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也没想到,一家乌克兰的军事自媒体却突然把矛头指向了远在七千多公里外的中国深圳。
他们不仅公开在社交平台“点名”一家无人机工厂为所谓的“合法军事目标”。
更离谱的是,他们还附上卫星图、精确坐标,暗示一旦“发生爆炸”就会“令人惋惜”。
然而,这番叫嚣不仅没能赢得预期的声援,反而招来全球网友的群嘲,最后不得不尴尬删帖。
这场看似荒唐的闹剧背后,究竟折射出乌克兰国内怎样的政治生态与舆论环境?
乌媒威胁轰炸中国工厂,结果被反噬
事情的起因源于8月31日,乌克兰知名军事地图类自媒体《Ukraine Battle Map》在X平台(推特)上发了一条极具挑衅的帖子。
他直接点名深圳某无人机制造厂,声称该工厂“为俄罗斯提供军事援助”,并将其定义为“可以被打击的目标”。
更夸张的是,这条帖文不仅配了高清卫星图,还标出了精确的经纬度坐标,言辞隐晦却意味不善——仿佛只等谁去按下发射按钮。
在乌国内,这家账号在军事爱好者圈子里小有影响力,但它并不是官方媒体,这使得它能够说出一些官方暂时不会公开的狠话。
然而,一旦这种极端言论被抛到国际舆论场,就立刻显露出其不自量力的一面。
网友们并没有像帖主预想的那样拍手叫好,反而密集地送上了冷嘲热讽。
面对如潮的反击声,这家乌媒账号很快“破防”,火速删除了帖子,但为时已晚——截图早已在全球社交媒体上疯传。
这一幕,不仅让它在国际上彻底丢了人,还反过来削弱了乌克兰在信息战中的信誉。
要知道,俄乌冲突以来,乌克兰一直尝试通过社交媒体争取国际同情与援助。
然而,当它的媒体跳出来威胁一个与战场相距数千公里、且从未直接参战的国家时,其道义立场便难免遭到质疑。
更尴尬的是,这一回旋镖式的舆论风暴,让许多人第一次认真去查证中国在这场冲突中的角色……
乌媒指控缺乏事实依据
事实上,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关于中国是否向俄提供军事支持的传言便时常出现。
但冷静梳理就会发现,这些指控多是基于二手渠道的零碎材料拼凑,没有得到任何确凿的官方证据。
中国政府的立场相当清晰——不会向冲突双方出口武器类物资,并且会对可能被用于军事的民用产品实施严格的出口管理。
早在2023年7月,中国商务部与海关总署就联合发布了针对高性能无人机及其关键部件的出口管制措施,明确规定部分具备侦察、打击功能的产品禁止出口至冲突地区。
此举本质上切断了俄乌双方通过正规贸易渠道获取这些无人机的可能性,这不仅是为了维护中立立场,也体现了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对国际冲突风险的警惕。
在随后的时间里,中国甚至进一步强化了监管范围,将包括高端红外成像、激光测距仪、精密惯性导航等关键技术纳入出口控制目录。
这样的政策意味着,即便是一些外观看似普通的航拍无人机,如果具备潜在军事用途,也无法轻易出口至敏感地区。
换言之,乌媒所谓“深圳工厂援助俄军”的说法,从政策面就已经站不住脚。
而且在俄乌战场上,无论是俄罗斯还是乌克兰所使用的许多民用无人机,更多是通过第三方转口贸易、跨境网购等非官方渠道流入的。
只要全球民用无人机市场存在,冲突中的各方都可能买到这些商品。
单凭某个零部件或型号就断定背后是官方援助,显然是将商业流通的复杂现实简单化,甚至是故意曲解。
乌克兰自己也依赖中国零部件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乌媒在攻击中国之前,似乎忘了乌克兰军队自身就一直依赖来自中国的无人机和相关零部件。
过去几年,乌克兰前线部队大量使用大疆等中国品牌的民用无人机进行战场侦察、炮火修正和投掷轻型弹药。
虽然这些无人机往往是通过欧美经销商转手购入,但核心零部件的制造地依然在中国。
这种依赖甚至深到不可或缺的地步。乌军在一些战斗汇报中公开承认,中国民用无人机的性价比和易用性是他们在短时间内扩大侦察能力的关键。
而俄罗斯同样在利用类似的供应链,从世界各地采购含有中国部件的无人机来执行任务。
有趣的是,就在乌媒散布“深圳工厂援俄”的说法前不久,乌方曾展示过在俄军无人机里找到的中国产摄像头,并由此暗示中国有系统性援助俄罗斯。
但这一逻辑站不住脚,因为同一型号的摄像头在乌克兰自己的无人机里也能找到。
它们之所以出现在双方的装备上,是因为这些零部件本就是全球消费电子市场的常见商品。
用这样的证据去证明某国官方介入,不仅缺乏逻辑,更是一种选择性忽视事实的舆论炒作。
其实,把民用贸易与军事援助混为一谈,是一些乌媒近年来的操作模式——其核心目的并非真的要在国际法律意义上指控中国,而是服务于国内政治。
战争持续多年,乌克兰经济与社会都承受着巨大压力,尤其是在失业率、通货膨胀和政府信任度下降的背景下,渲染外部“敌人”成为转移内部矛盾、争取国际援助的便利手段。
所以,这次威胁轰炸中国无人机工厂的闹剧,其实更多是一场信息战试探——既想抹黑中国国际形象,又想在社交平台制造话题。
只是没想到,西方舆论圈并不买账,全球网友甚至毫不留情地“反讽输出”,才逼得发帖方狼狈删帖。
结语
中国产的民用无人机零部件已渗透全球市场,任何国家都可能通过商业途径买到,无论是乌克兰还是俄罗斯。
威胁去打击一个守法经营、数千公里外的民用工厂,不仅无法改变战场上的局势,还可能适得其反——不仅失去中国的道义支持,更有可能引发更严厉的反制。
这场闹剧的教训是,当舆论战脱离事实,最终砸伤的往往是自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