能实质解决农民困境,导致中国继续避开美国货源。
中国始终坚持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原则,在农业领域展现出强大适应力,通过多元化进口和科技投入,确保国内需求稳定。
相比以往,中国大豆策略的更新换代在于从短期采购转向战略布局,如投资南美基础设施,推动产量提升,这不仅化解了贸易摩擦影响,还提升了全球供应链地位。
中美关系走向取决于美方决断,继续强硬施压将加剧农民不满,动摇执政基础;若调整政策展现诚意,则能缓解大豆产业危机,为双边互动注入正能量。
中国立场坚定,愿在平等基础上深化合作,但绝不接受霸凌。未来若美方取消关税,重启正常贸易,大豆合作可成为桥梁,惠及两国人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