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80年前新闻媒体中的“抗战胜利日”

0
分享至

1945年9月2日,在密苏里号战舰上,在包括中国在内的9个受降国代表注视下,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之后的9月3日,被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从80年前报纸的新闻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到当年人们庆祝胜利的热烈景象,以及对和平与幸福生活的期待。

《解放日报》:庆祝抗战最后胜利

1941年5月16日创刊于延安的《解放日报》,系中共中央机关报,由原来的《新中华报》与《今日要闻》合并后改版印行。1945年9月3日,《解放日报》在一版头条位置以《抗日战争胜利结束,日寇签字投降》为题作报道,并发布了降书正式原文。

当时,为庆祝抗战胜利,陕甘宁边区政府决定放假3天。9月4日的《解放日报》报道称,9月3日下午,西北局召开“延安各界庆祝抗战胜利大会”的筹备会议。

9月5日,《解放日报》发表了社论《庆祝抗战最后胜利》。社论说:“在敌后战场上,中国共产党放手发动群众,进行人民战争,抗击了半数以上的敌军及百分之九十五的伪军,壮大了人民军队的力量,收复了广大的国土,建立了十九个解放区,收复二百余个县城。敌后解放区是坚持抗战,坚持团结,坚持进步的模范,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决定因素之一。”社论还针对当前仍面临的破坏民主、挑拨内战的危险指出,“全国各党派和同胞们必须高度警惕,并予以有力的回击”。

9月5日,延安各界2万人集会,庆祝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9月6日,《解放日报》一版头条报道了这一盛会:“鲁艺、联政、文协、完小等秧歌队喧闹的锣鼓声音,随着欢呼的人群,此起彼伏,拥进会场。会场四周的木牌上张贴着各种颜色的标语,每个人的脸上,都流露着经过八年苦斗所换取的欣愉。从广场上、从两旁的山壁上,传出了一阵一阵高昂的口号声。”大会上,朱德总司令发表演说,指出胜利的获得,是与陕甘宁边区军民的大力支援、八路军和新四军的浴血奋战,以及全中国人民的努力分不开的,并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坚持和平、民主、团结,建设新中国。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以及延安大学校长吴玉章、老教育家黄齐生、晋绥边区参议会副议长刘少白和边区劳动英雄吴满有也先后发言。大家表达了对人民军队无比信赖的心情和争取中国走上和平建设光明道路的强烈愿望。庆祝大会气氛热烈,欢呼声震荡山谷、响彻云霄。

《解放日报》9月7日刊发的文章《胜利的节日——在“九·五”大会场上》,将庆祝大会描写得更加生动形象:“混合着这震动山谷的歌声和口号声,远处传来了飞机的隆隆响声,一架涂着国徽的飞机从山背后出现,渐渐飞低,带着呼啸,从广场上空掠过;突然,有如一片片彩色的云,传单从机尾上吐出,又在空中散开;红色、黄色、绿色的传单在天空飘飞着,又缓慢地向人群落下来;人们欢呼着,伸开手臂,追逐着、接取这从天降下的号召。”入夜后,延安民众还举行了火炬游行,民众剧团在大众剧院公演剧目,各地、各机关举行多种形式的晚会,庆祝抗日战争胜利。

9月5日,《解放日报》文艺副刊发表了飞涛的诗作《为和平而歌》:“啊,和平的阳光!/这样的鲜明,温暖,/开始照耀着五千年的/东方的古国。”

《新华日报》:走向和平的新中国

《新华日报》于1938年1月11日在武汉创刊,同年10月武汉沦陷后,迁往重庆继续出版发行,是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唯一公开出版的报纸。1945年9月3日,《新华日报》在二版(当时国统区报纸习惯一版为广告)显著位置刊发了消息,标题十分醒目:《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日本昨日签定降书,日皇发表诏书率领全国投降》。版面正中位置发表了毛泽东的题词:“庆祝抗日胜利,中华民族解放万岁”。这是当时正在重庆参加国共和谈的毛泽东闻听胜利的喜讯后,难掩兴奋之情,挥毫题写的。

