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黄酒泰斗百年诞辰非遗密码赓续薪火

0
分享至

9月1日,湖塘黄酒小镇群贤毕至,暖意涌动。由绍兴市黄酒行业协会与会稽山绍兴酒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绍酒泰斗・匠承百年——纪念王阿牛大师诞辰100周年活动”在会稽山中华黄酒博物馆举行。政府代表、非遗专家、业界精英、行业大咖、大师后人及弟子、大师生前老同事、非遗传承人及媒体记者等各界人士齐聚一堂,以铜像落成、百年技艺展陈、座谈追思等形式,深切缅怀王阿牛大师,共同探寻这位黄酒泰斗的精神遗产,解码非遗“活态传承”的新路径。


铜像耸立:彰显精神,百年匠心铸就行业北斗

活动伊始,王阿牛大师铜像落成仪式便聚焦全场目光。绍兴市人民政府原副市长、市黄酒行业协会会长徐明光,浙江省非遗保护协会副会长、绍兴市非遗保护协会会长何俊杰,精工控股集团董事长、会稽山绍兴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方朝阳,王阿牛大师后人王新潮等四位嘉宾共同为铜像揭幕。


随着覆盖在铜像上的红绸缓缓垂落,一尊栩栩如生的铜像映入眼帘:王阿牛大师目光深邃而坚定,仿佛在凝视黄酒行业的壮阔未来;眉宇间的专注,似在沉思如何进一步提升黄酒的品质与工艺,如何让传统技艺与时代同频共振……

“这尊铜像不仅是对大师本人的礼敬,更是一部活的匠心教材……”中国酿酒大师、会稽山公司党委书记、副董事长傅祖康主持仪式时感慨万千。正是这位泰斗,以破局者的勇气打破“传内不传外”的桎梏,将绍兴黄酒从作坊经验提升为行业标准,终结了绍兴黄酒酿制技艺“秘而不宣”的传承历史;其“做酒先做人,酿酒凭良心”的匠心底色,与共产党人求真务实的作风一脉相承,早已成为全行业的精神图腾。

如今,铜像矗立成碑,既定格了大师的卓越风范,更让抽象的 "匠心" 有了可触可感的具象载体,成为照亮行业前行的不灭灯塔。


展读传奇:基因解码,世纪回眸惊现非遗图谱

移步中华黄酒博物馆,“王阿牛大师生平事迹展”引人驻足深思。一件件手稿、奖章、影像资料及实物,串联起大师从“酒头脑”到“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的逆袭轨迹,每件展品都藏着非遗传承的图谱密码。


展馆内,布满岁月痕迹的酿酒工具静静陈列,依稀可见大师躬身劳作的日夜;泛黄的酿酒笔记上,密密麻麻的批注,字里行间皆是大师对工艺细节的极致追求;传道授艺时亲身示范的动作姿态,印证着大师“打破门户之见”的开阔胸襟;堆叠的奖状证书虽已斑驳,却依旧闪耀着大师对品质追求“零容忍”的光芒;更动人的是生活场景的呈现:与家人围桌闲谈的温馨画面,显露出大师回归日常的烟火气;与同事技改攻坚的老照片,重现了其带领团队突破技术瓶颈、推动产业升级的艰辛……


这场展览虽限于方寸之间,却浓缩了大师的百年人生,让大师的“匠心”不再停留在抽象的概念层面,而是变得具体而细微、触手可及:它既是对传统技艺的无限敬畏,亦是对创新探索的坚定执着,更是对非遗传承的热忱拥抱!


席聚共识:思想核爆,现场分享共探传承新路

座谈会上,会稽山公司总经理杨刚以东道主的身份,深情回顾了大师与会稽山的深厚渊源:这里不仅是大师倾注毕生心血的舞台,更是其精神传承的圣地。从坚守“诚实做人,用心酿酒”的信念,到凭借精湛技艺引领技术革新;从“差一分都不行”的严谨执着,到推动酒厂实现从传统手工作坊向现代化企业的华丽转型,大师的精神早已深深融入老字号的血脉之中。杨刚提出的“传承不是复制,而是让老技艺在新时代焕发生机”的独到见解,率先引发了与会者的深度共鸣,为后续的思想交锋与碰撞埋下了精彩的伏笔。


