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老林,你说德国那么发达,手机支付肯定比咱们这儿更普及吧?”妻子张美琴一边用微信付早餐钱,一边对我说。
我掏出手机扫了扫煎饼果子摊的二维码,得意地说:“那还用说?咱们国内现在都这么方便了,德国肯定更厉害。到时候咱们去看小雨,连现金都不用带。”
那是2019年春天,我刚办完内退手续,准备和妻子去德国看望在柏林留学的女儿。
当时的我万万没想到,这趟欧洲之行会彻底颠覆我对“发达”和“落后”的认知。
更让我意外的是,就在我以为德国支付方式“落后”得让人无法理解时,一个突发事件让我对这个问题有了全新的认识...
01
那段时间,我对手机支付简直到了痴迷的程度。早上买包子用支付宝,中午打车用滴滴,晚上和老张他们吃饭直接微信AA收款。有时候身上连一分钱现金都没有,照样在北京城里畅通无阻。
“这年头谁还用现金啊,太OUT了。”我经常这样跟朋友炫耀,“一部手机走天下,这就是科技改变生活。”
张美琴虽然比我谨慎,但也被这种便利征服了。她每天晚上都要打开手机记账软件,把一天的花销梳理一遍。“你看,今天买菜花了68块,打车37块,都记得清清楚楚。”她总是很满意地给我看那些数据。
女儿小雨通过视频电话提醒我们:“爸妈,德国这边还是用现金和银行卡比较多,你们多准备点欧元现金。”
我摆摆手:“小雨啊,你在德国待久了,消息可能不太灵通。德国那么发达的国家,科技肯定比咱们先进,手机支付应该更普及才对。”
“就是,”张美琴附和道,“人家德国的工业多厉害,手机支付这种小事儿,肯定早就普及了。”
小雨在视频里无奈地笑了笑:“好吧,你们到时候就知道了。”
现在想起来,女儿那个表情里既有无奈,也有一种“你们很快就会明白”的意味。可当时的我,满脑子都是对德国高科技的憧憬。
4月15日,我们的航班在柏林泰格尔机场降落。刚出海关,我就迫不及待地想体验一下德国的“高科技”生活。
“走,咱们先买瓶水。”我拉着张美琴走向机场商店,信心满满地掏出手机。
“请问可以用支付宝吗?”我用蹩脚的英语问店员。
年轻的德国店员茫然地看着我,摇摇头:“Sorry,cash or card only。”
“那微信支付呢?”我又试了一次。
店员更困惑了,指指收银台上的刷卡机:“Card,please。”
我愣住了。张美琴赶紧从包里翻出钱包,找了半天才找到一张国际信用卡。店员接过卡,熟练地插进刷卡机,几秒钟就完成了支付。
“这...这怎么还用这么老土的方式?”我小声对张美琴说。
出了机场,我们叫了一辆出租车。司机是个五十多岁的德国大叔,车开得很稳。到了目的地,我习惯性地掏出手机:“师傅,能扫码支付吗?”
司机转过头,友好地笑了笑,但明显听不懂我在说什么。他指了指计价器,然后做了个数钱的手势:“Cash,please。”
“天哪,连出租车都要现金?”张美琴急了,“咱们身上欧元不多啊。”
我翻遍了所有的口袋和行李,才凑出了车费。司机接过钱,认真地数了一遍,然后找零,整个过程让我觉得特别别扭。
“德国这是怎么了?这么发达的国家,支付方式怎么这么原始?”我对张美琴抱怨道。
小雨在学校门口接我们,看到我们一脸困惑的表情,忍不住笑了:“怎么样?是不是和想象的不一样?”
“小雨,你们德国这边是不是网络不太好?怎么都不用手机支付啊?”张美琴问。
小雨摇摇头:“妈,不是网络问题。德国人就是习惯用现金和银行卡,他们觉得这样更安全。”
“更安全?”我不理解,“手机支付多方便啊,还有密码保护,怎么会不安全?”
“德国人特别重视隐私,他们不希望自己的消费数据被互联网公司收集。”小雨耐心地解释,“而且他们的银行卡系统非常完善,用起来也很方便。”
我还是不太能接受这个解释。在我看来,拒绝手机支付就是拒绝进步,特别是对于德国这样的发达国家来说,这种保守让人难以理解。
接下来的几天,我们住在小雨学校附近的一家民宿里,开始体验德国的日常生活。每一次出门,我都要面对同样的问题——带钱包。
这个习惯对我来说太痛苦了。在北京的时候,我已经两年多没有随身带钱包的习惯了。现在突然要每天检查钱包里有没有足够的现金,简直让我抓狂。
“这日子没法过了。”第三天晚上,我对张美琴发牢骚,“去超市买个东西还要排队找零钱,太浪费时间了。”
张美琴也很不适应:“就是啊,今天我买菜忘记带钱包,还要跑回家取,多麻烦。要是在北京,手机扫一下就完事了。”
最让我无法理解的是德国人对手机支付的态度。一次在餐厅吃饭,我试图向服务员演示支付宝的使用方法,希望他们能接受这种支付方式。
“你看,这样扫一下就行了,多方便。”我举着手机给服务员看。
服务员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英语说得不错。他仔细看了看我的手机界面,然后摇摇头:“Thank you,but we prefer traditional payment methods。”
“为什么?”我追问,“这样不是更方便吗?”
年轻人想了想,说:“We think it's safer to keep our financial information private。”
“私人信息?”我更困惑了,“支付宝很安全的,有密码保护。”
“Maybe,”年轻人礼貌地笑了笑,“but we are used to our way。”
02
那天晚上,我躺在床上想了很久。德国人的这种坚持让我感到困惑,甚至有些愤怒。在我看来,他们就是在固执地拒绝进步。
转机出现在我们抵达柏林的第五天。那天中午,我们在一家中餐厅吃饭,遇到了餐厅老板陈叔。
陈叔今年65岁,在德国生活了30多年。他听到我们在抱怨德国的支付方式,笑着走过来聊天。
“你们是刚从国内来的吧?”陈叔操着一口标准的北京话,“我猜你们肯定在为支付的事儿发愁。”
“陈叔,您说德国这边怎么这么落后啊?连手机支付都不用。”我忍不住抱怨。
陈叔哈哈大笑:“落后?你们这是拿自己的标准衡量别人啊。”
“怎么能说是我们的标准呢?”张美琴不服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