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年自媒体雄起,40岁阿姨拍日常试着发布儿女说瞎折腾,结局爽了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声明:本文根据真实社会现象改编,人物和细节经过艺术加工处理。

"妈,你能不能别拿着手机到处拍了?邻居都在笑话咱家!"

"就是啊,一把年纪了还学人家小年轻玩什么短视频,丢死人了!"

李秀娟握着手机的手微微颤抖,看着面前两个成年儿女愤怒的脸。客厅里的气氛压抑得让人窒息。

"我只是想记录一下生活......"她的声音越来越小。

"记录什么?咱家有什么好记录的?"儿子的话像刀子一样扎过来。



01

2022年3月,春风刚刚吹绿了梧桐叶。

李秀娟站在厨房里,看着水池边那堆待洗的碗筷发呆。40岁的她,脸上已经有了岁月的痕迹,但眼神里还保留着一丝不甘心的光芒。

丈夫张建国在外地工作,一年回家不到三次。儿子张磊27岁了还在家啃老,每天除了打游戏就是睡觉。女儿张丽25岁,大学毕业后也没找到合适工作,整天在家刷手机。

这就是李秀娟的生活。

买菜、做饭、洗衣、打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有时候她会想,自己的人生就这样了吗?就这样一直到老吗?

那天下午,张磊和张丽都出去了。李秀娟一个人坐在沙发上刷抖音,突然看到一个视频让她停下了手指。

视频里是一个看起来和她年纪相仿的女人,正在分享如何做蒜蓉粉丝蒸扇贝。女人动作娴熟,讲解清晰,镜头前自信满满。

李秀娟点开她的主页,粉丝数显示:98.7万。

"这么多人关注?"李秀娟喃喃自语。

她继续往下翻,发现这个女人叫"巧手王姐",每条视频的点赞量都在几万以上。评论区里全是夸奖:

"王姐手艺真好!"

"学会了,今晚就做给孩子吃。"

"王姐你太棒了,比酒店做得还香。"

李秀娟心里突然涌起一种说不清的感觉。她做了二十多年的菜,手艺一点也不比这个王姐差。为什么人家能有这么多人喜欢,而她却只能在这个小厨房里默默无闻?

"要不,我也试试?"

这个想法一冒出来,连她自己都吓了一跳。一个40岁的家庭主妇,能做什么网红?

但这颗种子一旦种下,就开始在她心里疯狂生长。

当天晚上,张磊和张丽回来吃饭。李秀娟做了他们最爱吃的红烧排骨。

"妈,这排骨做得不错。"张丽夹了一块,随口说道。

"是吗?"李秀娟眼睛一亮,"你觉得我的手艺怎么样?"

"还行吧,反正比外面快餐强。"张磊头也不抬,一边吃饭一边看手机。

"我是说,你们觉得我的手艺能不能......"李秀娟犹豫了一下,"能不能教教别人?"

张磊终于抬起头,奇怪地看着她:"妈,你想干什么?不会是想开餐厅吧?咱家哪有那个钱。"

"不是,我是说,网上那种教做菜的......"

"网红?"张丽瞪大了眼睛,"妈,你在开什么玩笑?"

张磊也笑了:"妈,你知道做网红需要什么吗?需要颜值,需要才艺,需要会说话。你一个40岁的中年妇女,能做什么网红?"

李秀娟的脸瞬间红了。她低下头,默默地吃着碗里的米饭。

"别想那些乱七八糟的,老老实实在家带孙子就行了。"张丽说,"等我结婚生孩子,还指望你帮忙呢。"

那天晚上,李秀娟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睡。窗外的月光洒在她脸上,她的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

也许儿女们说得对,她一个40岁的家庭主妇,确实不适合做什么网红。

但是,就这样放弃吗?

第二天是周六,张磊和张丽都睡懒觉。李秀娟早早起床,偷偷拿出手机,下载了抖音APP。

注册的时候,她犹豫了很久。用什么名字呢?

最后,她输入了"秀娟家的小厨房"。

头像用了一张自己做菜时的背影照片,看不清脸,但能看出是个认真做菜的女人。

简介她写道:"用心做好每一道家常菜,让生活多一份温暖。"

接下来就是拍视频了。

李秀娟选择了自己最拿手的红烧肉。她把手机支在灶台对面,按下录制键,开始做菜。

但是,她很快发现,拍视频比想象中难多了。

首先是手抖。平时做菜时稳如泰山的手,一对着镜头就开始颤抖。切肉的时候差点切到手指。

然后是紧张。平时做菜时可以哼着小曲,现在连话都说不利索。

"先把...先把肉切成...切成块..."她结结巴巴地解说着。

最要命的是角度。手机放得太高,只能拍到她的头顶。放得太低,又看不清操作过程。

拍了删,删了拍,一道简单的红烧肉,她竟然拍了整整两个小时。

最后的成品视频只有1分30秒,画面模糊,声音不清,剪辑粗糙。李秀娟自己看了都觉得不满意。

但她还是咬咬牙,点击了发布。

发布成功后,她就像做了贼一样,赶紧删除了手机里的拍摄痕迹。



中午吃饭的时候,她心不在焉,总是偷偷看手机。

"妈,你在看什么呢?"张丽发现了她的异常。

"没什么,就是看看新闻。"李秀娟赶紧收起手机。

下午,趁着儿女们出门,李秀娟迫不及待地打开抖音,查看自己的视频数据。

播放量:3。

点赞:0。

评论:0。

转发:0。

李秀娟的心瞬间凉了半截。她知道不会有太好的效果,但也没想到会这么惨。

3个播放量,说不定还有一个是她自己的。

她点开视频再次观看,画质确实很差,声音也小得可怜。跟那些专业的美食博主比起来,简直是天壤之别。

也许,儿女们说得对。她确实不适合做这种事情。

但就在她准备放弃的时候,手机突然响了一声。

是一个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阿姨,你的红烧肉看起来很香,能分享一下具体调料比例吗?"

