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庭院“方寸地”结出富民“金果实”

0
分享至

近年来,内蒙古通辽市库伦旗立足乡村实际,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创新推行“先建后补、以奖代补”激励机制,引导群众盘活家庭院落、房前屋后闲置资源,让农家小院变身“钱”院,种出了实实在在的增收“钱”景。

这两天,库伦旗先进苏木龙王庙西嘎查村民许树林正忙着采收庭院里的大蒜。许树林的5分地小院,如今成了他的“增收宝地”。开春种葱蒜,入夏补种青椒、茄子,眼下头茬大蒜刚采收完毕,就为他带来2000元收入。收完蒜,他紧接着种下白菜、辣菜,让闲置土地循环“生金”,自家用不完的蔬菜拿到附近集市售卖,又是一笔额外收入。“春天种蒜,收完蒜种辣菜,一年两茬,除去本钱能剩四五千元,比闲着强多了。”许树林满脸喜悦地说。


先进苏木龙王庙西嘎查村民许树林忙着打理庭院作物,方寸之地透着生机。梅英摄

在龙王庙西嘎查,像许树林这样靠庭院经济增收的农户不在少数。今年,嘎查依托“先建后补”政策扶持,引导农户利用房前屋后空间发展产业,累计种植大蒜15亩、红干椒18亩,养殖本地小鸡4000余只。村里不仅配套发放饲料、有机肥等物资,还与企业签订定向收购协议,搭建产销对接平台,让庭院产品不愁销路。“全村244户中,有182户参与发展庭院经济,种植以大蒜、订单朝地椒为主,养殖以本地小鸡为主,预计每户能增收2000—3000元。”嘎查党支部书记张洪伟介绍。

政策扶持让小院产业焕发生机,蓄足后劲。在库伦旗白音花镇厚很嘎查,脱贫户梅其其格家的鸡舍里热闹非凡,200只鸡正啄食饲料,羽毛在阳光下闪着光泽。“往年就养60多只,够自家吃就行,今年不一样了。”梅其其格边添饲料边说,今年借着庭院经济补贴政策,获得3000元补贴购买了200只鸡雏,不断扩大养殖规模。村“两委”还帮她对接村上养鸡场,签订了收购合同,“以前卖鸡蛋得等小贩上门,现在鸡还没长大,订单就来了,销路也不愁了,心里也特别踏实。”

如今,这样的增收故事正在全旗8个苏木乡镇不断上演。库伦旗立足资源优势,通过“先建后补、以奖代补”机制,在农家院落里培育出特色种养、手工制作、休闲旅游及乡村生产生活服务等多元庭院经济项目。2025年,全旗规划庭院经济示范村20个,规划项目15个,惠及群众2271户。(梅英、代琴)

来源:库伦旗委宣传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金台资讯 incentive-icons
金台资讯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 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
1435807文章数 20052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