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全球军事装备的大舞台上,高超音速武器无疑是最耀眼的“明星”。而中国在这一领域的卓越成就,更是让世界为之瞩目。近来,有不少朋友提出疑问:为何中国会同时亮相三款采用同款一级火箭发动机的高超音速反舰弹呢?
这三款导弹的特点是采用了同一口径的一级火箭发动机,弹体尺寸适中,都可以装入水面舰的大口径垂发系统,也可以装入093B核潜艇的垂发系统。三款导弹分别是采用乘波体战斗部的鹰击-17,运用超燃冲压发动机的鹰击-19,以及配备双椎体战斗部的鹰击-20 。要知道,同时配备三种高超弹,难道不会造成资源浪费和后勤保障的压力吗?再者,既然已有乘波体高超弹,为何还要研发相对“落后”的双椎体高超弹呢?其实,这背后蕴含着极为精妙的战略考量,接下来就为大家详细剖析。
先看鹰击-17导弹,采用的乘波体滑翔战斗部设计堪称一绝。以高超音速在大气层边缘飞行,就像在水面上连续“打水漂”一般,利用独特的气动布局,实现了极大的升阻比。这一特性使得鹰击-17 飞行速度极快,能够以超过10马赫的速度接近目标,而且飞行距离也相当可观,大大拓展了打击范围。
然而,人无完人,弹亦如此。鹰击-17导弹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由于其飞行速度过快、飞行环境复杂,扁平狭长的乘波体结构,导致导引头的设计面临诸多难题,难以远距离精准锁定目标。同时,较小的战斗部威力在面对一些大型、防护严密的战舰时,可能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在末端机动性方面,乘波体也稍有欠缺,在应对敌方灵活多变的防御措施时,灵活性不足。
再瞧瞧鹰击-20导弹,这款配备双椎体战斗部的导弹,其优缺点与鹰击-17恰好形成鲜明的互补。双椎体战斗部赋予了鹰击-20 强大的末端机动性,在这方面,它远超鹰击-17。其独特的双椎体设计,在飞行过程中能够巧妙地利用激波,实现大幅度的机动变轨,令敌方的防御系统防不胜防。而且,双椎体结构为安置更大尺寸的导引头和战斗部提供了可能。这意味着鹰击-20不仅能够更精准地锁定目标,还具备更强的打击威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