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和房颤是中老年群体中十分常见的慢性疾病,但许多人并未意识到,这两种疾病之间存在紧密且危险的关联。北京融科医院心脑血管专家孙建平指出,长期控制不佳的高血压,是引发房颤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尤其有两类人群更需要高度警惕。
一、为什么高血压会引发房颤?
从西医方面来说,长期高血压会导致左心房压力和容量负荷增加,引起心房结构和电生理改变,从而诱发房颤。
而从中医角度看,孙建平主任解释说,高血压多属“肝阳上亢”,病程日久则“气虚血瘀、心脉不畅”。心房颤动可归为“心悸”“怔忡”范畴,其发生的根本在于气血失调、心神不宁。长期血压过高,耗伤心气、心阴,导致心失所养,脉律不整,从而更易出现房颤。
二、孙建平主任提醒:这两类高血压患者最易伴发房颤
1.长期血压控制不稳的中老年人群
尤其是伴随头晕头痛、耳鸣眼花、失眠多梦等“肝阳上亢”症状,或伴有心悸、气短、乏力等“气阴两虚”表现的患者。
2.已出现心脏结构改变的患者
如超声心动图提示左房扩大、左室肥厚,或已有胸闷痛、舌质紫暗有瘀点等“心血瘀阻”征象的人群,房颤发生风险显著增高。
三、担心西药副作用,经孙主任调理睡眠改善,血压稳了
谈及高血压合并房颤的预防与治疗,孙建平主任强调高血压患者防范房颤不仅需要控制血压,还需要调理自身体质,中西医结合是关键方向。如果出现心慌、气短、失眠等不适症状,一定要及时就诊,早发现、早干预,才能更好地保护心血管健康。
65 岁的王先生,患有高血压已经6年了,他一直遵医嘱规律服用降压药,但有段时间血压控制得并不理想,尤其是高压经常会升到 150mmHg 以上,除了这些,还总是感觉胸口发慌,稍微活动一下就会觉得气短,就连晚上睡觉也不踏实。检查结果是患上了房颤。
自从查出来以后,王先生整体愁眉苦脸:一是担心长期服用多种西药带来副作用,二是感觉虽然指标有所控制,但还是有头晕、心慌、失眠这些身体上的不适。一次偶然的机会,朋友建议他:“你要不去看看中医,调一调体质?光吃药指标正常了,但人不舒服,也挺折磨的。”于是,王先生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挂上了孙建平主任的号。
孙建平主任接诊后,先是详细询问了王先生的情况,观察到王先生舌质偏红、舌苔薄黄,把脉时发现脉象弦细偏数。结合这些体征,再加上王先生心慌、失眠、血压波动的症状,孙主任有了初步判断,随后孙建平主任在原有降压药的基础上,为他开具了中药方剂,核心思路是平肝潜阳、清热安神。通过滋补肝肾之阴,从根本上改善阴虚的体质;再用清热、安神的药材,缓解虚火扰心引起的心慌、失眠,辅助稳定心律。
孙建平主任还特别提醒王先生:“除了吃药调理,生活方式的调整也很重要,两者结合才能让更好控制病情。”
王先生回去后也一直把孙主任的话记在心里,严格按照医嘱服药,生活习惯也做了调整,坚持一个月后,王先生感觉到身体的变化:心慌的次数少了,气短的情况减轻了;一个疗程后复诊时,他跟孙主任说,不仅睡眠变好了,血压也稳定了不少,高压基本能控制在140左右,房颤基本没有再发作。
作为中国民族卫生协会北京融科医院的一员,孙建平主任在工作中能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优势,背后也离不开医院的支持。这家以中医药为特色的国家医保定点医院,本身就深耕心脑血管疾病领域,注重中西医协同防治,也为孙主任的临床实践奠定了良好基础。
最后提醒:高血压与房颤常相互影响、恶性循环,尤其是高龄、已有心结构改变或症状频发的患者,应定期做心电图或动态心电监测,早发现、早干预,中西医结合从源头控制风险,才能防患于未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