李秀娟愣住了。

有人看到了她的视频?还觉得不错?

她赶紧回复:"谢谢你的关注。生抽两勺,老抽半勺,料酒一勺,冰糖五六颗就行了。"

很快,那个人又回复了:"谢谢阿姨!我晚上就试试。"

就这么简单的几句话,却让李秀娟心中燃起了一团火。

也许,她真的可以帮助别人。也许,她的手艺真的有价值。

当天晚上,她又偷偷拍了一个蒜蓉白菜的视频。

这次她学聪明了,找了个光线更好的角度,说话也更加自然了一些。

第二天早上起来一看,播放量:37。

虽然还是很少,但比昨天好了十倍!

更让她惊喜的是,有人留言了:

"阿姨做菜真仔细,学到了!"

"这个白菜看起来就很香。"

"期待阿姨更多的视频。"

李秀娟看着这些留言,眼眶有点湿润。

多少年了,除了家人,还有谁这样夸奖过她?

她突然意识到,自己可能找到了人生的另一种可能。

接下来的几天,李秀娟开始认真研究其他美食博主的视频。她发现,成功的视频都有几个共同点:画质清晰、解说清楚、步骤详细、成品诱人。

她开始改进自己的拍摄技巧。买了个手机支架,学会了调节光线,练习说话的节奏和语调。

每天趁着儿女不在家,她就在厨房里对着手机练习。



"大家好,我是秀娟。今天教大家做一道家常菜......"

一开始她总是忘词,说话也不自然。但练习多了,慢慢找到了感觉。

一周后,她发布了第五个视频:酸辣土豆丝。

这次的视频质量明显提升了,画面清晰,解说流畅,步骤详细。

播放量很快突破了一百。

更重要的是,粉丝数从个位数增长到了47个。

李秀娟激动得一晚上没睡好。47个人关注她!47个人想看她做菜!

但她不敢告诉任何人,包括自己的家人。

因为她知道,一旦被发现,等待她的将是铺天盖地的嘲笑和指责。

所以她必须小心翼翼,像做地下工作一样。

每次拍视频前,她都要确认儿女不在家。拍完后,立刻清理现场,删除手机里的拍摄记录。

有时候儿女突然回来,她就像做贼一样赶紧收起手机,装作什么都没发生。

但她心里其实很兴奋。因为她发现,自己真的可以通过互联网,把自己的手艺分享给更多的人。

那些陌生人的认可,让她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第三周,她的一个糖醋排骨视频突然火了,播放量超过了一千,点赞也有几十个。

评论区里,网友们纷纷夸奖:

"阿姨手艺真棒!"

"这个颜色看起来就很诱人。"

"按照阿姨的方法做了,家人都说好吃。"

"关注了,期待更多作品!"

李秀娟看着这些留言,心情激动得无法形容。

她终于明白,自己不是在瞎折腾,而是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她的手艺,她的经验,可以帮助那些不会做菜的年轻人,可以让更多家庭的餐桌更加丰富。

这种被需要的感觉,是她在家庭主妇生涯中从未体验过的。

但随之而来的,是更大的压力。

因为她必须不断产出新的内容,但又不能被家人发现。

每天的时间安排变得极其紧张。早上送儿女出门后,她要赶紧准备食材,拍摄视频。中午他们回来吃饭前,她要把一切收拾干净。下午继续创作,晚上趁着他们看电视时偷偷剪辑上传。

有时候为了拍一个完美的镜头,她要重复做好几遍同一道菜。

家里的垃圾桶经常装满被她拍废了的食物,她只能半夜偷偷倒掉。

更困难的是,她要学会用手机剪辑软件。

40岁的年纪,对这些新技术并不熟悉。但为了做出更好的视频,她硬着头皮学。

每天晚上,等儿女们都睡了,她就躲在被子里,对着手机屏幕学习剪辑技巧。

从最简单的裁剪拼接,到添加字幕音乐,再到调色滤镜,她一点一点摸索着。

经常搞到深夜两三点,第二天还要早起给全家做早餐。



但她乐在其中。因为每一个新学会的技能,都能让她的视频变得更好。

一个月后,她的粉丝数突破了500。

李秀娟激动得想要跳起来,但她只能在心里默默庆祝。

因为这个秘密,她一个人都不能说。

有时候看到儿女们无所事事地刷手机,她真想告诉他们:妈妈也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妈妈也有自己的追求和梦想。

但她不敢。

她知道,一旦说出来,等待她的将是什么。

那天晚上,张丽突然问她:"妈,你最近是不是有什么事瞒着我们?"

