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消息来了哦,最新 One UI 8 系统动画把三星首款三折叠的“机械剧本”写清了——先把左侧 1/3 折到中间,再把这两部分一起折到右侧 1/3;同时点明 NFC 刷卡与无线/反向无线充电的具体位置与姿势。命名上多方仍在 Galaxy Z TriFold / Galaxy G Fold 之间摇摆,时间窗指向 9 月底。华为方面,第二代三折叠 Mate XTs 已官宣 9 月 4 日发布,双方将上演“前后脚”同台。

折叠方式:不是 Z,也不按传统 G 来走
动画细节:在演示无线充电与交互的系统动画里,可以清楚看到收拢顺序:左 → 中 → 右 的两步合拢,而非此前展会原型推测的“双侧同时向内”。这意味着屏幕合盖路径被“写死”,对耐用与保护更友好(全内折、不裸露)。
与既有方案的差异:不少人把“左盖中、再盖右”类比成 G-fold,但这次的顺序化闭合比早前对“三折 G 形”的笼统描述更具体——先左后右,两段动作各有受力边界。对铰链载荷与厚度控制提出了更苛刻的结构要求。
无线与支付动线:右侧就是“功能侧”
![]()
无线/反向无线充电:动画显示,带三摄的那块右侧面板既是合盖后的“朝外面”,也是对位无线充电板的主要接触面;展开后可反向给耳机等配件补电(演示里是 Buds)。这意味着你在桌面/车载的放置姿势需要顺着右侧去贴合。
NFC 刷卡位:系统指导动画明确让用户把右侧面板贴读卡器,类似直板机的“右上角刷卡”。日常地铁/支付的学习成本会更低。
![]()
这套“左→右顺序合盖”在体验上换来什么?
屏幕保护与耐用:全内折、按序合盖可以把柔性主屏完全包在机身里,减少外露划伤风险;对铰链精度、转轴阻尼曲线与折痕控制要求更高。
厚度与重心:三块显示+两道铰链本就“叠料”,顺序化合盖可能进一步抬高 右侧结构强度与模块密度,厂商需要用材料/堆叠去对冲厚度与重心。业内普遍把此类三折定位在 高端旗舰,很可能延续高端的重量水平。
生态与多任务:One UI 的多窗口与拖拽交互会是三折的“决定性卖点”。多家报道称本机将配合 全新多任务 UI 与配件生态(如 S Pen 适配传闻,尚未实锤)。
![]()
命名与时间窗:Z TriFold 还是 G Fold?更重要的是“何时到”
名字:商标与报道里同时出现 Galaxy Z TriFold / Galaxy G Fold 两种称呼,均指向三星首款三折。One UI 8 动画作为“官方代码侧线索”,可信度高,但最终命名以发布会为准。
发布时间:多家一线媒体与安卓社区稿件把时间窗压到 9 月底,与华为 9 月 4 日的 Mate XTs 形成“月内对线”。若按三星年内上市承诺来看,这一节奏合理。
![]()
入手前必看的五个“日用题”
外屏可用度:收拢后能否像直板机一样高频使用(输入、扫码、拍照);外屏尺寸与比例是否实用。
合盖手感与学习成本:左→右顺序有没有“反人性”,单手操作是否容易误触/误折。
厚度/重量与铰链寿命:官方耐久测试与第三方拆解如何评价两段铰链的使用寿命与折痕控制。
续航与发热:大屏场景 30 分钟功耗与温升曲线,尤其是多窗口运行与高清视频/云游戏场景。
无线与支付生态:NFC 刷卡准确区、反向无线效率与兼容配件清单(耳机、表等)。
![]()
华为 Mate XTs 已官宣 9 月 4 日发布,继续走“量产先行”的路线;三星这边则用 One UI 8 动画“自证存在”,折叠顺序与无线/支付位都很清晰。一个抢先落地,一个强调机械剧本与系统生态——9 月的三折叠,终于到了正面比真本事的时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