随后,与会者从家族记忆、师门传承、行业影响、时代接力等维度,分享了与大师相关的珍贵片段与深刻感悟。大师家人代表王益翔回忆其“不穿工装”时的慈爱;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王阿牛入室弟子潘兴祥叙述其“严师出高徒”的谆谆教诲,感恩他的言传身教;女儿红酿酒公司董事长、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胡志明称赞其为平易近人、淡泊名利、不吝赐教、能文能武的智者,为黄酒行业留下了宝贵精神财富,塔牌酒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晓刚称赞其坚守手工技艺传承的重要贡献,古越龙山黄酒集团总经理马川、副总经理徐岳正、山东妙府酒厂嘉宾于秦峰等众多企业代表称赞其“技艺共享”的胸怀和酒界灯塔的标杆作用;中国酒业协会黄酒分会秘书长毛勇等业内专家评价其“架起经验到科学的桥梁”“守正创新的典范”“中国黄酒泰斗”;年轻传承人则坦言“大师的标准刻进了骨子里”;老同事们追忆与大师共同奋斗的往昔岁月,感慨其在推动机械化技改革新方面的远见卓识。


何俊杰从非遗传承的视角作了深入的交流。他说,非遗的核心是人,绍兴的非遗黄酒技艺则是重中之重。绍兴黄酒行业协会与会稽山公司联合举办大师百年纪念活动,围绕“人”来探讨黄酒的振兴,意义深远。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文化遗产分离出“非遗”,中国建立非遗传承人制度,其目的就是要抢救、保护传承人的记忆,转化传承人的价值,提高传承人的地位。绍兴市非遗保护协会将继续做深做细“传承人”的文章,如建立非遗传承人荣典制度,提升其知名度;鼓励举办非遗传承人收徒仪式,扩大其影响力;依托学校培养传统技艺接班人,造就一批非遗传承人队伍等等。何俊杰还就新时代非遗的创新及非遗能否与老字号、地理商标“贯通”等话题发表观点。他说:“非遗即生活,而一切生活均在当下,从这个意义上讲,非遗必须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因而非遗在守正基础上的创新是必然的。近年来,我们欣喜看到绍兴的黄酒企业应对年轻、时尚的消费市场,新品迭出,但无论怎样创新,都没有背离非遗所蕴含的匠心精神。非遗走过二十余年,但至今还没有象老字号、地理标志一样统一的标识,由于非遗的特殊性,目前要全国推行‘贯标’尚有难度。但绍兴作为全国知识产权保护试点城市之一,可先行一步,我们已做了大量前期调研工作。如果能够在黄酒行业进行非遗产品的贯标试验,通过非遗传承人对非遗产品标准的制定,形成标准化的规范,并通过非遗技艺的培训指导,树立非遗产品的品牌,赋能黄酒价值,将极大推动黄酒行业的发展。”


“要将大师的较真精神转化为品质底线”“要以共享标准突破技艺壁垒”“要让黄酒从餐桌走向社交生活”……座谈交流碰撞出的一串串智慧火花,让非遗传承的路径愈发明晰:非遗的活力在于永葆青春;传承并非简单复制,而是涅槃重生;既要坚守匠心,更要积极拥抱新时代!

赓续薪火:接力传承,擘画宏图点燃时代引擎

座谈会尾声,会稽山公司董事长方朝阳的表态发言与绍兴市黄酒行业协会会长徐明光的总结讲话,为活动画上点睛之笔,也为“传承”赋予了具体坐标。

方朝阳直言:“纪念大师的最佳方式,是让其精神融入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 他提出了三大行动:一是以“较真”精神铸魂,将大师对品质的执着追求与新质生产力相结合,牢牢守住企业基业长青的生命线;二是以“共享”理念搭桥,构建传承体系,推广可复制的行业标准,确保技艺在企业经营实践中得以延续;三是以“创新”思维赋能,讲好黄酒新故事,打造消费新场景,创新黄酒新消费,拓展黄酒新体验,提升黄酒新价值,让黄酒香飘更远方。


徐明光则从行业发展的宏观视角,勾勒出黄酒这一历史经典产业发展的振兴蓝图,号召全行业以大师精神为引领,敬畏匠心、凝聚共识、强化协作;要明确发展定位、找准破局关键,推动 "文化铸魂、品质提升、品牌固本、人才培育" 四大工程落地;携手制定行业标准、共享非遗资源、共育传承梯队,推动绍兴黄酒从 “地域标识” 跃升为 “国潮典范”,重现 “越酒行天下” 之盛况。


掌声与酒香交织,活动在集体合影中圆满落幕。镜头内,行业翘楚们展现着接力的姿态;镜头外,则是王阿牛匠心精神的传承 —— 大师以百年人生诠释,非遗的“流量密码” 绝非表面功夫,而是打破壁垒的勇气、树立标准的远见、培育新人的胸怀。

百年流转,酒香如故。此次盛会不仅是对大师的深切缅怀,更是非遗技艺传承的生动实践。与会者纷纷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秉承大师对传统技艺的敬畏之心、对工艺细节的专注之志、对时代需求的创新精神、对传承梯队的培育情怀,让千年黄酒香,飘进更多人的生活,飘向更广阔的未来。


责编:玄贺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文旅中国 incentive-icons
文旅中国
中国文化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官方账号
36431文章数 1118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