李秀娟心里一紧:"没有啊,能有什么事?"

"我总觉得你最近有点不一样,好像...好像更有精神了。"

张磊也附和道:"对,我也发现了。妈你最近心情挺好的,是不是有什么喜事?"

李秀娟强作镇定:"没有什么喜事,就是春天到了,心情好一点。"

"是吗?"张丽狐疑地看着她。

那一刻,李秀娟真想告诉女儿,她确实很开心,因为她找到了人生的新意义。

但她只能把这份喜悦深深埋在心里。

02

转眼到了4月底,李秀娟的抖音账号已经有了1200个粉丝。

这个数字对很多网红来说微不足道,但对她来说,每一个关注都珍贵无比。

那天下午,她正在拍摄麻婆豆腐的制作过程。刚把豆腐切好,突然听到门外有脚步声。

是张丽回来了!

李秀娟慌了,赶紧关掉手机,把支架塞进柜子里。

"妈,我回来拿个东西。"张丽推门进来。

"哦,你拿吧。"李秀娟装作若无其事地洗着豆腐。

张丽拿完东西正要走,突然停下脚步:"妈,你刚才在干什么?"

"做菜啊。"

"做菜用得着这么多灯吗?"张丽指着厨房里开着的所有灯。

李秀娟这才意识到,为了拍摄效果,她把厨房所有的灯都开了,看起来确实有些异常。

"我...我觉得光线不够好,切菜看不清楚。"她结结巴巴地解释。

张丽疑惑地看了她一眼,没再说什么就走了。



但从那以后,李秀娟明显感觉到儿女们开始注意她的行为。

她不得不变得更加小心。

拍视频时,她只开必要的灯光。听到门外有动静,立刻停止录制。有时候一个视频要分好几次才能拍完。

这种提心吊胆的状态让她精神高度紧张,但也让她更加珍惜这份小小的自由。

5月初,她的一个家常豆腐视频突然爆火,播放量超过了2万,点赞近千。

那天晚上,李秀娟躲在被子里看着不断增长的数据,激动得浑身颤抖。

2万个人看过她做菜!近千个人给她点赞!

评论区里全是夸奖和感谢:

"阿姨太厉害了,这个豆腐嫩得像婴儿皮肤一样!"

"学会了,明天就做给老公吃。"

"阿姨能不能多分享一些家常菜?我是新手妈妈,正愁不知道给孩子做什么辅食呢。"

"关注阿姨很久了,每次都能学到东西。"

看到这些留言,李秀娟眼眶湿润了。

原来,自己真的可以帮助这么多人。

原来,自己的价值不只是洗衣做饭带孩子。

原来,40岁的她,还可以有新的开始。

但第二天早上,现实又把她拉了回来。

"妈,昨天那个豆腐是怎么做的?挺嫩的。"张磊吃早餐时随口说道。

李秀娟心里一惊。昨天拍完视频后,她习惯性地把豆腐做了出来当晚餐。没想到儿子注意到了。

"就是普通做法,没什么特别的。"她尽量平静地回答。

"普通做法?那以前怎么没做这么嫩过?"张丽也加入了讨论。

李秀娟额头冒汗:"可能是...可能是这次豆腐比较新鲜。"

张磊和张丽对视了一眼,没再说什么。

但李秀娟知道,她们已经开始怀疑了。

接下来的几天,她明显感觉到儿女们在观察自己。

她更加小心翼翼,几乎不敢在白天拍摄了。只能趁着深夜,在厨房里偷偷录制一些简单的制作过程。

但这样的限制严重影响了视频质量。夜晚光线不好,做菜的声音又怕吵醒家人,她只能压着嗓子小声解说。

粉丝们开始留言:

"阿姨最近的视频怎么这么暗?"

"感觉阿姨说话有点不自然,是生病了吗?"

"阿姨,你的状态不如以前了。"

看到这些留言,李秀娟心里很难受。

她想要做得更好,但现实条件不允许。

她想要告诉粉丝们真相,但又害怕失去这个唯一的精神寄托。

就在她进退两难的时候,一件事情彻底改变了局面。

那是5月中旬的一个周末,张建国难得回家了。

全家人围坐在餐桌前吃饭,气氛难得融洽。



"妈的手艺越来越好了。"张建国夸奖道,"这个鱼香肉丝做得真不错。"

李秀娟心里美滋滋的。这道鱼香肉丝她在视频里做过好几次,技巧确实越来越熟练。

"爸,你是不知道,妈最近做菜确实有进步。"张丽说,"而且花样也多了,经常做一些以前没做过的菜。"

张建国有些好奇:"是吗?跟谁学的?"

"我也想知道呢。"张磊接话道,"妈最近确实有点不一样,好像在学什么新东西。"

三双眼睛同时看向李秀娟。

她的心跳开始加速。

"没有...没有学什么,就是平时看电视时注意一下。"她支支吾吾地说。

"看电视?"张建国笑了,"电视上的菜谱能学会?"

"就是...就是美食节目..."

"妈,你骗人。"张丽突然说道,"你最近根本不看电视,每天都抱着手机。而且经常偷偷摸摸的,好像在做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

李秀娟的脸瞬间红了。

"我没有..."