《新华日报》在关于日本投降的报道中,一方面强调中国人民经过长期艰苦抗战终于取得胜利,突出胜利的喜悦与胜利来之不易;另一方面表达了对和平的期待,呼吁建立和平、民主、团结的新中国,让饱受战争苦难的人民能在和平环境中重建家园、恢复生产、追求幸福生活。同时对国际形势进行一定分析,表明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因抗战胜利而有所提升,以及中国对维护世界和平应尽的责任等。

9月3日的《新华日报》还发表社论《庆祝胜利》,首提十四年抗战:“中国的战争不但进行了六年,也不但进行了八年,实在是进行了整整十四年。这个十四年里,中国的历史曾经充满各种曲折,但是基本的指导方向却是指向着胜利的。”在一片狂欢的庆祝声中,《新华日报》也以冷静和定力,看到在建立新中国的道路上潜藏的危机和障碍。社论指出:“在中国人民进入和平建设新时期的门槛上,还存在各种严重的困难、障碍和危机。中国人民今天在庆祝胜利的同时,正在以用于抗战中的同样决心和努力,来克服这些阻力。中国人民相信,中国的人民,中国的一切有远见的领袖,各友邦的人民与一切有远见的领袖,也将以共同的努力使中国为和平的斗争得到与抗日战争同样可庆祝的胜利。”9月4日至6日,《新华日报》又连续发表了三篇社论:《走向和平的新中国》《不能忘记他们》《彻底肃清汉奸》。

9月3日的《新华日报》第四版是“抗战胜利万岁”专版,其中有鲁藜的诗作《黎明的信号》,表达了诗人对胜利的喜悦和对未来的憧憬:“让我们紧紧拥抱/让我们热烈的相爱/让我们生命溶结在一起/让我们举起这生命的火把/更高地举起这血的火把/更高哟/更高哟/向天上,向天上/把红色的太阳点燃起来。”

9月4日,《新华日报》报道了重庆人民热烈庆祝抗战胜利的情景。报道中提到:“昨晨市民纷纷走出街头,到晨九时,市民几已万人空巷,街上拥挤不堪,马路上临时途为之塞。”上午九时,警报长鸣,全市响声齐作,礼炮声也阵阵传来。各商店都停市休假一日。市民住户门前都贴有“庆祝同盟胜利,庆祝抗战胜利”等标语。男女幼童多新装过市,参加成人行列庆祝……会场上空系一活动地球,上书“世界和平”等字样,市民都仰首翘望……

同日,《新华日报》“新华副刊”发表了严辰的诗《八年》:“八年——/这是一段漫长的漫长的时间!/它每一分钟都用血来涂写,/每一秒钟都留下了悲壮的烙印。/呵,这些可歌可泣的日子,/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也永远不应该忘记!”

9月6日,《新华日报》发表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为庆祝胜利告国人书》,其中郑重指出:“首先得彻底地消灭日本法西斯的武装机构和它的社会基础,得认真地改造混乱而贫困的中国的现实状况,而这就非得依靠全国人民的力量和信心,非得是一个体现着团结、民主、和平三大目标的国家不能够完成。只有是这样的国家,人民的痛苦和牺牲才不是白费,人民的愿望和要求才不会落空。只有是这样的国家,才能够不愧对伟大的盟邦的帮助,才能够和盟邦互通有无,彼此都能得到幸福和繁荣。只有是这样的国家,才能够创造子孙万世的幸福大业和巩固世界的永久和平。”这些内容,不仅在当时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士气,在今天读来,仍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稿件来源:中国文化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中国文化传媒网 incentive-icons
中国文化传媒网
中国文化传媒网紧紧围绕文化和旅游领域热点,立足文旅行业,面向社会文化,为用户提供全面及时的文旅资讯。
379文章数 1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