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 如侵权联系删除大家好!我是乐哥!
广西壮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关于2024年全区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设计质量暨抗震设防监督情况专项核查结果的通报》。
图片来源于网络
该通报随机抽取核查79个项目,涉及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部分单位存在违反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等问题共计142个(条),涉及勘察单位10家。
勘察专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未对场地地震稳定性能横向扩展进行评价。
2.未按要求进行膨胀土评价。
3.未调查原始地貌、填土来源和堆填方式。
4.未对填土进行湿陷性评价。
5.主要土层的原状土样未满足规范要求。
6.勘察现场质量管理制度缺失,勘察现场技术人员与备案人员不一致。
7.部分勘察单位在广西建设工程勘察行业监管平台上显示已完成施工的钻孔,经现场原位复核发现对应的钻孔不存在,现场技术人员涉嫌伪造钻孔取芯、标贯或取样拍照,假冒另一钻孔成果的行为。
造假当然是不对的,即违反职业道德,又违法法律法规,更会对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但我们在谴责之后,也要关心背后的原因,以及可能改善的可能。
毕竟,我们要相信,人性本善,为什么要造假?作为岩土勘察的自媒体,我们当然的要从从业人员的角度看这件事,今天讲讲勘察技术员的“苦”与“盼”。
勘察技术员的“苦”
技术员们的工作环境有多恶劣?野外作业,风吹日晒雨淋,一干就是一整天。
钻孔、取样、记录数据,每一步都得小心翼翼,稍有差池,原始记录就被污染。
特别是实施勘察信息化之后,信息化平台要求他们在野外现场用手机录入数据、拍照上传。信号不好,数据传不上去,只能反复操作,一着不慎,整个钻孔可能白干。
好不容易忙完一天的工作,还得对着屏幕折腾半天。
信息化监管形式主义的“坑”
勘察信息化当然是好事,但在APP的具体操作层面,有些要求简直就是形式主义。平台要求上传一大堆照片和数据,现场的情况千变万化,但刻板的录入要求成了镣铐,勘察技术员被迫带着形式主义的镣铐舞蹈,有些要求最后成了“摆设”,既没提高效率,也没解决问题,纯粹是浪费时间。
勘察技术员的“盼”
技术员们其实不反对信息化,他们盼的是信息化能真正帮上忙,而不是添乱。
他们希望平台能更智能,比如自动提醒、自动纠错,别让他们在野外对着屏幕手忙脚乱。他们也希望监管部门能多些理解,少些形式主义的要求,把重点放在关键数据上。
勘察信息化大势所趋,但大步前行的同时,也要适当的调整节奏,把形式主义和不适宜的部分尽快调整。
葛优怎么说来着:步子大了,容易扯着淡。
今天替我们无数正在勘察现场的技术员们说两句。
我们不能仅仅指责造假行为,更要关注那些在背后默默付出、却面临重重困难的技术员们。他们需要的不是更多的形式主义,而是真正能够帮助他们提高工作效率、保障工作质量的措施和支持。
▼ 推荐阅读 ▼
开设勘察加盟分院,找乐哥
我怕来不及告诉你,致关心我们的读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