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李泰伯这个名字 很多家长朋友可能还有印象。那个当年拒绝北大保送 高考703分的北京状元 申请美国11所名校全被拒的孩子。
现在网上又开始讨论他了 有人说这是在鼓励孩子们都往外跑 有人觉得他最后回国了就是好样的。说实在的 作为一个带了这么多届学生的老师 我对这事儿有些不一样的看法。
01
先说说当年的情况吧。李泰伯确实是个天才 这没得说 人大附中出来的 连续三年奥数一等奖 被北大数学系看中要保送。
结果孩子说不 我要和同学们一起高考。
很多人当时就觉得这孩子脑子有问题 保送北大都不要 非得折腾什么。我当时也觉得挺意外的 但是仔细想想 这孩子其实挺有想法的。
他想证明自己的实力 也想体验一下高考的过程。
703分的成绩出来后 所有人都等着看他选清华还是北大 结果人家早就准备好了美国名校的申请材料。这下子舆论就炸了 什么崇洋媚外 什么高分低能的帽子都扣上了。
说白了 当时很多人就是接受不了一个状元不选国内顶级学府。
但我想说的是孩子有自己的追求和规划 这本身没错。
02
那为什么11所美国名校都拒绝了他呢?
我带过这么多届学生 也送过不少孩子出国 发现一个规律 中美两国的教育评价体系真的不一样。
咱们的高考看的是分数 一分压死人 非常公平但也相对单一。美国那边呢 更看重的是你的综合素质 课外活动 个人陈述 还有各种软实力的展现。
李泰伯虽然成绩好 但SAT成绩没达到顶尖水平 申请材料准备得也不够充分 时间又晚了。最关键的是 他可能没有很好地展现出自己除了学习之外的特质。
这不是说孩子不优秀 而是两套游戏规则不一样。就像你拿着象棋的招数去下围棋 肯定会碰壁。
后来的故事大家也知道了 孩子先去了清华委培一年 然后到香港大学 再到麻省理工 剑桥 最后拿到了约翰霍普金斯的医学和哲学双博士。
这路走得确实不容易 但人家最终还是证明了自己。
03
那么 作为家长 我们从这个故事里能学到什么呢?
- 1.支持孩子的选择 但要帮他们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孩子真的想出国深造 那就提早规划 不要临时抱佛脚。语言成绩 课外活动 个人特长都要早点准备。
- 2.不要盲目跟风 也不要一味反对。有的家长看到别人家孩子出国就着急 有的听到出国就反感。其实关键是看适不适合自己的孩子 看孩子的兴趣和未来规划。
- 3.挫折教育很重要。李泰伯被拒绝后没有自暴自弃 而是冷静分析原因 调整策略。这种抗挫折能力比考试成绩更珍贵。
- 4.保持开放的心态。不管孩子选择国内还是国外的大学最重要的是他们能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发光发热 为社会做贡献。
说到底 李泰伯最后还是回国了 在自己的专业领域继续研究。这说明什么呢?真正有家国情怀的孩子 不管走到哪里 心里装的都是祖国。
教育的路很长 咱们做家长的 与其纠结孩子该选什么学校 不如多关心他们的品格培养和内心成长。您说呢?
关于孩子的教育规划这个话题 我最近也一直在想 欢迎家长朋友们在留言区我们一起聊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