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科学家破解了人类基因组密码之后,许多人期待着揭开疾病奥秘。然而,遗传基因只能解释约10%潜在风险。剩下90%则取决于环境,日常饮食扮演着至关重要角色。全球范围内,25岁及以上成年人中约20%的死亡与不健康饮食有关。在欧洲,不良饮食习惯导致心血管死亡人数占所有死亡人数近一半。我们究竟吃了什么?关注详情。
阅读文摘
“我们每天究竟吃进去的是什么?”
2003年,人类基因组被破解,揭开了遗传基因DNA奥秘,但遗传因素仅能解释约10%的健康风险。更大的健康影响源自环境,其中饮食至关重要。
全球数据显示,约五分之一的成年人死于不良饮食相关疾病;在欧洲,饮食导致的成年人心血管死亡就占近半数。尽管政府和有关部门逐年强调:控脂、减糖、限盐,而肥胖和代谢病患病率仍不断攀升。这说明我们对健康食物的理解仍不够透彻和全面。
长期以来,膳食营养聚焦于蛋白、碳水、脂肪和维生素等150多种已知营养素。但最新研究发现在日常饮食中,实际包含超过2.6万种“混合物”,绝大多数尚未被科学家和营养学家所认识,它们被称为“营养暗物质”。
科学家正尝采用建立食品组学(foodomics)等多学科手段,解析日常食物与基因、蛋白、代谢产物和肠道微生物的复杂关系。类似暴露组学,这是一门崭新交叉学科。
例如,地中海饮食为何有益于心脏健康?研究发现,肠道细菌将红肉分解后的三甲胺氧化物(TMAO)提升了心血管风险,但大蒜等可以抑制TMAO产生。
这些“暗物质”不仅影响炎症、免疫、代谢,还通过表观遗传学影响内在的基因活性。现在,像“食物圈计划”这样的大型食品数据库已经记录13万多种食物“分子”,希望揭示它们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联性。
总之,我们每天餐桌上的食物远比卡路里和营养素丰富且复杂得多,在不断理解和探究“营养暗物质”过程中,我们对所谓饮食与健康的理解将迈向新纪元——AI食物组学新领域。
关注亚太长寿医学国际峰会,了解长寿科技和长寿诊所国际资讯,扫码加入专业微信群(实名+机构名称)
(群规: 实名+机构)
关注我们,获取生物医学前沿最新资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