"有!"张磊也说话了,"妈,你以为我们看不出来吗?你最近经常关着厨房门做菜,还开着所有的灯。有时候我们回来,你就像做贼一样赶紧收拾东西。"

张建国皱起眉头:"到底怎么回事?"

三个人都盯着李秀娟,等她给出解释。

李秀娟的手在桌子下面紧紧握着,指甲都掐进了肉里。

她知道,瞒不下去了。

"我...我在网上发视频。"她小声说道。

"什么?"三个人异口同声。

"我在抖音上发做菜的视频。"李秀娟鼓起勇气,大声说了出来。

客厅里瞬间安静下来。

几秒钟后,张磊第一个反应过来:"妈,你疯了?"

"40岁的人了还想当网红?"张丽也开始嘲讽,"你知道现在的网红都是什么样的吗?年轻漂亮,能歌善舞。你一个中年妇女,能吸引谁?"

张建国的脸色也不好看:"胡闹!像话吗?我们家还要不要脸面了?"

李秀娟想要解释:"我没想当什么网红,我只是想分享一下做菜的经验......"

"分享?"张磊冷笑,"妈,你清醒点好不好?网上教做菜的博主多了去了,人家都是专业的。你一个家庭主妇,凭什么跟人家比?"

"就是啊。"张丽附和道,"妈,你看看现在的网红,哪个不是年轻貌美?你都40了,还想在网上出风头?不嫌丢人吗?"

张建国更是直接:"马上停止这种无聊的行为!我们家不需要这种哗众取宠的东西。"

李秀娟的眼泪开始在眼眶里打转。

"可是...可是有人喜欢看我的视频..."她弱弱地为自己辩护。

"喜欢?"张磊拿出手机,"妈,你的账号叫什么?我去看看有多少人喜欢。"

李秀娟不敢说。



"不说是吧?那我自己找。"张磊开始在抖音上搜索。

几分钟后,他找到了"秀娟家的小厨房"。

"就这个吧?1200个粉丝?"张磊把手机屏幕展示给大家看,"妈,你看看人家那些美食博主,哪个不是几十万上百万粉丝?你这1200个粉丝有什么好骄傲的?"

他随手点开一个视频,是李秀娟前几天拍的红烧排骨。

视频里的李秀娟小心翼翼地解说着,生怕被家人听到,声音压得很小。

"你看看这质量。"张磊毫不客气地批评,"画质模糊,声音小得可怜,说话还结结巴巴的。妈,你觉得这样的视频会有人爱看?"

张丽也凑过来看:"确实很业余。妈,你看看人家专业博主的视频,再看看你的,差距有多大你不知道吗?"

李秀娟看着屏幕上自己笨拙的样子,心里涌起巨大的羞愧感。

也许,儿女们说得对。

也许,她确实在做无用功。

也许,她确实不适合这件事。

"好了,不要再搞这些无聊的东西了。"张建国下了最后通牒,"老老实实在家做好一个母亲和妻子的本分就行了。"

"就是,妈,你都这个年纪了,还追求什么虚幻的东西?"张丽说,"踏踏实实过日子不好吗?"

张磊也补了一刀:"妈,网红不是你这个年纪的人该想的。你还是专心给我们做饭洗衣服吧,这个才是你的专业。"

那天晚上,李秀娟一个人坐在阳台上,看着手机里的抖音账号。

1200个粉丝,对儿女们来说微不足道,但对她来说,这是两个月来努力的全部成果。

那些留言和私信,是真实存在的认可和感谢。

那些网友,是真心喜欢她分享的内容。

为什么在家人眼里,这一切都变成了笑话?

她想要删除账号,结束这场闹剧。

但手指停在删除键上,怎么也按不下去。

因为她想起了那些留言:

"阿姨的视频让我学会了很多菜,谢谢您。"

"作为一个新手妈妈,阿姨的分享对我帮助很大。"

"阿姨做菜很用心,每次看了都想给家人做好吃的。"

这些陌生人的认可,让她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价值感。

难道,这些都不重要吗?

难道,她就应该放弃,继续过那种没有任何个人价值的生活吗?

李秀娟坐在阳台上,一直到深夜。

月光洒在她脸上,映照出她眼中的不甘和迷茫。

03

接下来的一周,李秀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迷茫。

她停止了更新视频,每天机械地重复着做饭、洗衣、打扫的工作。

但她发现,自己已经很难回到从前的状态了。

做菜的时候,她会不自觉地想:这道菜如果拍成视频,应该怎么展示?

洗菜的时候,她会想:网友们问到的那个去农药残留的方法,我还没有分享。

甚至连睡觉前,她都忍不住想要看看手机,看看粉丝们有没有留言。

但她不敢。

因为家人还在监督着她。

张磊和张丽经常突然走进厨房,检查她有没有偷偷拍摄。

张建国虽然回外地工作了,但临走前严厉警告她:"不要再做那些丢人现眼的事情。"

第三天晚上,李秀娟终于忍不住,趁着儿女们睡着后,偷偷打开了抖音。

私信里有99+条未读消息。

她心里一紧,点开看。

"秀娟阿姨,你好久没更新了,是生病了吗?"

