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让我住进新房子,做饭时无意听到她和朋友通话,我当晚立即离开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内容纯属虚构,所配图片来自网络,仅用于增强表现力。愿通过分享传递温暖,共同营造和谐社会氛围。

六十三岁的林淑芬站在女儿新买的三室两厅里,望着落地窗外的城市夜景,心情五味杂陈。三个月前,女儿雨萱突然提出要她搬过来住,说是担心她一个人在老房子里不安全。

"妈,您就别犟了,这里离小宝学校近,您帮忙接送,我们也能安心工作。"雨萱当时说得很诚恳,眼中带着淑芬久未见过的温柔。

淑芬当时心中一暖,以为女儿终于懂得孝顺了。毕竟,自从老伴走后这两年,她一个人守着那套老房子,日子过得确实有些清冷。可如今住了三个月,她却越来越觉得不对劲。

这个家里,她究竟是客人,还是家人?



搬进女儿家的第一周,淑芬还沉浸在天伦之乐的幻想中。她每天早起为全家准备早餐,晚上辅导外孙小宝写作业,仿佛找回了年轻时操持家务的充实感。

"奶奶,您做的红烧肉最香了!"小宝稚嫩的声音总能让淑芬心中一暖。这个七岁的小家伙是她的心头肉,也是她留在这个家里的最大动力。

但很快,淑芬就感觉到了不协调。

第一次摩擦发生在第二周。淑芬按照自己的习惯,把客厅里的沙发套换成了她带来的米黄色蕾丝款式,还在电视柜上摆了几盆她精心养护的绿萝。

"妈,这个沙发套...有点老气了。"雨萱下班回来后,盯着沙发看了好久,眉头微皱。

"哪里老气了?这可是我亲手缝的,纯棉的,透气又好洗。"淑芬有些不服气。

"可是您看,这个颜色和我们家的整体装修风格不搭啊。"雨萱的语气努力保持着耐心,"您看这些绿萝,放在阳台上会更好,客厅需要保持简洁。"

淑芬没有争辩,默默地把沙发套换了回去,把绿萝搬到了阳台。她开始意识到,这里终究不是她的家。

女婿张明是个温和的人,总是站在中间打圆场。"妈,您别往心里去,雨萱就是工作压力大,说话直了点。"他私下里安慰淑芬。

"我知道的。"淑芬笑着点头,心里却泛起一阵酸楚。她不是不明白女儿的辛苦,雨萱在一家外企做市场总监,工作强度大,收入也高,这套价值三百多万的房子就是她的努力成果。

可是,理解归理解,心里的委屈却是实实在在的。

第三周,淑芬在厨房里忙活晚餐,雨萱进来倒水,顺便扫了一眼灶台。

"妈,您能不能别用铁锅了?这个不粘锅很好用的。"

"铁锅炒菜香啊,营养也好。"

"可是铁锅重,您这个年纪了,小心闪了腰。而且,铁锅刷不干净容易生锈。"

淑芬停下手中的动作,看着女儿:"你是嫌我做的菜不干净?"

"没有没有,我不是那个意思。"雨萱连忙摆手,"我就是担心您的身体。"

那一刻,厨房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淑芬低头继续切菜,心中的委屈如潮水般涌上来。她在这个家里小心翼翼,生怕哪句话说错了,哪件事做错了。

更让她难受的是接下来发生的几件事。

一天晚上,她听到雨萱在房间里和张明争论什么,声音不大,但能听出情绪不好。第二天早上,雨萱对她格外冷淡,连平时的早安都没说。

"是不是因为我住在这里,给他们夫妻关系造成了压力?"淑芬开始胡思乱想。

还有一次,她在客厅看电视,调到了戏曲频道。小宝凑过来好奇地看了一会儿,问:"奶奶,这些人为什么唱歌这么奇怪?"

"这是京剧,是咱们国家的传统艺术。"淑芬耐心地解释。

雨萱听到了,过来说:"小宝,你还有作业没写完呢,快去写作业。"然后转头对淑芬说,"妈,您看电视的时候,能不能考虑一下小孩的需要?他应该多接触一些现代的东西。"

淑芬感觉自己像是被判了刑一样。连看个电视都要被指手画脚,她在这个家里到底算什么?

第五周的一个下午,淑芬在附近的菜市场买菜时遇到了老邻居王阿姨。

"哎呀,老林!听说你住到女儿家去了?真是好福气啊!"王阿姨热情地打招呼。

"是啊,雨萱非要我搬过去。"淑芬勉强笑笑。



"那可太好了!住大房子,有人照顾,多享福啊!"

淑芬点点头,没有多说什么。她能说什么呢?说自己在女儿家里如履薄冰?说自己觉得寄人篱下?这些话说出来,别人只会觉得她身在福中不知福。

回到家后,她站在镜子前端详自己。花白的头发,略显佝偻的身形,眼角深深的皱纹。她忽然意识到,自己真的老了。在女儿眼中,她可能已经是一个需要被照顾、但同时也会给生活带来不便的老人了。

第六周,矛盾终于爆发了。

那天雨萱加班很晚才回来,看到淑芬已经把晚餐热了两遍,桌上摆着四菜一汤。

"妈,您以后别等我们了,先吃就行。"雨萱疲惫地说。

"一家人当然要一起吃饭了,这叫什么话?"淑芬有些不高兴。

"可是我们工作不规律,您这样等着,饭菜都凉了。"

"凉了我再热就是了,有什么关系?"

