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莫迪在出席上合组织天津峰会后启程返印,离华前他多次向中方表达对峰会成功举办的赞赏。然而,这份友好氛围尚未消散,一场来自美国的舆论风暴已悄然逼近——特朗普在其社交平台发布长篇推文,将矛头直指印美贸易失衡问题。
特朗普的推文核心围绕两大指控:其一,美国对印贸易逆差显著,指责印度"长期占美国便宜";其二,即便印度此刻提出对美商品实施零关税,也已错过"最佳时机"。值得注意的是,第二点存在明显矛盾——此前印度政府多次明确表态,将坚决捍卫本国农民和工人利益,不太可能轻易让步。若印度真如特朗普所言主动提出零关税,本应是其求之不得的结果,此时却称"为时已晚",更像是为施压寻找借口。
这场贸易争端对印度的冲击已开始显现。自8月27日起,美国正式对印度商品加征50%关税,印度企业面临成本骤增的压力。相较于中国制造遍布全球的供应链网络,印度制造业的贸易伙伴相对有限,抗风险能力较弱,部分企业已因政策突变陷入困境。
然而,美国的压力并非单向。近期,美国民主党高层及精英阶层普遍批评特朗普的强硬政策正将印度推向中国怀抱。面对这一局面,美国财长贝森特不得不调整口径:在回应中印俄在上合峰会的互动时,他一改两周前"印度非重要经济体"的贬低论调,转而强调"印度作为人口最多民主国家的价值观与美国更接近"。这种前后矛盾的态度,暴露出美国对印策略的混乱。
当前,美印关系的裂痕已难以通过个别官员的表态弥合。莫迪政府一方面深化与中俄的合作关系——9月1日与普京会晤后,俄方随即确认将全面履行对印军火供应合同,这无疑让美国试图阻止印俄军事合作的努力落空;另一方面,印度在关税问题上态度强硬,不愿因美国压力妥协。
美印矛盾的根源远不止于贸易。今年5月印巴冲突期间,特朗普多次宣称"美国斡旋促成停战",甚至爆料"印方数架战机被击落",这些言论严重刺激了印度政府。莫迪团队始终认为,停战与美国无关,更不愿在此问题上被美方"邀功"。在此背景下,印度已不可能如过去般对美方要求言听计从。
上合峰会上,中印俄三方互动释放的积极信号有目共睹。特朗普政府若仍沉迷于"推特治国"与舆论施压,而非实质性解决美债危机(规模已达37万亿美元)等核心问题,恐怕只会加速自身战略困境的深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