"阿姨,很担心你,希望你一切都好。"

"阿姨,我按照你的方法做了糖醋排骨,全家都说好吃,谢谢你!"

"阿姨,你什么时候能继续更新啊?我每天都在等你的视频。"

"阿姨,我是一个刚结婚的小姑娘,不会做菜,你的视频帮助了我很多。希望你不要放弃。"

看着这些留言,李秀娟的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

原来,真的有人在关心她。

原来,真的有人需要她的分享。

原来,她做的事情真的有意义。

她想要回复这些留言,但又怕被家人发现。

纠结了很久,她还是发了一条动态:"谢谢大家的关心,秀娟最近有点忙,过段时间会继续更新的。"

发完这条动态,她立刻关了手机,但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第二天早上,张丽突然问她:"妈,你昨天晚上是不是又看手机了?"

李秀娟心里一跳:"没有啊。"

"没有?那你的黑眼圈是怎么来的?"

李秀娟下意识地摸了摸眼睛。昨晚确实睡得很晚。

"我...我可能睡得不太好。"

张丽狐疑地看着她:"妈,你不会还在想着那个什么抖音吧?"

"没有,真的没有。"

"最好是这样。"张丽警告道,"妈,你要是再搞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我和哥哥就没收你的手机。"

李秀娟心里苦涩。连自己的成年儿女都在威胁她。

她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卑微了?

那天下午,李秀娟去菜市场买菜。

在蔬菜摊前,她听到两个年轻女人在聊天。

"你最近在看那个'巧手王姐'的视频吗?她教的菜真好吃。"

"看了看了,我昨天按照她的方法做了可乐鸡翅,我老公说比餐厅的还香。"

"对吧,我也是跟着她学会了好几道菜。现在我婆婆都夸我手艺好了。"

听到这些话,李秀娟心里五味杂陈。



那个巧手王姐,就是最初启发她的博主。现在人家已经有上百万粉丝了,而她的账号却被迫停止更新。

如果她坚持下去,是不是也能帮助更多的人?

是不是也能像王姐一样,成为大家认可的美食分享者?

但现实却是,她连继续分享的权利都没有。

回到家,李秀娟心情沉重地准备晚餐。

今天她做的是儿女们爱吃的糖醋里脊。

做菜的时候,她不自觉地想:如果拍成视频,我会这样开头——"大家好,今天教大家做一道酸甜可口的糖醋里脊..."

她甚至在心里模拟着解说词,想着怎样才能让观众更容易理解每一个步骤。

但这一切都只能在心里想想。

晚餐时,张磊夸奖道:"妈,这个糖醋里脊做得真好,你是跟谁学的?"

李秀娟苦笑:"没跟谁学,就是自己琢磨的。"

"自己琢磨?"张丽有些惊讶,"妈,你最近做菜确实进步很多。要不是你之前搞那个什么抖音的事情,我还真以为你有天赋呢。"

听到这话,李秀娟心里更加难受。

她确实有天赋,确实在进步。

但这些进步,在家人眼里却成了不务正业的证据。

那天晚上,李秀娟又失眠了。

她躺在床上,想着这两个月来的经历。

从最初的忐忑不安,到后来的渐入佳境,再到现在的被迫停止。

这就像一场梦,一场很美但又很短暂的梦。

也许,儿女们说得对。

也许,她确实应该认清现实,不要再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也许,一个40岁的家庭主妇,就应该安分守己地过日子。

但心里总有一个声音在反抗:为什么不可以?

为什么一个40岁的女人就不能有自己的梦想?

为什么她的价值只能体现在照顾家庭上?

为什么她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为这个世界创造一点点价值?

这些问题在她脑海中反复回响,让她彻夜难眠。

第二天是周末,张磊和张丽都在家。

李秀娟心情沮丧地做着家务,整个人都显得无精打采。

"妈,你今天怎么了?"张丽注意到了她的异常。

"没什么,可能有点累。"

"累什么累?你每天不就是做做饭打扫打扫卫生吗?"张磊毫不在意地说,"哪像我们,每天工作那么辛苦。"

听到这话,李秀娟心里涌起一阵酸楚。

在儿女们眼里,她的劳动是不值一提的。

做饭、洗衣、打扫,这些在他们看来都是理所当然的,不值得感谢,更不值得称赞。

而当她想要通过其他方式证明自己的价值时,却被嘲笑和阻止。

她突然明白了,自己在这个家里的地位。

她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是一个功能性的存在。

她的作用就是服务家庭,照顾家人,除此之外,她不应该有任何个人诉求。

这种认知让她感到深深的绝望。

难道,她这辈子就只能这样了吗?

难道,她永远不能为自己而活吗?

那天下午,李秀娟独自一人坐在阳台上发呆。

邻居家传来孩子们玩耍的笑声,楼下有人在练习广场舞,远处工地上传来机器的轰鸣声。

整个世界都在运转,都在变化,只有她,被困在这个小小的空间里,重复着日复一日的生活。

她想到了那些网友的留言,想到了那些因为她的分享而学会做菜的年轻人,想到了那些感谢她的私信。

那些都是真实的,都是有意义的。

为什么她要因为家人的反对而放弃?

为什么她不能为了那些真正需要她的人而坚持?