"妈,您能不能理解一下我们的处境?我们每天工作已经很累了,回来还要顾虑这些..."

"顾虑什么?顾虑我这个老太婆碍手碍脚吗?"淑芬的声音提高了。

"我不是这个意思..."

"那你是什么意思?嫌我做的饭不好吃?还是嫌我这个人多余?"

雨萱愣住了,她没想到母亲会这么激动。张明连忙过来打圆场:"妈,您别激动,雨萱就是工作压力大,说话急了点。"

那一刻,淑芬看到女儿眼中闪过一丝厌烦的神色,虽然很快就被掩饰了过去,但她还是捕捉到了。

她忽然明白了,自己在这个家里,真的成了负担。

第七周,淑芬开始刻意减少自己的存在感。她不再主动做晚餐,不再整理客厅,不再对家里的安排提出任何建议。她像一个透明人一样生活着,只在照顾小宝的时候才稍微活跃一些。

雨萱似乎很满意这样的安排,家里的气氛也确实和谐了许多。

但淑芬的心里却越来越空虚。她开始怀念自己的老房子,那里虽然清冷,但至少是她的地盘。她可以随意摆放物品,可以大声看戏曲节目,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生活。

第八周的一个周末,雨萱提议全家一起去商场购物。淑芬本来挺高兴,觉得这是一个增进亲情的机会。

在商场里,小宝看中了一套变形金刚玩具,但价格不便宜,要六百多块。

"小宝,这个太贵了,咱们买别的好不好?"张明有些为难。

"可是我真的很喜欢,同学们都有。"小宝撅着嘴。

淑芬心疼外孙,从包里掏出钱:"奶奶给你买。"

"妈,您别惯着他。"雨萱拦住了她,"小孩子不能什么都买,要让他知道节俭。"

"就一个玩具而已,又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东西。"淑芬不解。

"六百块钱不是小数目,而且这种玩具玩几天就不新鲜了。"

"六百块钱算什么?我这把老骨头还值不了一个玩具钱吗?"淑芬的语气有些冲。

雨萱的脸色变了:"妈,您这话说的...我们不是嫌钱多,而是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淑芬感到很丢脸。最后,她还是给小宝买了那套玩具,但回家的路上,一家人都很沉默。

第九周,淑芬决定找个机会和女儿好好谈谈。她选了个雨萱心情比较好的晚上,主动走进她的房间。

"雨萱,我想和你说说话。"

雨萱抬头看她:"什么事,妈?"

"我是不是...真的给你们添麻烦了?"淑芬的声音有些颤抖。

雨萱愣了一下,然后摇头:"没有啊,妈,您想多了。"

"那为什么我觉得自己在这个家里像个外人?"

雨萱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说:"妈,您刚搬过来,大家需要一个磨合期。您想想,我们一家三口已经生活了这么多年,突然多一个人,生活习惯肯定会有冲突。"

"那你的意思是,我应该完全按照你们的习惯来?"

"不是的,是大家互相适应。"

但淑芬听出了弦外之音 - 主要还是她要适应这个家,而不是这个家适应她。

第十周,淑芬开始认真考虑搬回老房子的事。她悄悄打电话给房东,询问老房子的情况。房东说房子一直空着,随时可以搬回去。

第十一周,她把这个想法告诉了雨萱。

"搬回去?为什么?"雨萱很意外。

"我觉得...我在这里不太合适。"

"妈,您是不是因为上次商场的事还在生气?"

"不是的,我就是觉得,也许我们各自生活会更好一些。"

雨萱思考了一下,然后说:"妈,您再考虑考虑吧。小宝很舍不得您的。"

她没有说自己舍不得,只是说小宝舍不得。这个细节深深刺痛了淑芬的心。

第十二周的某天下午,淑芬接到老邻居的电话,说老房子那边的水管坏了,物业找不到她本人,想确认一下维修费用的事。她匆忙赶了过去,处理了一下午的事情。

回到女儿家时,已经是晚上七点了。她听到厨房里传来做饭的声音,心想雨萱竟然自己在做晚餐。

她正要进厨房帮忙,忽然听到雨萱的手机响了。



"喂,娟子?"雨萱接起电话,声音听起来很放松,和平时在淑芬面前的紧张感完全不同。

淑芬停下脚步,站在厨房门外。她本来想直接进去的,但听到女儿轻松的语调,不由得停顿了一下。也许是女儿很久没有这么放松过了,她不想打扰。

"对啊,我妈今天下午出去了,家里清净多了......"

这句话如一道雷电击中了淑芬。她僵立在原地,血液仿佛瞬间凝固了。

"你不知道,这三个月过得有多累......"

淑芬的手开始颤抖,她想离开,却发现双腿像灌了铅一样沉重。她知道不应该偷听,但身体却不受控制地站在那里。

女儿接下来要说什么?她真的是这样看待自己的吗?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