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讯(记者 郑亚雷 通讯员 俞慧)8月29日至31日,由西安市中西医结合学会主办、西安市第五医院承办的“2025年风湿与针刀技术学习班”在西安市第五医院多功能厅顺利举行。此次学习班聚焦小针刀技术在风湿病及相关交叉学科的推广应用,深入探讨中西医结合、内科与微创结合以及专技、专病、专药治疗风湿病的模式,吸引了西安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相关专业委员会委员及医院临床骨干医护人员踊跃参与。
高屋建瓴:开幕仪式凸显学术高度
8月29日上午,学习班盛大开幕。开幕式由西安市第五医院副院长黄小强主持,党委副书记、院长郭华出席并发表致辞。郭华院长强调,中西医深度融合是医学发展的主流趋势,也是应对复杂临床挑战、造福广大患者的必然选择。针刀医学作为中医现代化的重要成果,凭借“简、便、验、廉”的独特优势,在风湿性疾病治疗中成效显著。本次学习班旨在搭建高层次交流平台,将临床经验转化为可推广、可复制的规范技术,为健康西安、健康陕西建设贡献力量。
名家荟萃:深度阐释针刀精髓
本次学习班特邀国内知名针刀领域专家——甘肃省中医院王海东教授团队进行为期三天的精彩授课。课程采用“上午理论授课+下午临床演示”的教学模式,逻辑严密、层层深入,帮助学员直观理解针刀技术的实际应用与操作精髓。每场讲座后的专题讨论环节气氛热烈,学员们就操作细节、适应证选择、风险防控及中西医药协同等实际问题与专家团队展开深度探讨。
8月29日上午,王海东教授以《颈椎病变的针刀治疗》为题作首场学术报告。他结合影像学、解剖学及中医经筋理论,系统阐述了针刀技术“形、气、神”相结合的理论体系及其临床指导意义,并深入剖析了经典针刀术式“颈六刀”“颈七刀”在风湿性疾病中的具体应用。
当天下午,王海东教授团队进行临床现场演示教学,结合患者病例,全程演示颈椎部位针刀治疗的实际操作,从体位摆放、定点定位、消毒进针,到松解手法和出针处理,逐步分解讲解,并不断强调解剖层次把握、针感判断与风险规避要点,学员们全程围观察看,随时提问,专家实时给予解答。
8月30日上午,田雪梅教授针对《强直性脊柱炎的针刀治疗》这一临床难题,系统介绍了三环理论(缺盆解结术、剑突下任脉经筋解结术、脐下营解结术)指导下的针刀技术在改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颈椎、胸椎、腰椎活动受限及僵硬疼痛方面的临床疗效,为这类疑难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了新路径。
下午的临床演示环节,田教授以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为例,现场展示如何运用针刀技术处理颈、背及腰骶部位,一边操作一边讲解不同部位的治疗策略、针刀选型、松解深度和手法变化,特别强调在脊柱周围操作的注意事项,学员通过近距离观摩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8月31日上午,李伟青教授以《膝痛症的针刀治疗策略》为题,基于形、气、神三个层面,系统讲解了膝七刀、膝六刀、脐下营解结术、足少阳经筋解结术、阳明通督术、督脉刺骨术对于膝痛症的治疗效果,并针对不同病症的差异,强调“精准诊断、靶向治疗”的临床理念。
下午则聚焦膝痛症的针刀治疗演示,李教授团队选择典型膝痛病例,从问诊、评估到治疗点选择,逐步展示操作全过程,重点讲解如何根据患者症状差异调整进针点和松解方式,并分享临床常见误区及处理技巧,学员认真记录并在治疗结束后踊跃提问,专家均予以细致回应。
三天紧张而充实的学习结束后,郭华院长作总结发言。他指出,本次学习班系统展示了针刀技术在风湿病领域的最新成果与规范操作,有效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希望全体学员以本次培训为新起点,将所学技术转化为临床实效,积极推动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的创新与应用,共同提升区域风湿病防治水平。
擘画未来:共促中西医结合新发展
本次学习班意义深远,不仅搭建了陕甘两省在风湿病与针刀技术领域的协作桥梁,推动区域学术共同体的形成,为后续临床科研合作奠定基础;还培养出一批兼具西医风湿病诊断与中医针刀治疗能力的复合型青年骨干,为学科发展注入新生力量;同时彰显了西安市第五医院作为区域风湿病诊疗中心的引领作用与中西医结合创新实力。最终,将推动中西医优势互补,真正惠及广大患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