就在这时,她的手机响了。

是一个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阿姨,我是你的粉丝小雨。看到你好久没更新了,很担心你。我想告诉你,你的视频真的帮助了我很多。我是一个新手妈妈,之前完全不会做菜,老公经常在外面吃。自从看了你的视频,我学会了很多家常菜,现在老公每天都愿意回家吃饭了。我们的关系也变好了很多。阿姨,你的分享真的很有价值,希望你不要放弃。如果有什么困难,你可以告诉我们,我们都会支持你的。"

看完这条短信,李秀娟的眼泪瞬间涌了出来。

原来,真的有人因为她的分享而改变了生活。

原来,她做的事情真的能够帮助别人。

原来,她的存在真的有意义。

这一刻,她内心的天平开始倾斜。

家人的不理解固然让她痛苦,但那些需要她的陌生人,那些因为她而受益的网友,同样重要。

她为什么要为了少数人的反对,而放弃帮助多数人的机会?

她为什么要让自己的生活只围绕家庭转,而不能为更广阔的世界做一些贡献?

这个想法一旦萌生,就像野草一样疯狂生长。

李秀娟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

40岁,对很多人来说可能是中年危机的开始,但对她来说,也许是新生的开始。

她可以选择继续过那种没有个人价值的生活,也可以选择为自己而战。

那天晚上,李秀娟做了一个决定。

她要继续做下去。

不是为了成为什么网红,不是为了证明什么,而是为了那些真正需要她的人,为了自己内心的声音。

即使家人不理解,即使要承受更多的压力,她也要坚持下去。

因为她相信,每个人都有追求自己价值的权利,包括一个40岁的家庭主妇。

04

李秀娟开始了更加隐秘的"双重生活"。

白天,她是那个乖巧听话的母亲和妻子,按照家人的要求,不再提起抖音的事情。

但夜晚,当全家人都睡下后,她就变成了"秀娟家的小厨房"的主人。

她把拍摄时间改到了凌晨。

每天晚上11点后,她会蹑手蹑脚地走进厨房,关上门,用毛巾堵住门缝,防止光线泄露。

然后架起手机支架,开始她的深夜创作。

为了不发出声音,她把所有能产生噪音的步骤都改了。

切菜时垫上厚厚的砧板垫,炒菜时用最小的火候,洗碗时一滴一滴地放水。

解说的时候,她更是压低声音,几乎只有气音。

有时候为了录一个满意的片段,她要重复十几遍,直到找到既清晰又不会吵醒家人的音量。

这样的创作环境极其艰苦。

光线不足,她只能用手机的闪光灯补光。

空间狭小,很多角度都拍不到。

时间紧张,必须在早上6点前收拾完所有痕迹。

但她咬牙坚持着。

因为每次发布视频后收到的反馈,都让她觉得这一切都值得。



"阿姨终于回来了!好想你啊!"

"阿姨的声音怎么这么小?是不是生病了?"

"不管怎样,能看到阿姨的视频就很开心了。"

看到这些留言,李秀娟心里涌起暖流。

虽然拍摄条件艰苦,但她的技巧在不断进步。

为了在有限的条件下拍出更好的效果,她开始研究各种拍摄技巧。

如何在昏暗的光线下展现食材的色泽?

如何在不能大声说话的情况下做好解说?

如何在狭小的空间里展现完整的操作过程?

每一个问题都需要她去摸索和实践。

慢慢地,她的视频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安静、温和、细致,就像深夜里一个朋友在轻声分享秘密。

很多网友开始喜欢这种风格:

"阿姨的声音好温柔,听了就觉得很治愈。"

"深夜看阿姨的视频,感觉特别安心。"

"阿姨的视频就像睡前故事一样,让人放松。"

李秀娟没想到,被迫的低音量解说竟然意外地受到欢迎。

5月底,她的粉丝数突破了3000。

虽然增长速度不快,但每一个粉丝都很活跃,互动率很高。

李秀娟开始意识到,也许数量不是最重要的,质量才是。

她的粉丝虽然不多,但都是真正喜欢她内容的人,都是真正需要她分享的人。

这让她更加坚定了继续下去的决心。

但随着更新频率的恢复,家人的监督也更加严密。

张磊和张丽开始轮流检查她的手机。

"妈,把手机给我看看。"

"看什么?"

"看看你有没有偷偷拍视频。"

李秀娟只好把手机交给他们。

好在她早有准备,每次拍完视频都会立即删除拍摄记录,只保留上传后的成品。

而且她学会了使用云端存储,把素材都保存在网盘里,手机上不留任何痕迹。

"看起来是没有拍新的。"张磊检查后说道。

"但是妈,你的抖音粉丝怎么又涨了?"张丽发现了问题。

李秀娟心里一紧,但表面镇定:"可能是之前的视频有人转发了吧。"

"是吗?"张丽狐疑地看着她,"那为什么最近的视频日期是昨天?"

