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烽火家书映山河——博山蒋氏家族抗战往事采访实录

0
分享至

2025年,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淄博市委党史研究院联合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走进博山,探访博山抗日武装重要领导人蒋方宇的四弟——94岁的蒋新民老先生,聆听一段跨越八十余载的红色记忆。

在博山区柳域社区一处静谧的小院里,屋内陈设简朴,蒋新民老人坐在客厅的沙发上,虽已94岁高龄,但目光清澈,精神矍铄。作为那段烽火岁月的亲历者与见证人,他缓缓打开尘封的记忆:“我们家,是全员抗战。”话语朴素,却如重锤落心。


蒋新民(右一)讲述那段红色记忆。

“抗战初期,母亲姚金华就带着全家上山打游击,曾在马鞍山据守抗争。”老人深情回忆。在他的讲述中,一个望族在民族危亡之际的集体觉醒徐徐展开:大哥蒋方宇是博山早期共产党员,参与创建了博山早期党组织,历任中共博山工委组织委员、泰山地委委员兼组织部长;二哥蒋衍翼、三哥蒋衍丰在抗日烽火中英勇牺牲;堂姐蒋舒和,他亲切地唤作“十姐姐”,作为淄川县第一任妇女救国联合会会长,也在佛村战斗中壮烈殉国……

蒋氏家族,曾是明清至民国时期博山地区的四大望族之一。然而,国难当头,他们毅然抛却安逸,以血肉之躯投身救亡图存的洪流。在博山1300余名烈士名录中,有15位蒋氏英烈为国捐躯,用生命诠释了“为历史存正气、为后人弘美德”的家族风范。

星火燎原:从博山特支到济南战役

蒋方宇,又名蒋衍桂,博山区报恩寺人。1936年9月,他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并于1937年6月经中共山东省委批准,成为博山早期共产党员,参与创建中共博山特支并任组织委员,点燃了当地党组织的第一簇星火。



蒋方宇

全面抗战爆发后,他毅然投身武装救国。 1938年1月,中共博山工委乔同恩、蒋方字、张敬焘通过李家镇短期小学教员、共产党员张子升与“黄沙会”会首吴鼎章,共同建立山东人民抗日救国第五军(与黑铁山抗日武装起义成立的山东人民抗日救国第五军同名),吴鼎章任司令,中共山东省委交通员王继武任参谋长,蒋方宇任政治部主任,张敬焘任副主任。3月,吴鼎章投靠国民党。蒋方宇率部分官兵编入八路军山东纵队四支队,任先遣第一大队政治委员。此后,他历任鲁中泰山地委委员、组织部长,1943年兼任淄川县委书记,深入敌后领导抗日斗争。

1945年,他调任济南工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1948年济南战役前夕,济南市委书记临时调离,蒋方宇临危受命,主持市委工作,并牵头成立“争取吴化文起义领导小组”。他多次秘密联络、晓以大义,最终成功策动吴化文战场起义,为济南解放立下功勋。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担任中共济南市委组织部长、冶金部中条山有色金属公司党委书记等重要职务。

少年英烈:酸枣红处的无声壮歌

在大哥蒋方宇的感召和引领下,整个蒋家满门忠烈,义无反顾投身民族解放事业。二弟蒋衍翼、三弟蒋衍丰在抗日烽火中英勇牺牲,堂姐蒋舒和作为淄川县第一任妇救会会长,也在佛村战斗中壮烈殉国,用生命诠释了“淄博刘胡兰”的英勇风范。与此同时,妹妹蒋衍芬也投身抗战洪流,与丈夫宫达非并肩战斗,共赴国难;新中国成立后,夫妻二人转入外交战线,其妹夫宫达非曾担任外交部副部长,继续为国奉献。一家人的奋斗足迹,从硝烟战场延伸到外交前沿,书写了一段可歌可泣的红色家史。


中共博山特支秘密活动地点之一——蒋方宇家

博山区委党史研究中心副主任孙启伟在征集史料时,曾了解到蒋衍丰担任交通员的一段惊险往事。1940年,年仅16岁的蒋衍丰(小名“星星”)加入抗日队伍。他身形瘦小,常被敌人误认为普通孩童,因而多次承担秘密交通任务。一次,县委交给他一份绝密文件,需送往城内地下联络站。他灵机一动,用一只“哈德门”香烟盒,底层藏文件,上层放纸,再捉几只蝈蝈放入,口袋里塞满红酸枣,扮作山野顽童进城。面对伪军盘查,他佯装天真,递上酸枣,晃动烟盒发出蝈蝈叫声,成功分散敌人注意,顺利通过关卡,圆满完成任务。

然而,这位机智勇敢的少年最终未能幸免于难。1944年秋,县委机关突遭敌伪包围,蒋衍丰为掩护领导突围,腿部中弹,被追上的日军用刺刀残忍杀害,年仅20岁,遗体被丢弃于大白虎山一处枯井中。蒋新民回忆道:“当时村里人都说他牺牲了,我不信,就漫山遍野地找……最后在那口枯井里,看到一具被绑着的尸体,头被砍得只剩半边……可那身衣服,我一眼就认出,是我三哥。”说到这儿,老人潸然泪下。亲历者的讲述,让英雄的壮举更加真实而震撼,直抵人心。

薪火相传:让历史照亮未来之路

如今,蒋方宇的革命精神仍在延续。四弟蒋新民虽已鲐背之年,仍坚持向后人讲述家族往事;其子蒋宏亮,中共党员,现为山东秀坤律师事务所律师,将家族的忠诚与担当融入新时代的法治建设中。蒋宏亮感慨:“父亲讲的故事,不是遥远的历史,而是刻在血脉里的信仰。我们这一代人,虽不用上战场,但更要守住这份初心。”

中共淄博市委党史研究院副院长张立民表示,蒋氏家族的抗战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的缩影,是淄博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共淄博市委党史研究院将以“为党立言、为国存史、为民修志”的责任担当,忠实记录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抢救性收集和保存珍贵史料,讲好党的故事、讲好淄博故事,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为推动淄博高质量发展贡献党史史志力量。而蒋方宇一家“一门忠烈、满门赤诚”的故事,正是激励我们砥砺前行的精神火炬。酸枣红了,蝈蝈唱了,英雄虽已远去,但他们的精神如泰山巍然,如淄水长流。那一段烽火家书,不仅写在泛黄的纸页上,更镌刻在民族的记忆深处,照亮着通往未来的每一步。

(大众新闻·鲁中晨报记者 马斌 通讯员 英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鲁中晨报 incentive-icons
鲁中晨报
知热点,阅天下。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旗下新媒体。
228308文章数 6198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