糟了!李秀娟忘记了发布时间会显示。

"我...我只是把之前录好的视频发出来了。"她硬着头皮解释。

张磊和张丽对视了一眼,显然不太相信。

"妈,你最好不要骗我们。"张磊警告道,"我们会一直盯着你的。"

从那以后,李秀娟感觉自己就像一个被监视的犯人。

儿女们经常突击检查她的手机,查看她的行踪,甚至半夜起来看看她有没有在厨房里偷偷拍摄。

这种高压监督让她精神极度紧张,但也激发了她更强的斗志。

她开始使用各种反侦察手段。

用两个手机,一个给家人检查,一个专门用来拍摄。

在不同的时间点发布视频,制造时间差。

甚至学会了修改视频的拍摄时间,让它看起来像是很久以前录制的。

这场家庭内部的"猫鼠游戏"让李秀娟身心俱疲,但也让她变得更加成熟和坚韧。

她开始明白,自由是需要争取的,价值是需要坚持的。

如果她轻易放弃,那些需要她的人怎么办?

如果她向压力屈服,她的人生还有什么意义?

6月初,李秀娟的一个夜宵食谱视频意外火了。

那是她在深夜录制的一道简单的蛋炒饭,因为拍摄时间的特殊性,整个视频透出一种安静温馨的氛围。

配上她轻声细语的解说,让很多深夜工作的人感到温暖。

"这就是我想要的深夜食堂啊!"

"阿姨的声音太治愈了,听得我想哭。"

"深夜看这个视频,感觉就像妈妈在给我做夜宵。"

"阿姨,你知道吗?你的视频陪伴了很多像我一样的加班狗。"

这个视频的播放量很快突破了10万,点赞也超过了5000。

李秀娟看着这些数据和留言,激动得整夜难眠。

原来,她无意中找到了自己的特色。

原来,深夜美食这个细分领域,正是她的优势所在。

原来,那些被生活压力包围的人们,正需要她这样的温暖陪伴。

这个发现让她更加明确了自己的定位和价值。

她不需要成为那种光鲜亮丽的网红,她只需要做好自己:一个在深夜为大家分享温暖美食的普通阿姨。

从那以后,她开始专注于深夜美食的制作分享。

简单易做的夜宵,加班时的快手菜,失眠时的安慰食物。

每一道菜都承载着她对那些疲惫生活的理解和关怀。

粉丝们也越来越喜欢她这种风格,留言中经常能看到这样的话:

"阿姨,下班回家看到你的视频,瞬间觉得生活有了温度。"

"工作再辛苦,想到回家还有阿姨的美食相伴,就觉得值得。"

"阿姨,你就像我们的网络妈妈一样,总是在我们最需要的时候出现。"

看到这些留言,李秀娟经常会感动得落泪。

她终于明白,自己做的不只是分享美食,而是在传递温暖,在治愈那些疲惫的心灵。

这种价值感是她在传统的家庭角色中从未体验过的。

原来,她不只是某个人的妻子或母亲,她还可以是很多人的精神支柱。

原来,她的存在对这个世界来说,真的有特殊的意义。

这种认知让她在面对家庭压力时更加坚强。

当儿女们再次质疑她的行为时,她的内心已经有了足够的支撑。

因为她知道,在这个家庭之外,还有很多人需要她,认可她,感谢她。

她不只是为了自己在战斗,她是为了所有那些需要温暖的人在坚持。

05

6月中旬,李秀娟面临了一个重大危机。

那天凌晨2点,她正在厨房里录制一道简单的茄子面条,突然听到卧室传来开门声。

她心里一惊,立刻关掉手机,收起支架。

但来不及了。

张丽推开厨房门,看到了正在手忙脚乱收拾的母亲。

"妈!你在干什么?"

李秀娟像被抓住的小偷一样,脸瞬间通红:"我...我睡不着,起来喝点水。"

"喝水?"张丽看了看灶台上的锅,还有散落在一边的面条,"那这些是什么?"

"我...我有点饿,想吃点东西。"

"大半夜的吃面条?"张丽的声音越来越高,"妈,你是不是又在拍视频?"

李秀娟被当场抓住,再也无法否认。

"我...是的。"她垂着头,像个做错事的孩子。

张丽气得浑身发抖:"妈!你怎么能这样骗我们?你明明答应了不再搞这些东西!"

她的声音吵醒了张磊,也把还在卧室里的父亲张建国惊醒了。

很快,全家人都聚集在了厨房里。

"怎么回事?"张建国黑着脸问道。

"爸,妈又在偷偷拍视频!"张丽告状道,"而且还骗我们说没有!"

张建国的脸色变得非常难看:"李秀娟,你想干什么?"

这是他第一次在家里直呼她的全名,语气中带着明显的愤怒。

李秀娟站在厨房中央,面对着三个愤怒的家人,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立无援。

"我没有别的意思,我只是想分享一些做菜的经验......"她小声为自己辩护。

"分享?"张磊冷笑,"妈,你知道你现在像什么吗?像个精神病!大半夜的不睡觉,偷偷摸摸在厨房里自言自语,拍一些没人看的破视频!"

"不是没人看的......"李秀娟想要解释。

"那有几个人看?"张丽质问道,"妈,你看看你的粉丝数,才3000多个!人家那些真正的网红,随便一个视频就是几十万播放量。你这点可怜的关注度,值得你这样偷偷摸摸吗?"

张建国更是直接:"够了!这种丢人现眼的事情,必须马上停止!"

他走上前,一把夺过李秀娟手中的手机。

"从今天开始,你的手机我来保管。除了必要的通话,你不准再碰网络。"

李秀娟慌了:"不行!你不能这样!"

"我不能这样?"张建国怒吼道,"我是这个家的主人!我有权管理自己的妻子!"

"可是那些粉丝还在等我更新......"

"粉丝?"张磊嘲讽道,"妈,你清醒点行不行?那3000个所谓的粉丝,有几个是真人?有几个真正关心你?你别太天真了好不好?"

李秀娟想要为那些真心关心她的网友辩护,但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因为她知道,无论她说什么,家人都不会相信。

在他们眼里,网络上的一切都是虚假的,那些温暖的留言都是假的,那些感谢的私信都是假的,那些因为她的分享而受益的人都是假的。

只有眼前这个冰冷的现实是真的。

"好了,不要再说了。"张建国下了最后通牒,"从明天开始,你老老实实在家做家务。手机没收,网络断掉,我看你还怎么搞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爸,这样做是不是太过分了?"张丽有些犹豫。

"过分?"张建国瞪着她,"她一个40岁的女人,大半夜不睡觉,偷偷摸摸拍视频,这正常吗?这不过分?"

张磊也附和道:"对,妈这样确实有问题。网瘾这种东西,必须强制戒除。"

李秀娟听着他们把自己的爱好和追求说成是"网瘾",心里涌起巨大的悲哀。

她想要争辩,但又觉得无力。

在这个家里,她的声音永远是最微弱的,她的想法永远是最不重要的。

"妈,这样对你也好。"张丽试图安慰她,"你好好休息,把精力放在照顾家庭上,不是更有意义吗?"

"就是啊,妈。"张磊说,"网上那些虚假的赞美有什么意义?还不如我们家人的支持重要。"

听到这话,李秀娟苦笑了。

家人的支持?

从她开始拍视频到现在,她从家人那里得到的只有嘲笑、反对和压制。

哪里有什么支持?

反倒是那些素不相识的网友,给了她前所未有的认可和鼓励。

但现在,连这最后的精神寄托也要被剥夺了。

那天晚上,李秀娟躺在床上,彻底失眠了。

没有了手机,她甚至无法知道粉丝们有没有留言,有没有人在等她的更新。

她想象着那些经常留言的网友,今晚会不会奇怪她为什么没有按时更新?

她想象着那些习惯了看她深夜美食的加班族,会不会失望?

她想象着那些因为她的分享而学会做菜的新手,会不会觉得被抛弃了?

这些想象让她心如刀绞。

她觉得自己不只是失去了一个爱好,更是背叛了那些真正需要她的人。

接下来的几天,李秀娟就像行尸走肉一般。

白天机械地做着家务,晚上早早上床,但每到深夜,生物钟就会提醒她:该更新视频了。

但她什么也做不了。

张建国把她的手机锁在了自己的抽屉里,家里的网络也被设置了密码。

她就像被关在笼子里的鸟,失去了飞翔的能力。

更让她难受的是家人的态度。

他们似乎很满意现在的状况,觉得她终于"正常"了。

"看,妈不拍那些破视频后,精神状态好多了。"张丽对张磊说。

"是啊,之前总是神神秘秘的,现在终于安分了。"张磊回应。

听到这些话,李秀娟心里更加绝望。

在家人眼里,她的低沉和沮丧,竟然被理解为"正常"和"安分"。

原来,他们希望看到的,是一个没有个人追求、没有独立意识、完全围绕家庭转的李秀娟。

原来,她的快乐和充实,在他们看来是"不正常"的。

原来,她只有压抑自己,才能换来家人的满意。

这种认知让她感到深深的寒意。

一周后,邻居王阿姨来串门。

"秀娟,你最近怎么了?看起来没精神。"

李秀娟勉强笑了笑:"没什么,可能有点累。"

"累什么啊?你每天不就是在家做做家务吗?"张丽插话道。

王阿姨有些好奇:"我前段时间听人说,秀娟在网上拍视频呢,挺有意思的。"

张磊立刻黑了脸:"王阿姨,那都是胡闹。我妈已经不搞那些东西了。"

"是吗?"王阿姨有些遗憾,"我还想跟她学几道菜呢。听说她拍得挺好的。"

"好什么啊,就是乱拍。"张丽不屑地说,"王阿姨,你要学做菜,网上有的是专业的,干嘛看我妈那种业余的?"

王阿姨看了看脸色暗淡的李秀娟,似乎明白了什么,没再多说。

等王阿姨走后,李秀娟一个人坐在阳台上,心情更加沉重。

连邻居都知道她在拍视频,还想跟她学做菜,这说明她做的事情确实有价值。

但为什么最亲近的人,却最不理解她?

为什么外人都能看到她的努力,家人却只看到她的"胡闹"?

就在她最绝望的时候,转机出现了。

半年后的某个周末,李秀娟正在厨房拍摄包饺子视频。突然,一个陌生男子敲门进来,手里拿着一份合同和一张支票。

"李阿姨,我是某品牌的市场经理,想和您谈合作......"

儿女听到动静走了出来,看到支票上的数字时,脸色瞬间变了。

那一刻,所有人都愣住了。

但这个数字背后隐藏的真相,远比表面看起来更加震撼......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